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会类高级经济师财政税收->2022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实务(财政税收)》真题

2022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实务(财政税收)》真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3-01-06 15:08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问答题 1分

2012年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针对复杂的形式,会议强调要扎实做好转移工作,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问题:理解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为什么要建立转移支付,如何建立特殊转移支付资金全覆盖,全链接监控系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做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制度创新,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工具。确保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2)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比较严密的监控系统,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现全链条的跟踪。实现全链条的监控。直达资金监控系统贯穿中央、省、市县财政部门和资金使用管理的相关部门,“一竿子插到底”,从中央财政资金下达源头到资金使用的最末端,到企业或者居民,全过程的信息都要留痕,都要监控。监控系统的设置不改变地方原来资金拨付有关流程,但是流程的数据只要发生了,就要及时传到监控系统中,有关部门在这个监控系统当中就都能看到。这种全链条的监控是专门针对特殊机制设立的一套系统。

2 问答题 1分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013年18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我国也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理论与实践。

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进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阐述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及主要手段,结合近几年实际情况,列举我国财政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举措。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1.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进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1)公共物品的特征有受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提供目的的非营利性。这些特征决定了非政府部门不能有效供给公共物品,导致公共物品缺失。

(2)市场配置资源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会存在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为: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缺失、不充分竞争、经济波动与失衡、收入分配不公。

(3)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进行宏观调控。

2.财政资源配置的范围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包括直接满足消费需求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以及天然垄断行业的物品。换言之,凡是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资源,都由财政来配置资源。

3.财政资源配置主要手段

(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

①调节全社会资源在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体现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高低上。

②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主要是通过税收、投资、财政补贴和财政体制中的转移支付等手段和政策来实现。

③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调整投资结构,调整国家预算支出中的直接投资,利用税收、财政补贴和投资政策引导企业的投资方向;调整资产的存量结构,如利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

(2)财政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根据财政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手段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主要手段如下:①确定财政收支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通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确保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鼓励并调节民间投资;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4.近几年实际情况,列举我国财政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举措

(1)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的赤字政策。

(2)减税降费,如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税收优惠力度,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影响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行业、产业的税收优惠,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

(3)发行抗役特别国债,扩大财政支出,适度超前基础设置投资,大量发展新基建。

(4)完善社会保障,提高退休人员收入待遇,积极落实六保六稳,切切实实增加群众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停一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去杠杆,去产能,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产业的产能。

(6)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采取税收优惠、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等措施,引导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

(7)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划分,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

(8)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9)采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手段公平社会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完善统一大市场,例如,降低车辆购置税,促进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3 问答题 1分

制造业企业甲为一般纳税人,以生产日用品为主,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9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000万元,营业外收入500万元,投资收益500万元,发生主营业务成本40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500万元,营业外支出200万元,税金及附加500万元,管理费用2500万元,销售费用5000万元,财务费用1000万元,实现年度利润1800万元,2021年该企业部分业务资料如下:

(1)管理费用中包含自行研发费用300万元(未形成无形资产),已进行独立核算。

(2)成本费用中包含实发工资总额1000万元,拨缴职工工会经费30万元,实际发生职工福利费支出20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支出70万元。

(3)本年发生的广告费支出1000万元,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200万元,结转上年未抵扣的广告费400万元。

(4)本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100万元。

(5)财务费用中包括按6%利率计算的向关联企业乙的借款800万元所支付的利息费用48万元,金融机构同期借款利率为4%。

(6)向依法设立的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污染物500吨。

(其他相关资料:水污染物当量值为0.02千克,税额为5元/污染当量)

第1题.计算业务(1)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第2题.计算业务(2)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第3题.计算业务(3)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第4题.计算业务(4)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第5题.计算业务(5)应调整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第6题.根据业务(6),甲企业是否需要缴纳环境保护税?如需要,计算应纳环境保护税税额;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第1题.

