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资料:
惠民项目下乡,农民觉得“不给力”;新建大桥竣工了,引桥却迟迟不修……现实中,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实际需求不相匹配的现象,日渐引发关注。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习惯于以政府供给为主导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公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实际需求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些问题,往往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种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让原本就很紧张的公共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导致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累积了基层矛盾。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积极转变理念,致力于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但由于市场失灵、监管不足等原因,政府公共服务“失准”、低效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群众满意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能精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无疑是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的关键。因此,公共服务供给应注重“耦合度”。
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模式、怎样回应群众的新期待等,都有赖于调研制度、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一定程度上说,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只有由自上而下的政府供给导向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群众实际需求导向,才能切实增强公共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通过广泛调研、整合社区资源,创新了“潮汐式”停车模式,很好地解决了社区居民与企业员工停车难的问题。
同时,建立公共服务责任机制,加强对公共服务市场和社会供给主体资质的审核,对公共服务执行绩效以及群众满意度进行第三方评估,既能促进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也有利于增强群众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支持。例如,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建立了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评估机制,群众代表通过协商提出公共服务需求,由政府牵线整合辖区资源提供服务,通过第三方对公共服务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广受群众好评。
近来,福州军门社区开展的“微公益”、上海浦东沪东社区开展的“微公益点亮微心愿”等活动,通过搭建公益互助平台,以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形式,解决了一些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这种活动类似“微服务”,成本小,可行性强,贴合群众需求且易于调整,可以充分激发群众的创造性,也有利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顺应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大势,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化、多元化、个性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政策就能赢得群众更多的真诚点赞。
“给定资料”中提到:“公共服务供给应注重‘耦合度’。”请指出这句话的含义。
要求:理解准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晰,文字简练。不超过300字。
这句话是说公共服务要精准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当前,公共服务提供模式以政府供给为主导,对公众的实际需求缺乏调研论证。种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让原本就很紧张的公共资源无法得到优化配置,导致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同时也累积了基层矛盾。市场失灵、监管不足等导致公共服务“失准”、低效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满意度。
因此,需要构建群众参与公共服务决策的有效机制;建立公共服务责任制,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积极开展“微服务”,通过群众的自我服务弥补制度性供给的不足,努力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的无缝衔接。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 ),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
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 )。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 )。
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指(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