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主张,普通中学在确定各科课程目前过程中,向专家咨询问题应是:“你这门学科对那些不会成为这个领域专家的年轻人的教育有什么贡献;这门学科对于外行或一般公民有什么贡献,”而不是:“将来要在该领域从事更高深研究的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基础教学”,请概述泰勒关于普通中学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观点并说明其合理性。
泰勒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专家,他是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课程理论之父”。
他提出课程编制的原理,1949年以《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为书名公开出版,该书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1)泰勒原理中四个基本问题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把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的话,就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①学校应努力达到哪些目标?②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③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 ④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即“目标模式”。
(2)泰勒课程编制原理的中的教育目标的确定
围绕上述四个问题,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阶段,在确定教育目标方面主要体现为: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强调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①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②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③陈述教育目标,每一个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
泰勒目标模式理论的合理性在于:
①注重目标、效率和行为控制,强调通过控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一种有条理的、系统的课程设计过程;
②把评价融入课程设计过程,提供了可用于修改课程计划的反馈方式;
③结构紧凑,逻辑脉络简洁清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师生有据可依,课程设计容易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强国必须强军。历史有力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包括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军民融合,源于我们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其目的就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效益。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做到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总体来说,就是要加快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重点是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建设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促进各军兵种力量协调发展。其中,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其基本内容是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是抽象的原则要求,而是有一整套制度作保证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