2021年以后制造业未形成无形资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为100%。

故应调减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300×100%=300(万元)。

第2题.

①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部分准予扣除。

缴职工工会经费的扣除限额为1000×2%=20万元,扣除限额小于实际发生额30万,应纳税调增10万元。

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

职工福利费的扣除限额为1000×14%=140万元,扣除限额小于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200万元,超过限额60万元,故应纳税调增60万元。

③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8%部分,准予扣除。

1000×8%=80(万元),扣除限额大于实际发生的70万,故无需纳税调整。

④综上所述,业务(2)应调增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0+60=70(万元)。

第3题.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分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①广告费的扣除限额=(1000+9000)×15%=1500(万元)

②当年的广告费为1000万元,扣除限额大于实际发生额,因此可以全额扣除。

③上年未抵扣的广告费400万元,今年可以结转抵扣,因此可以调减400万元。

④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200万元不得扣除,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

⑤综上所述,业务(3)应调减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

第4题.

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实际发生额的60%扣除,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①发生额的60%,即100×60%=60(万元)。

②销售收入的5‰,即(1000+9000)×5‰=50(万元)。

③实际发生100万元,扣除限额50万小于实际发生额,故业务(4)应当调增100-50=50(万元)。

第5题.

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

因此利息费用税前扣除限额=800×4%=32(万元),实际发生额为48万元,应调增48-32=16(万元)。

第6题.

不需要缴纳环境保护税。

该企业是依法排放污染物,并没有向环境直接排放应税污染物,所以无需缴纳环境保护税。

4 问答题 1分

生产高档化妆品的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3%,消费税税率为15%。

2021年6月部分业务如下:

(1)销售高档化妆品给消费者,价税合计226万元,未开具发票。

(2)转让市区内2015年购入的商品房,取得含税收入515万元,购入价200万元,选择简易计税方法。

(3)购买燃油小汽车自用,价税合计39.55万元,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4)员工因公境内出差,取得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航空电子客票行程单,票价4.8万元,燃油附加费0.65万元,民航发展基金0.54万元。

(5)将10箱化妆品以25万元的价格与乙公司换取生产资料,该批化妆品的平均不含税价格为2.5万元/箱,最高不含税销售价格为2.8万元/箱。

(6)因自身原因5月份未申报缴纳消费税,到6月27日,经主管税务机关发现并催缴,限3日内完毕,该公司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逾期仍未缴纳5月消费税。

第1题.计算业务(1)的增值税

第2题.计算业务(2)的增值税应纳税额

第3题.计算业务(3)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

第4题.计算业务(4)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第5题.计算业务(5)应缴纳的消费税

第6题.纳税人5月份逾期未缴纳税款,依据税收管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第1题.

业务(1)应纳增值税=226÷(1+13%)×13%=26(万元)

第2题.

一般纳税人转让不动产,非自建的简易方法差额预缴差额申报,计算公式为:(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动产购置原价或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1+5%)×5%

业务(2)增值税应纳税额=(515-200)÷(1+5%)×5%=15(万元)

第3题.

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实际支付给销售者的全部价款,不含增值税税款。

因此业务(3)应缴纳的车辆购置税的计税依据=39.55÷(1+13%)=35(万元)。

第4题.

取得注明旅客身份信息的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的航空旅客运输进项税额=(票价+燃油附加费)÷(1+9%)×9%=(4.8+0.65)÷(1+9%)×9%=0.45(万元)。

第5题.

纳税人用于换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投资入股和抵偿债务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售价作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

因此业务(5)应缴纳的消费税=2.8×10×15%=4.2(万元)。

第6题.

(1)给予行政处罚,处以罚款,应交未交金额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2)加收滞纳金。

(3)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①书面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②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无法分割的可以整体扣押查封);

③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强制措施的范围之内。

5 问答题 1分

2020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第1题.什么是逆周期调节?什么是跨周期调节?如何把控宏观调控下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的关系?

第2题.宏观政策导向上如何实现跨周期调节?

