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9-06 16:50
扫码用手机做题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本题解析:
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法定存款准备率
各类金融机构按所接受存款的一定比率,提存一定数额作为存款准备金,这种提存的 比率一般由中央银行确定,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2.再贴现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持有的各种合格票据拿到中央银行进行贴现,获得中央 银行的融资。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等,从而 起到调节信用和货币供给作用的一种业务活动。
一、题目
试述企业并购动因与并购防御战略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据有关调查显示,基于融资需求和行业整合,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再创新高,交易数量上升了21%,达到11409宗,交易金额上升了11%,达到77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增长显著,交易量增加了142%,交易金额增加了246%,达到了2210亿美元。企业并购有其内在的动因和相应的效应,被并购者也可以采取反向的防御战略。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
(二)企业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观点
(三)被并购方的防御战略
本题解析:
(一)企业并购的动因
(1)获得规模经济优势。通过横向并购企业可以快速将各种生产资源和要素集中起来,从而提高单位投资的经济收益或降低单位交易费用和成本,获得可观的规模经济。
(2)降低交易费用。通过并购,特别是纵向并购,企业可以将原来的市场交易关系转换为企业内部的行政调拨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交易费用。
(3)多元化经营战略。并购是企业迅速进入其他生产经营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方式。通过并购,企业规避了培育一个新产业可能会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二)企业并购正效应的理论观点
(1)效率效应理论。具有较高管理效率的企业并购管理效率较低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后者的管理效率而获得正效益。
(2)经营协同效应理论。并购双方存在互补优势时,会产生经营协同效应。
(3)多元化优势效应理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企业经营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4)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并购可以给企业提供成本较低的内部筹资,而且并购后的企业借贷能力往往大于并购前各自的借贷能力,负债的节税效应将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
(5)战略调整理论。并购可以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迅速进入新的投资领域。
(6)价值低估理论。当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反映出其真实价值或潜在价值时,并购活动就会发生。
(7)信息理论。并购向市场传递了目标企业被低估的信息或有关并购的信息激励目标企业的管理层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效率,所以资本市场会重新对该企业的价值做出评估。
(三)被并购方的防御战略
(1)提高并购成本。具体包括:资产重估;股份回购;寻找“白衣骑士”,即选择与其关系密切的有实力的公司,以更优惠的条件达成善意收购;“降落伞”计划,即事先约定并购发生后导致管理层更换和员工裁减时对管理层或员工的补偿标准,从而达到提高并购成本的目的。
(2)降低并购收益。具体包括:出售“皇冠上的珍珠”,即目标公司主动卖掉经营好的子公司等资产,降低主并公司的预期收益;“毒丸计划”(“负债毒丸”计划和“人员毒丸”计划),即目标公司大量增加自身负债,或公司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共同签署协议,在公司以不公平的价格被收购,并且这些人中有一人被降职或革职,全部管理人员将集体辞职;“焦土战术”,即公司在面对敌意并购而无力反击时,迫不得已可能会采取两败俱伤的做法。
(3)收购并购者。目标公司通过反向收购,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4)建立合理的持股结构。具体包括;交叉持股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
(5)修改公司章程。具体包括:董事会轮选制,即对董事的更换比例做出规定;绝对多数条款,目标公司可以在公司章程中对公司合并时需要获得的出席股东大会绝对多数赞成票的例做出规定。增加敌意收购者的收购成本的难度。
试述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及其政策工具
背景与答题要求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掌握着货币发行权;也是银行的银行,负责监管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还是国家的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制定、调整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可以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产生重要影响。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采用适当趋紧的货币政策;经济偏冷时,则可以采用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出台货币政策的失误,也会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 (一)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三)中央银行可以选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本题解析:
(一)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对于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不同的归纳和表述。国内外教科书中的一般表述是中央银行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三大职能。
从政策、监管和业务的角度,可以将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概括为:
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制定和执行一国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通过运用控制货币数量和利率等金融手段,对全国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以达到影响和干预国家宏观经济的目的。
2.实施金融监管。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要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全国金融市场的设置、业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和控制,以维护全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混乱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如信贷、流动性、市场及信息披露等风险的威胁,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和流动性实施严格监管。
3.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所谓支付清算体系,是对市场参与者包括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各级政府的债务活动进行清算的一系列安排。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条件下,它的倚重点不同。与货币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目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保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都曾成为主要目标。而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当局,均将稳定物价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三)中央银行可以选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它们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的两大决定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乘数来发挥作用的。其中,准备金要求是决定货币供应乘数的主要因素,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决定基础货币的供应。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各类金融机构按所接受存款的一定比率,提存一定数额作为存款准备金,这种提存的比率一般由中央银行确定,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请求再贴现(或贴现)或请求给予转贷款的票据、有价证券等,规定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影响其他金融机构取得信贷的数额,达到紧缩和扩张信用的目的。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等,从而起到调节信用和货币供给作用的一种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公开市场活动——经常买卖政府证券,来改变银行持有准备金的实际数量,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公开市场操作是最为市场化、最富有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在此拥有最大的自主性。
