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学硕教育学->书院虽萌芽于唐代,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却形成和兴盛于宋代。南宋

书院虽萌芽于唐代,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却形成和兴盛于宋代。南宋教育家朱熹在《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中有一段文字:


契勘本州州学之外,复置岳麓书院,本为有志之士不远千里、求师取友至于是邦者,无所栖泊,以为优游肄业之地。故前帅枢密忠肃刘公特因旧基复创新馆,延请故右司侍讲张公先生,往来其间,使四方来学之士,得以传道授业解惑焉。此意甚远非世俗常见所到也。比年以来,师道陵夷,讲论废息,士风不振;议者惜之。


某叨冒假守,蒙被训辞,深以讲学教人之务为寄顾恨庸鄙,弗克奉承。到官两月又因簿书,未能一往。谒殿升堂延见诸生,诣考所合罢行事件庶革流弊,以还旧规。除已请到醴陵黎君贡生充讲书职事,与学录郑贡生同行措置外,今议别置额外十员,以处四方游学之士。依州县则例,旧破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更不补试听候当职考察搜访,径行拨入者庶几有以上广圣朝教育人材之意,使凡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区区课试之间,实非小补。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宋代书院、地方官学的发展状况,论述宋代书院相对于地方官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

答案:

(1)宋代书院发展情况:


①教育场所的规模化。私学起初并无固定的教育场所,而书院则为一种较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颇具规模的教育设施,从而达到了制度化。


②教育设备的制度化。书院具有丰富的藏书,并设置了祭祀用的专祠。


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书院设置了总领其教学及行政管理的负责人“山长”(或称“堂长”、“院长”),有的书院还设有副山长等职,这样使得书院有了较为规范的组织管理人。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具体规定书院教学及运转程序的规则、学则等条规。


④教育经费的专门化。书院经费或由地方政府拨给,或由私人或社会集团捐赠,数目较为固定、充分,一般都足以保证其教学、学术研究、藏书、祭祀及书院本身建设之需。书院的经费,一般主要的来源为“学田”的田租收入。随着书院的不断充实发展,学田日渐形成书院固定的教育经费来源。


⑤书院在讲学方面,既注重教学,又注意学术研究,同时书院还允许不同学派相互间进行讲学,由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讲会”制度,这是书院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这种教学方式为后世所继承,并成为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2)宋代地方官学发展情况:


宋朝地方官学在三次兴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庆历兴学中令州县立学,为地方办学提供了合法的依据,激发了州县地方兴学的热潮。在熙宁兴学中,王安石整顿地方官学。设置诸路学官,改变州县有学无教的状况,加强地方教育管理,并为地方官学拨充学田,每所学校给田40顷以充学粮,使地方官学有了显著发展。在崇宁兴学中,已经实现了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并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学田作为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实始于宋朝。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3)宋代书院相对于地方官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


朱熹在《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中,提出了一系列兴学岳麓的措施:


第一条措施便是聘请讲书职事与学录。聘请朱子门人贡士黎贵臣充当书院讲书职事,另又聘请郑一之为学录,掌管学规和辅助教授。


除此以外,朱熹还为岳麓书院别置额员,增其廪给。原重建岳麓时,定养士额二十人。朱熹别置额外学生十人,以满足不由课试而入者;给来院的学生以膏火费,并以安居;所廪给经费若田租不足,还从官费拨给。


整体来看,宋代书院与当时的地方官学相比,在管理方面呈现出更加独立、更加自由的特点: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更新时间:2022-05-09 11:16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 A.法制教育
  • B.理想信念
  • C.社会舆论
  • D.文化素质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 A.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 B.在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 C.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
  • D.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现象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 A.坐享其成的过程
  • B.信手拈来的过程
  • C.纵情享乐的过程
  • D.艰苦奋斗的过程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 D.爱自己的国家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强国必须强军。历史有力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包括

  • A.到202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 B.到2030年,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 C.到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D.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军民融合,源于我们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其目的就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效益。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做到

  • A.坚持全国一盘棋
  • B.健全体制机制
  • C.强化战略规划
  • D.突出重点领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总体来说,就是要加快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重点是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建设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促进各军兵种力量协调发展。其中,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 A.陆军
  • B.海军
  • C.火箭军
  • D.战略支援部队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其基本内容是

  • A.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 B.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 C.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唯一的独立的领导,是直接领导、直接指挥
  • D.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是抽象的原则要求,而是有一整套制度作保证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是

  • A.军委主席负责制
  • B.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
  • C.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 D.支部建在连上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

  • A.坚持战斗力标准
  • B.坚持威慑力标准
  • C.坚持硬实力标准
  • D.坚持战争力标准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