第3题.财政政策导向上如何实现跨周期调节?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第1题.

(1)逆周期调节是指运用传统的宏观调控工具,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节,以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调控目标。

(2)跨周期调节是指在对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时不局限于某一个经济周期,而是着眼于中长期的规划,从数个经济周期来实施宏观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3)宏观调控下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互为补充、辩证统一的,两者不是排斥的关系。一方面,要将逆周期调节放在长远的跨周期调节的政策规划框架下进行,要求二者有效搭配、协调统一。另一方面,需要平衡好跨周期调节和逆周期调节的关系,只有使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实现经济“防风险”和“稳增长”的目标。

第2题.

(1)宏观政策工具除了有传统的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还有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汇率政策、人口政策、消费政策、环保政策、区域政策等政策紧密配合,形成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2)宏观政策导向上实现跨周期调节,宏观政策要继续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各个经济周期的宏观政策衔接,实现跨周期调节更加侧重于经济结构优化,宏观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结构性功能,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3)跨周期调节更加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统筹推进。跨周期调节让宏观调控“工具箱”更为丰富灵活,特别是在兼顾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短期周期性问题与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时,更具全局性和前瞻性,从而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和内生动力,有效防范风险发生。

(4)近年为了应对新冠肺炎、应对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新变化,减税降费,从经济发展的长远大局出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和支持三孩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丰富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实现跨周期调节。

第3题.

(1)财政政策工具有政府预算、税收、财政补贴、政府投资、公债、公共支出。

(2)要充分利用上述财政政策工具实现跨周期调节。

①从财政政策看,跨周期调节应强化以支定收,建立跨周期预算平衡机制。促进政府预算由平衡预算向功能预算转变,并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进一步提升为跨周期预算平衡机制。

②加快推进现代税收制度,更加着眼于长期的改革性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应提高减税降费等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防范和化解宏观政策促进经济效应的失灵风险。

③财政补贴、政府投资方向上进一步完善,多补贴、投资对经济影响长远、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6 问答题 1分

人民网北京6月28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根据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办督查室近日派员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就当地违规征税等问题进行了明察暗访。督查发现,景县政府及有关单位未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存在不切实际压税收任务、搞税收排名,集中清缴补缴欠税,向企业分解税收任务、征收“过头税”,以扶贫名义摊派捐款,以及不顾财政困难举债搞迎检、办大会等问题,引起企业和群众不满。(注:材料是根据学员回忆的关键词在网上搜集的相关资料,具体内容可能稍有出入)

[问题1]什么是“六稳”“六保”?两者有什么关系?

[问题2]材料中违反了《预算法》中政府收入的哪些管理要求?

[问题3]过头税是什么?虚收空转是什么?形成的原因,如何解决并避免?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问题1]含义:①六稳: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发生,我国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六稳”:要求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②六保: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外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就业、经济都有很大压力。在此基础上,中央又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两者关系:

“六稳”和“六保”直接不是孤立的,两者是彼此联系的。

①“六保”针对的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在当前形势下,做到“六保”是底线,而实现“六稳”是目标。“保”是“稳”的基础,也是前提。因此,必须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只有守住“保”的底线,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②“六保”的关键是保就业、保民生和保企业。保就业,才能保住民生之本;保基本民生,就是要帮助困难和弱势群体渡过难关;保市场主体,就是要保护人们赖以生存和就业的“饭碗”。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进而稳住经济基本盘。

[问题2]违反《预算法》中:(1)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景县政府不切实际压税收任务、搞税收排名、集中清缴补缴欠税、向企业分解税收任务、征收“过头税”、以扶贫名义摊派捐款,违反了此项规定。

(2)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公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举借债务的规模,由国务院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依照国务院下达的限额举借的债务,列入本级预算调整方案,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举借的债务应当有偿还计划和稳定的偿还资金来源,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除前款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债务以任何方式提供担保。景县政府不顾财政困难举债搞迎检、办大会,违反了此项规定。