试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改革
背景与答题要求
在开放经济中,各种国际交易都离不开货币的兑换。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维护金融稳定,各国都必须作出选择,制定适合本国实际的汇率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也必须继续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 (一)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
(三)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本题解析:
(一)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介于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中间的汇率制度。
(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浮动汇率制。一般而言,经济规模越大、国际贸易的依存度越
高、进出口商品结构与贸易对象越广泛、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越密切、各国间通货膨胀率的差异越大,就越倾向选择浮动汇率制度。长期而言,金融全球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的干扰越来越突出。人民币汇率必须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三)影响我国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货币有升值趋势;当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
该国货币趋于贬值。
2.通货膨胀率差异。通货膨胀意味着该国货币代表的价值量下降,发生货币对内贬值。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
3.利率差异。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于他国提高,资金的收益上升就会刺激国外资金流入
增加,由此改善资本账户,提高本国货币的汇价;反之,如果一国的利率水平相对于他国水平下降,则会恶化资本账户,造成本币汇率下跌。
4.经济增长率差异。当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意味着收入增加,从而进口需求增加,另一
方面,高的经济增长率往往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从而使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有利于出口。净影响要看两方面作用的力量对比。
5.中央银行干预。各国货币当局为保持汇率稳定,或为操纵汇率的变动以服务于某种经济政策的目的,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如在外汇市场买进或卖出外汇,或发表影响外汇心理预期的声明等。
6.预期因素。随着国际货币流动的规模日益庞大,预期因素对汇率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一国被预期利率比别国降低或者经常项目发生逆差等不利因素时,该国的货币就会在市场大量被抛售,其汇率就会下跌;反之其汇率就会上涨。
试述财政支出规模、结构的内涵及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背景与答题要求
财政支出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资源配置活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在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的同时,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水利、地质找矿等的支持。更加注重勤俭节约,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一)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本题解析:
(一)财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结构的内涵
财政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财政渠道安排和使用的财政资金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是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职能实现的要求等因素测算和完成的政府集中性支出的数量反映。财政支出结构是指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量的比例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支出结构不仅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以及政府职能和公共政策的重点,更是国家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政策工具。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
一定时期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动,涉及多种复杂因素,同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甚至国情都有密切的联系。概括起来,财政支出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因素。财政支出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引起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剩余产品率的高低,剩余产品的多少也直接决定着能供财政分配的数量的多少,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财政支出的规模。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职能范围。政府职能范围决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因此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和规模。二是政局是否稳定。政局是否稳定对一国国防支出、国家安全支出,治安经费和社会管理费用等影响很大,进而对支出规模产生影响。三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3.社会因素。由于财政是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因此财政支出规模必然要受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如人口状态、文化背景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规模。
(三)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措施
1.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改革,一要稳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和生产流通环节;二要加大对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等环节的投入,以促进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要通过支出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财政支出体制。
2.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改革,一要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结构,缩减用于行政管理的政府投资与消费支出,加大以对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要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的覆盖范围,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城乡各地。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的补助力度,切实改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三是考虑到社会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继续完善有利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财政投入机制,通过加强对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投入,为弱势人群向上流动创造条件。
