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发现,大班的孩子们在玩买卖的游戏时,不管物品的价格多少总是随的付款和收款,比如:3元钱的东西,孩子们总是会拿1元,5元,10元的代钱币付钱。有的幼儿不计算总和,不管多少钱都随意给钱,收款的幼儿也随意收下。
针对幼儿这一问题,设计教育活动。要求写出设计思路,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活动名称:大班数学《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在游戏中使用人民币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对人民币的初步了解。
2.物质准备:动画片视频、人民币道具、课件ppt、各种商品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动画片《小熊逛超市》,并设置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小熊想买蜂蜜和蛋糕,是用什么才能买到这些东西呢?哪位小朋友踊跃发言呢?(幼儿自由发言)
二、认识人民币
1.教师出示课件,组织幼儿观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了解人民币的特征(都有国徽);人民币的种类(包括纸币和硬币);人民币的面值及相应的汉字、颜色。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钱嘛?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2.引导幼儿分别观察人民币正面和反面的图案和数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的数字和颜色图案来区分和辨别人民币。
三、使用人民币
出示一些贴有标价的玩具,请幼儿用自己带来的模拟买玩具。(最好每人能买到一个玩具。)告诉幼儿这是游戏,买来的玩具可以玩一会儿,以后再用玩具换回自己的钱。(用玩具模拟买卖比较合适,这样幼儿买好了可以玩,如果是食品和其他用品,幼儿不能吃和用,游戏的积极性会受影响。)买卖过程中的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识别玩具的标价,尝试进行货币的换算。
算错的顾客可以回到座位上继续思考,想好了再买。还可以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货币,让幼儿边摆弄边思考,降低换算的难度。
四、总结反思,延伸探究。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教育宝宝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
2、请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到商店看一看,商店物品的价钱大约是多少钱,可以试着自己尝试购物。
设计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用到人民币。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能够正确的认识一些货币的面值,并了解使用货币购物的常识,懂得合理消费,初步树立购物的意识。同时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现象和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使数学教育更加生活化、游戏化、综合化。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既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的是( )。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