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全国社会工作部部长、信访局局长座谈会强调,各级党委社会工作部要牢记职责使命,坚守职责定位,提高专业本领,忠实履职尽责,这也对社会工作者提高专业本领,提升理论素养,更好服务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强权能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是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两种重要理论,它们在产生背景、预估焦点以及看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等方面,即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问题:
1、阐述两种理论产生的不同背景。
2、阐述两种理论不同的预估焦点。
3、阐述两种理论看待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观点及依据
参考解析
1、增强权能理论的历史
早期思想萌芽:增强权能的思想在19世纪就已经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取向相吻合。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国激进社会工作的兴起,社会工作界开始批判传统社会工作模式和福利国家制度可能带来的干涉主义问题。关键著作推动:1976年,美国学者巴巴拉·索罗门在《黑人的增强权能:被压迫社区里的社会工作》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增强权能的概念,书中详细描述了黑人群体在美国社会中遭受的“制度性种族主义”压迫和疏离,并主张社会工作应致力于增强黑人在这种社会状况下的权能,以促进社会改革。索罗门的工作使增强权能的观点被社会工作界广为接受。社会工作真正进入“增强权能时代”是在1980年前后。在这个时期,增强权能的观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都有快速发展。这个时期社会工作强调尊重服务对象,帮助其增强权能。让他们对自己的问题和需要进行自主判断,并鼓励有相同处境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团体,在团体中促进个体意识的觉醒,摆脱无力感,建立自尊心,共同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反对干涉主义:增强权能理论的出现是对传统社会工作模式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它反对社会工作扮演施恩者的角色,强调通过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权能来对抗外在环境的压迫。核心观点确立:增强权能理论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排挤和压迫造成的。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的帮助并不是直接“赋予”权利,而是通过挖掘和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的能力。
个人的无力感与环境压迫:增强权能理论认为,个人的无力感(没有权能)是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产生的。这种压迫可能来自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以及宏观环境的障碍。障碍的可改变性:尽管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但这些障碍并非不可改变。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和支持,个人可以克服这些障碍,实现自身的权能。个体的内在潜能: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由于环境的压迫而表现为缺乏权能。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鼓励和帮助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积极互动,以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合作性伙伴关系:增强权能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建立合作性的伙伴关系。社会工作者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和选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自身权能的增强过程。
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增强权能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工作者通过帮助服务对象确认自己的权能、了解社会资源、建立互助团体等方式,促进服务对象的自我觉醒和权能增强。同时,社会工作者还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和政策倡导,以消除造成个体丧失权能的环境障碍。
综上所述,增强权能理论是在对传统社会工作模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增强人的权力和能力为核心目标,强调通过挖掘和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来对抗外在环境的压迫。这一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应用价值。
2、优势视角理论的脉络
优势视角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是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新兴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维希等4人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称为优势视角理论的开端。1992年,丹尼斯·塞利比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成为优势视角理论的主要文本,进一步推动了该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广泛认识和应用。首先,关于抗逆力的研究直接影响了优势视角理论的发展。抗逆力的界定并无统一概念,一般来讲,可以把抗逆力理解为一种即使身陷明显的特定压力和困境中也不会退缩,也不会表现出不良的行为品质。这在一定层面上为优势视角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寻解治疗也为优势视角社会工作提供了支持。寻解治疗从实践上突破了传统主流社会工作聚焦问题这一铁律,转而从方法入手,聚焦于服务对象的优势和能力:将服务提供视为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将服务对象的问题非个人化,致力于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在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则要不断发掘服务对象的资源、优势和可能性。这与优势视角理论的观点是契合的。
