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错误
(1)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 (2)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
(3)道德行为的形成受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
美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是( )。
既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