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虽萌芽于唐代,但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却形成和兴盛于宋代。南宋教育家朱熹在《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中有一段文字:
契勘本州州学之外,复置岳麓书院,本为有志之士不远千里、求师取友至于是邦者,无所栖泊,以为优游肄业之地。故前帅枢密忠肃刘公特因旧基复创新馆,延请故右司侍讲张公先生,往来其间,使四方来学之士,得以传道授业解惑焉。此意甚远非世俗常见所到也。比年以来,师道陵夷,讲论废息,士风不振;议者惜之。
某叨冒假守,蒙被训辞,深以讲学教人之务为寄顾恨庸鄙,弗克奉承。到官两月又因簿书,未能一往。谒殿升堂延见诸生,诣考所合罢行事件庶革流弊,以还旧规。除已请到醴陵黎君贡生充讲书职事,与学录郑贡生同行措置外,今议别置额外十员,以处四方游学之士。依州县则例,旧破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更不补试听候当职考察搜访,径行拨入者庶几有以上广圣朝教育人材之意,使凡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区区课试之间,实非小补。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宋代书院、地方官学的发展状况,论述宋代书院相对于地方官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
(1)宋代书院发展情况:
①教育场所的规模化。私学起初并无固定的教育场所,而书院则为一种较为独立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颇具规模的教育设施,从而达到了制度化。
②教育设备的制度化。书院具有丰富的藏书,并设置了祭祀用的专祠。
③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书院设置了总领其教学及行政管理的负责人“山长”(或称“堂长”、“院长”),有的书院还设有副山长等职,这样使得书院有了较为规范的组织管理人。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具体规定书院教学及运转程序的规则、学则等条规。
④教育经费的专门化。书院经费或由地方政府拨给,或由私人或社会集团捐赠,数目较为固定、充分,一般都足以保证其教学、学术研究、藏书、祭祀及书院本身建设之需。书院的经费,一般主要的来源为“学田”的田租收入。随着书院的不断充实发展,学田日渐形成书院固定的教育经费来源。
⑤书院在讲学方面,既注重教学,又注意学术研究,同时书院还允许不同学派相互间进行讲学,由此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院“讲会”制度,这是书院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重要标志。这种教学方式为后世所继承,并成为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2)宋代地方官学发展情况:
宋朝地方官学在三次兴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庆历兴学中令州县立学,为地方办学提供了合法的依据,激发了州县地方兴学的热潮。在熙宁兴学中,王安石整顿地方官学。设置诸路学官,改变州县有学无教的状况,加强地方教育管理,并为地方官学拨充学田,每所学校给田40顷以充学粮,使地方官学有了显著发展。在崇宁兴学中,已经实现了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官学,并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学田作为一种制度被确定下来,实始于宋朝。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
(3)宋代书院相对于地方官学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
朱熹在《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中,提出了一系列兴学岳麓的措施:
第一条措施便是聘请讲书职事与学录。聘请朱子门人贡士黎贵臣充当书院讲书职事,另又聘请郑一之为学录,掌管学规和辅助教授。
除此以外,朱熹还为岳麓书院别置额员,增其廪给。原重建岳麓时,定养士额二十人。朱熹别置额外学生十人,以满足不由课试而入者;给来院的学生以膏火费,并以安居;所廪给经费若田租不足,还从官费拨给。
整体来看,宋代书院与当时的地方官学相比,在管理方面呈现出更加独立、更加自由的特点:书院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行门户开放。求学者不受地域、学派的限制均可前来听讲、求教,教学人员不限于书院本身,而是广邀学界名流以及不同学派的学者前来讲学,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发展,也开阔了学生视野,深化了教学。
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其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有来自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
与悬浮-密实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相比,关于骨架-空隙结构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
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中,骨架-空隙结构的特点是( )。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沥青类路面,其破坏主要取决于( )和极限垂直变形。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都拉(ABandura)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下列权利中,只能由自然人享有的是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关于企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雅各宾派也被称为()
用克拉默法则解方程组
设,当a,b为何值时,存在矩阵C使得AC-CA=B,并求所有矩阵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