对缺陷模式的反思:优势视角理论是基于对传统社会工作领域中“缺陷模式”的深刻反思而建构起来的。缺陷模式往往将服务对象视为有问题的个体,侧重于关注其问题和不足。而优势视角则强调对案主的优势和资源的洞察,倡导以积极、正面的视角看待服务对象。核心理念:优势视角理论的核心在于对案主的优势、资源和能力的重视。它认为,每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资源,这些优势和资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理论要素:(1)个人优势:热望:指案主想要做什么的愿望和动力。能力:指案主能够做什么,包括天赋、技能、技巧等。自信:指案主对自己能力的信心程度。(2)环境优势: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如住房、交通工具等)和无形资源(如社会支持、服务等)。社会关系:指案主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亲密伴侣、熟人网络、社区等。机会:指社区中等待发掘和利用的可能性,是案主实现自我价值和目标的重要条件。
社会工作实践: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社会工作者通过识别和挖掘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其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重与案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跨学科应用:除了社会工作领域外,优势视角理论还逐渐被其他学科领域所借鉴和应用。例如,在心理学、教育学、社区发展等领域中,优势视角理论也被用于促进个体和群体的自我发展和成长。
优势视角理论是在对传统社会工作模式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以积极、正面的视角看待服务对象,强调对案主的优势和资源的重视。通过挖掘和激发案主的潜能和优势资源,优势视角理论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该理论还注重与案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为案主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3、预估的焦点。
(1)增强权能:一是受压迫团体的自我负向评价。所谓自我负向评价就是由于困难群体收到生活环境的负向评价,长此以往,他们不仅接受了环境的负向评价,而且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行动也倾向于给出负向评价。二是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在接受并形成自我负向评价的基础上,困难群体在其参与社会事务的过程中,社会环境给予的反馈常常是负向的,而他们的行动结果常常是失败的,从而形成负向经验。三是宏观环境的障碍使他们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
(2)优势视角:优势视角理论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社会工作者不是孤立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是看到服务对象的内在潜力和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困难中帮助服务对象寻找希望并将希望转化为行动,最终走出困境。
4、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关系及依据
(1)增强权能: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合作性的伙伴关系。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于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是否能够实现有效互动,从而能实现自己在增强权能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避免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而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他们视助人过程为分享权能的过程,因为通过分享可以使参与者获得更多的权能。权能不是由他人授子的,而是在人们的积极互动过程中不断生长出来的。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中,如果存在权威,只能降低服务对象的权能。在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真正做到与服务对象对话,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真实的经历。在针对团体开展增强权能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鼓励团体成员建立协同关系,形成团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在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多元的,但最基本的角色是服务对象的伙伴。
(2)优势视角: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关系必须是真正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因为真正的优势蕴含于我们的服务对象之中。如果社会工作者不是平等地与服务对象合作,那么其服务至少不能称为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与服务对象合作,可以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专业人士虽然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服务对象优势资源的最佳发掘者和欣赏者。在特定的情境下,只有服务对象自己才最了解他们自己的优势资源和能力,而专业工作者更倾向于用官方知识和专业标准来衡量服务对象的情境。然而,这些官方知识和标准通常会远离服务对象的个人情境。因此社会工作者最佳的选择就是与服务对象合作。良好的合作可以让我们避免助人过程中的若干政治因素的影响。例如父爱主义观念、责怪受害人的观念、对服务对象先入为主的看法等。
国家依据法定的形式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的一项( )。
社会工作者小王近期将赴××光荣院做志愿者,为此他需要先了解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以下不属于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要需要的是( )。
岁的退伍军人老李在光荣院,经常开一些抗抑郁类药物、镇静剂、镇痛剂和安眠药这些属于精神调节类的药物,以缓解经常的剧烈性头痛,可是这些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的化学作用;但工作人员如果将这些药拿走,老李便会发脾气。这种情况属于( )。
在我国,儿童成长阶段通常包括( )。
服务对象说“我老了,不中用了,被部队当作包袱甩了出来”,社会工作者可以将这种话语重构为“革命和建设时期你们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减轻部队负担、增强部队战斗力,你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到了地方,你们无愧于革命老兵的称号,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军休社会工作时运用了( )技巧。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现象中,最常见的是( )。
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是()。
孤老退伍红军老战士最为关注和渴望满足的需要是( )。
小刘退伍后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以()方法介入。
( )是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会等直接服务方法与社会行政、研究、督导等间接服务方法,去推行与孤老优抚对象生理或心理健康有关的社会政策或措施的一种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