3.从平衡财政职能和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角度,我国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再分配问题,相应收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并使财政支出向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倾斜。在处理投资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控制并调减投资性支出的规模,另一方面要注意投资性支出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公共资本流向一般竞争性领域和行政事业部门的基本建设,保证社会对基本公共设施的投入需求。在消费性支出上,从严控制行政性公共消费,突出预算保证重点,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就业、“三农”、自主创新、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与民生有关的支出上。
4.从我国既定财力约束角度来看,必须注意突出财政政策的实施重点,确立财政支出的目标人群和重点投向。从原则上界定哪些社会群体(如老年人、失业者)、哪些事项(如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作为重点支出对象,通过扩大何种类别的支出(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科技支出等)或相应缩减何种类别的支出(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等)来达到目标。
近年来,上海自贸区建设是我国经济金融改革中的一件大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核心)、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一行三会”先后出台51条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从制度层面看,目前已基本形成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体系,有关政策细则已陆续出台,如银监会已正式发文,允许获得离岸业务资格的4家中资商业银行授权自贸区内分行开办离岸业务。同时,金融业务创新紧紧围绕自贸区内实体经济需求来开展。目前对外发布的金融创新案例,都是紧紧围绕区内企业贸易和投资需求,以达到便利贸易和投资行为的目的。如自贸区支付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为了满足支付机构开展跨境电子支付以及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在两岸电子商务中使用人民币计价、支付和结算,创新了两岸贸易的新形式。
总的来看,上海自贸区对于中国金融改革试验将具有重大意义。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上海自贸区对于我国金融改革有何作用和效果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对于香港的地位有何影响
(三)如何看待各地方纷纷申请自贸区试点的行为
本题解析:
(一)建自贸区意味着金融改革可以先行先试,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以及离岸业务相关。总的来看,上海自贸区将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实验区,其金融改革将沿着四个基本方向推进:一是要打破金融垄断,发展合作金融、民间金融;二是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三是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四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二)作为中国金融开放长期以来的核心窗口,香港某种意义上曾经是我国唯一的自由贸易区与离岸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如果能够带来巨大的金融管制放松,必然会对香港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与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潜力还远未充分发掘,即便有两个“窗口”也完全可以实现互补共赢,且同时受益于以市场化改革所带动的金融“蛋糕”增长。
(三)地方政府主要在利益的驱动下,希望通过建立自贸区,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如财税政策等,用以发展地方经济。但从中央的角度来看,上海白贸区无疑是一个改革的平台,把亟待解决的问题放在这个平台上来试验,更具有宏观的视野。在当前各地方的自贸区申请中,要避免一哄而上,重新回到过去地方重复建设开发区、特殊经济区的老路上。
背景与答题要求
会计是信息的生产者。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经营管理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等都有着重要作用。企业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的集中反映,其信息质量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有着直接影响。各
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对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基本要求。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 (一)我国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二)任选两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举例说明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本题解析: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3.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可比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间可比。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而不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二)任选两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举例说明其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比如可靠性应做到:
(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或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充分披露。
又如实质重于形式,母公司通过购买股权取得子公司控制权形成的母子公司关系,母子公司从法律上来说都是独立的法律主体,但由于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经济资源和经营决策都受控于母公司股东及其管理层,从经济实质来说,母子公司是一个经济实体,所以应编制由母子公司形成的集团合并财务报表。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
再如谨慎性,要求企业对售出商品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证确认一项预计负债,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立秘密准备。
2010年2月,某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计划采购四项物资和劳务,有关情况如下:
(1)计算机若干台,以招标公告方式邀请供应商;
(2)印刷排版系统一套,以投标邀请书方式邀请7家特定的供应商;
(3)外包机关后勤事务,向4家劳务派遣公司询问劳务费标准,确定了其中一家;
(4)机房某专用设备需要后续服务,向原供应商征求意见,原供应商提出报价后,机关事务管理局认为比较合理,所以确定由原供应商提供。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政府采购一般可采用的方式
(二)上述4项业务各自采取的采购方式
(三)上述第3项和第4项业务所采取采购方式的一般适用范围
(四)采用上述几种方式进行采购体现的一般原则
本题解析:
(一)政府采购一般可采用的方式
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
(二)上述4项业务各自采取的采购方式
四种采购分别采取的是: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
(三)上述第3项和第4项业务所采取采购方式的一般适用范围
询价采购:适用于合同价值较低、价格弹性不大的标准化货物或劳务的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特定供应商、原采购项目的后续服务、必须与原供应商续约、从残疾人或慈善机构采购。
(四)采用上述几种方式进行采购体现的一般原则竞争性、公开性、公平性。
一、题目
试述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及其政策工具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掌握着货币发行权;也是银行的银行,负责监管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还是国家的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制定、调整和执行货币政策的及时性和合理性可以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产生重要影响。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可以采用适当趋紧的货币政策;经济偏冷时,则可以采用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出台货币政策的失误,也会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 (一)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三)中央银行可以选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本题解析:
