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无论多么发达,都难以替代教师职业。
正确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教育与科技的融合也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在课程上,在线教育的发展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较量”、在教师上,出现了人工智能教师与教师角色的“冲突”,但是无论怎么发展教师都无法被科技所取代。因为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学,教师肩负着教育、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延续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师劳动还具有创造性的特点,需要运用权变思维根据学生、环境等的变化,灵活地运用教育机智。同时还要能创造性的运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种“人本”的特质是科学技术、没有感情的机器所无法比拟的。
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强国必须强军。历史有力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包括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军民融合,源于我们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其目的就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效益。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做到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总体来说,就是要加快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重点是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建设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促进各军兵种力量协调发展。其中,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其基本内容是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是抽象的原则要求,而是有一整套制度作保证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