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财会类高级经济师建筑与房地产经济->我国智能建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建设

我国智能建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建设高峰。2015年11月正式实施《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GB 50314- -2015)。2012年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全面启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智慧城市。截至2018年11月,全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90%地级以上城市,总计7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已有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和3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政府的便民惠民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信息化时代又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有力的手段来实现城市发展过程的“可观”“可控”,也为“可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需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一个“可见化”的城市,提高城市人口、土地、资源环境以及人与经济、社会活动的可观测性、可管理性、可服务性,建立以数据信息为基础,面向政府决策层的科学决策体系、面向各政务服务部门的业务协同体系和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简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含义与基本原则

<2>.简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四个基本步骤

<3>.简述智慧城市的三个发展阶段

答案:
本题解析:

<1>.含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指从城市发展需求出发,运用系统工程方法统筹协调城市各要素,开展智慧城市需求分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基本原则:

(1)以人民为中心。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导向。

(2)因城施策。从城市战略定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对城市进行科学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3)融合共享^以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以及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为目标。

(4)协同发展。体现数据流在城市群、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县镇的汇聚和辐射应用,建立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体系。

(5)多元参与。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角色的意见及建议。

(6)绿色发展。考虑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发展和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

(7)创新驱动。要体现新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以及智慧城市与创新创业之间的有机结合,将智慧城市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推动统筹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和信息技术创新。

<2>.(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分析、城市现状调研分析、智慧城市现状评估、其他相关规划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梳理出政府、企业、居民等主体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

(2)总体设计。总体设计是指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等内容,识别智慧城市重点建设任务,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

(3)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指依据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和目标,对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及产业体系七个体系进行设计。

(4)实施路径设计。路径设计是指在前期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智慧城市重点建设任务,提出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并明确工程属性、目标任务、实施周期、成本效益、政府与社会资金、阶段建设目标等,设计各工程项目的建设运营模式、实施阶段计划和风险保障措施,确保智慧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3>.(1)数字城市。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基于城市空间地域系统特征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诸多相关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形成较为完备的城市信息模型。

(2)智能城市。智能城市是数字城市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不断提升的必然产物。智能城市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城市。这一阶段的建设任务是通过透彻感知、广泛联通以及深度计算来促进城市发展。如果将城市视为一个由政务、交通、城管等多系统合成的复杂系统,智能城市就是通过复杂系统结构简化为若干子系统功能,将整体运行效率进行提升。

(3)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在智能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最高阶段。智慧城市是更富有思想、更富有创造性的高级城市形态。这一阶段的建设任务是在容纳数字城市与智能城市共有属性的基础上吸收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转化成果,从而达到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的核心仍然是“为人民服务”,目标是通过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以及城市管理流程的优化再造达到城市 服务的全面创新。

更新时间:2022-06-05 07:07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作为调节对象和监测货币政策效果的金融指标是( )。

  • A.货币最终目标
  • B.货币政策工具
  • C.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 D.货币政策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应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风险的方法中,将前台后台、职员的合理分工和分离,清楚划分和界定不同层次人员的权力责任,达到相互制约和牵制的效果属于( )。

  • A.加强制度建设
  • B.进行限额管理
  • C.风险敞口的对冲
  • D.套期保值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国银监会已经对金融租赁公司建立起以( )监管为核心、适应( )行业特点的监管体系。

  • A.资本;金融租赁
  • B.安全性;融资租赁
  • C.资本;融资租赁
  • D.安全性;金融租赁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在直接金融市场上,中介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是( )。

  • A.参与交易
  • B.资金供给者
  • C.资金需求者
  • D.信息中介
  • E.服务中介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某企业进行一种零件的加工,工序间采用顺序移动方式搬运零件。该种零件投产批量为6件,有4道加工工序;按照加工顺序,单件每道工序作业时间依次为20分钟、10分钟、20分钟、15分钟。假设零件移动用时为零,则将一个批次的该种零件全部生产出来所需要的时间为( )分钟。

  • A.120
  • B.350
  • C.390
  • D.400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融资租赁公司以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主,受监管约束少、灵活性高、创新能力强。

  • A.银行系
  • B.保险系
  • C.厂商系
  • D.独立第三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 )年,我国金融监管开始走上依法监管的轨道。

  • A.1993
  • B.1995
  • C.1998
  • D.2000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 )。

  • A.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水平有正向关系
  • B.货币需求量与利率水平有反向关系
  • C.货币需求量与国民收入水平有反向关系
  • D.没有提出投机性货币需求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向工作分析的有关管理人员和员工解释与说明工作分析的目的、内容、作用和意义,是工作分析(  )阶段的任务。

  • A.准备
  • B.调查
  • C.分析
  • D.反馈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关于PDCA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C阶段
  • B.PDCA循环将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
  • C.PDCA循环作为企业开展质量改进活动的一般方法,适用于企业的各方面工作
  • D.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PDCA循环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或阶段,是PDCA循环螺旋式上升的基础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