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阅读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
阅读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内容。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且全年分配比较均匀,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性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副热带高压南移,此地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要求:
(1)设计本节的教学目标。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以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2)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1.演示北京和罗马的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找出二者的不同。
2.再给出北京和罗马所在的地理纬度。结果同学们会发现,两地的地理纬度相同,但是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两地处在相同的纬度却出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呢?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学生:观看北京和罗马的自然景观图片。思考问题。
环节二教授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谁知道北京是什么气候类型及这种气候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问题,并讨论。
教师:展示北京和罗马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同学们观察,罗马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及对比。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学生:总结归纳。
教师:那为什么这个地区会出现这种气候特征呢?好,哪位同学上黑板来画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7个气压带、6个风带?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干湿情况的影响。
学生:回顾旧知识。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地中海地区和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同一张图对比展示,并且标出罗马的位置),提问:全球的气压带、风带是固定不变的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展示动画,让学生们观察。地中海地区冬、夏季分别由什么气压带、风带控制?(学生找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学生:观看动画,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分析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教师:展示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的景观,给出此地区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让学生分析归纳其气候特征。
教师:给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马孙平原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得出: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因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学生:思考问题,讨论分析并归纳。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给出撒哈拉沙漠和伦敦的气候景观让同学们观察总结其气候特征和成因。
教师:讨论分析并归纳。
教师总结:撒哈拉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而伦敦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让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学生:思考,完成活动。
环节三课堂小结
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除了这几种气候类型以外还有很多种气候类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等,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课下学习总结。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既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的是( )。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