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是指运用自然科学中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让史学趋于精确的一种分析方法。计量史学在西方大约萌芽于19世纪末,这主要是受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统计学的发展,1851年在欧洲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统计学会议,19世纪90年代又成立了国际统计学会;二是统计学开始广泛应用于经济研究领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因此,计量史学的出现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计量史学在二十世纪六七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
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其中战略目标是
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方向的刊物是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期,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体现这一社会改革方案的纲领性文件是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其根本原因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