[问题3](1)过头税是指税收征管部门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而过度地向民间征税的做法,包括时间上的过头和幅度上的过头两种。时间上的过头是指,税务专管员为了完成税收任务,把来年、后年甚至是以后更多年份的税收提前收了上来;而幅度上的过头是收一些不该收的税,或者提高税率,随意罚款等。包括将国家的减免税费政策打折扣,还包括巧立名目增设新的收费项目,或者在已经实施的收费项目中过度监管和过度活动。

(2)虚收空转指将已入库的收入,以支出形式拨付到纳税人,然后再通过纳税人将收到的财政拨款再次入库,如此反复循环,形成财政虚收虚支,制造了财政收入的超常增长。

(3)形成原因:①列收列支②先征后返③乱拉税源、混级入库④预征税款、寅吃卯粮⑤贷款缴税⑥借款做收入⑦应退不退

(4)解决并避免:

1)构建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①预算超收及短收的平衡机制②预算赤字的弥补机制③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2)加强地方债务预算管理:①适度准予地方政府举借债务②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3)加强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和监督制度。

4)加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7 问答题 1分

2020年新冠疫情,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得以恢复,全年实现经济正增长,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发挥了重要作用。

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经济稳定的内涵和经济稳定要达到的目标。阐述财政在经济稳定方面的制度手段,并结合我国防疫实践,列举我国财政在经济稳定方面的举措。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

本题解析:

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财政有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职能。

二、经济稳定职能的含义及目标:经济稳定是指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大致平衡,经济稳定的内涵不但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还包括经济增长的内容,就是指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财政经济稳定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机制手段:

1.要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关键是做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下面对财政在调节社会总量平衡方面的手段加以分析

1)通过财政预算收支进行调节

①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实行国家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需求。

②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实行国家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③社会总供求平衡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2)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内在稳定器是指财政收支制度设计具有对经济总量自动调节的功能,即人们在设计财政收支制度的时候,使财政收支的扩大与缩小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呈相反方向的变化,以此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局面。在收入方面主要是实行累进所得税制。

在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转移性支出的安排上,如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税收支出等。

3)财政政策和其他政策配合的调节

主要是财政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国际收支平衡政策等相互配合,但财政政策处于基础地位。

2.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公共支出、财政补贴等制度手段。

(1)政府预算

在财政政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政府预算,具有法律性、综合性、计划性等特点。

从总需求的影响而言,预算收入对总需求产生收缩效果;预算支出对总需求产生扩张效果。

①社会供求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及其平衡状态来调节。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采取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的结余政策来压缩需求;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采取预算收入小于预算支出的赤字政策来扩张需求;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采取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②国民经济中的经济结构和各种比例关系可以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结构来调节。

(2)税收

税收作为调节手段,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关系,也可以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这些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税率的确定、税种的选择、税负的分配、税收优惠以及税收惩罚等规定体现出来。

①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表现:

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之间的配置;调节产业结构,即调节资源在产业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消费和积累之间的分配。

②税收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3)公债

公债的调节作用:调节货币流通和资金需求、调节产业结构、调节国民收入使用结构。在发达国家,公债是调节金融市场的重要手段。

(4)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活动,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主要投资于那些具有外部效应大、自然垄断特征、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5)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是指公共财政的支出,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所安排的支出,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萧条时期增加公共支出;膨胀时期减少公共支出。

(6)财政补贴

①财政补贴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目的而给予的财政援助。

②财政补贴的特征:财政补贴具有鲜明的政策意图,为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服务的;财政补贴对接受补贴者会产生激励作用,是一种财政援助。

4.结合我国防疫实践,我国财政在经济稳定方面的举措:

(1)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

(2)多渠道筹集资金,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加大各类结转结存资金盘活使用力度;

(3)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中央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

(4)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新增加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全部安排给地方,同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5)扩大政府投资规模,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