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我国在1991年颁布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多次进行了相关修订。该法确立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原则,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①生存权
国家保障每个未成年人平等的生存权利,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②发展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合法的监护人有责任在其能力和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为未成年人提供确保儿童发展所需的生活条件,政府有责任采取适当措施帮助父母或法定抚养人实现此项权利,并在需要时提供物质援助和资助方案。
③受保护权
未成年人由于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发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和鉴别环境安全与否的能力,特别容易受到来自环境和社会的伤害,需要得到特别的保护才能健康成长。
④参与权
未成年人的社会参与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干涉和剥夺其依法参与与其能力相适应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权利。
⑤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合法的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政府有责任大力发展教育,为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实现创造条件。
在我国,儿童成长阶段通常包括( )。
社会工作者小王近期将赴××光荣院做志愿者,为此他需要先了解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以下不属于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主要需要的是( )。
国家依据法定的形式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的一项( )。
服务对象说“我老了,不中用了,被部队当作包袱甩了出来”,社会工作者可以将这种话语重构为“革命和建设时期你们作出了卓越贡献,为了减轻部队负担、增强部队战斗力,你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到了地方,你们无愧于革命老兵的称号,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军休社会工作时运用了( )技巧。
军转复退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是()。
( )是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会等直接服务方法与社会行政、研究、督导等间接服务方法,去推行与孤老优抚对象生理或心理健康有关的社会政策或措施的一种工作过程。
小宇今年26岁,尚未成家,服役期间因公致一级伤残,失去了双腿,继而入住了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失去双腿的小宇始终不肯接受自己已经残疾的事实,多次企图割腕自杀。此时,社工小李首先应该做的是( )。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现象中,最常见的是( )。
岁的退伍军人老李在光荣院,经常开一些抗抑郁类药物、镇静剂、镇痛剂和安眠药这些属于精神调节类的药物,以缓解经常的剧烈性头痛,可是这些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直接的化学作用;但工作人员如果将这些药拿走,老李便会发脾气。这种情况属于( )。
关于军休干部的需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