(一)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对于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不同的归纳和表述。国内外教科书中的一般表述是中央银行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国家的银行三大职能。
从政策、监管和业务的角度,可以将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概括为:
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制定和执行一国的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通过运用控制货币数量和利率等金融手段,对全国货币、信用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以达到影响和干预国家宏观经济的目的。
2.实施金融监管。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要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全国金融市场的设置、业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管理和控制,以维护全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混乱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如信贷、流动性、市场及信息披露等风险的威胁,为了规避这些风险,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和流动性实施严格监管。
3.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所谓支付清算体系,是对市场参与者包括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各级政府的债务活动进行清算的一系列安排。
(二)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
货币政策的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经济背景和条件下,它的倚重点不同。与货币政策一样,货币政策的目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保证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都曾成为主要目标。而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当局,均将稳定物价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
(三)中央银行可以选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它们是通过影响货币供应的两大决定因素——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乘数来发挥作用的。其中,准备金要求是决定货币供应乘数的主要因素,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则决定基础货币的供应。1.法定存款准
备金率。各类金融机构按所接受存款的一定比率,提存一定数额作为
存款准备金,这种提存的比率一般由中央银行确定,并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请求再贴现(或贴现)或请求给予转贷款的票据、有价证券等,规定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影响其他金融机构取得信贷的数额,达到紧缩和扩张信用的目的。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等,从而起到调节信用和货币供给作用的一种业务活动。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公开市场活动——经常买卖政府证券,来改变银行持有准备金的实际数量,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公开市场操作是最为市场化、最富有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在此拥有最大的自主性。
试述政府收入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分税制改革
背景与答题要求
审计署20××年第××号公告显示,县级财政性收入结构不尽合理,54个县上年实现的财政性收入中,非税收入占60.45%;县级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54个县上年的公共财政支出中,有49.39 %来自于上级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45个县的这一比例达61.66%。
同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从政府间事权和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划分看,目前事权划分不明确,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了许多事项的支出责任,教育、卫生、支农等支出责任尚不够明确。地方税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地方各级税收收入不能满足其当年公共财政支出的一半。
请按以下层次回答问题:(一)我国现行政府收入体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二)分析我国在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对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本题解析:
(一)我国现行政府收入体系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现行政府收入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直接税和间接税结构不合理,直接税比重偏低;政府收入与政府资产负债统计不匹配;非税收入比重偏高;地方政府收入结构不合理,隐性债务风险较大;政府收入中,专款专用的比重较高;国有资本(资源)收入有待提高;政府各项收入的预算管理模式有待改善。
(二)分析我国在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的问题:第一,政府间事权划分以及相应的支出责任范围的划分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第二,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第三,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事权存在干扰行为,即经常会出现“中央政府出台政策,而地方政府负责买单”的现象;第四,有些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支出外部效应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三)对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建议。
1.应完善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事权范围,按照责权利对称原则,将地方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安排重心适当上移。对各项事权进行梳理,将事关全局性的支出责任归于中央政府,而事关局部地区利益的支出归于地方政府。具体而言,应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
2.给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立法和管理权限。应该对不同税种采取不同的税收立法权限:对诸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对宏观经济影响较大的税种,立法权应该集中在中央;对于对地方经济影响较大,而对宏观经济整体影响不大的税种,例如财产税类,立法权应该下放给地方。
3.合理确定地方税收收入规模,构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加快地方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制体系,根据财政支出状况和其他自身情况确定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GDP的比例。在不影响税收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财产税体系的改革,大力发展和培植财产税,推动开征完善的环境税,使其成长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106次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104次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106次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103次
试卷分类:高级审计师
练习次数:112次
试卷分类: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100次
试卷分类: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104次
试卷分类: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100次
试卷分类:初级审计专业相关知识
练习次数:106次
试卷分类:初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练习次数:1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