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23 14:15
扫码用手机做题
关于社会服务机构规划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机构的规划是指机构通过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可供使用的资源,确定机构的任务,设立目标和制定机构能够在环境中成功运行的战略。它描 述了机构如何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去实现服务和发展的目标。规划有以下特征:①由机构最高管理层作出;②涉及大量资源的分配,如资金、人力或物力;③ 有长期效应(通常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④关注机构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小组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关于社会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权力和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在转换阶段,社会工作者在小组的权力与地位逐渐由中心位置向边缘位置转移,即不再担任小组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而只是小组的协助者和引导者。在小组工作的转折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位置虽然开始向边缘转移,但还是接近中心位置。但是到了后期成熟阶段,组员对社会工作者的依赖逐渐减弱,社会工作者逐渐退移到边缘位置。在小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又回到了小组的中心位置。
刘女士因生活压力大,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小王在认真分析刘女士的情况后,既重视解决她的心理问题,也重视去改善导致压力问题的社会环境因素。小王的上述做法依据的是( )。
本题解析: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围绕的核心是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问的相互影响三个方面。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假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以及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其中,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表现为过大的现实生活压力或者缺乏个人社会功能发挥的机会。题中,小王的做法依据的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服务对象向社会工作者抱怨道:“我妈妈好啰嗦,我做什么她都看不顺眼,什么都要管,我受不了我妈妈管教我的方式。 ”社会工作者运用自我披露技巧,最适当的回应是( )。
本题解析:
自我披露即社会工作者有选择地袒露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处理事情的方法,为服务对象提供参考。题中,C项的做法就是运用了自我披露的技巧。
个案工作的焦点是( )。
本题解析:
社会功能的恢复包含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相互促进。其主要任务在于,个案工作的焦点是使个人或者家庭具有处理困境的基本能力,并能够与社会环境的改善相互促进,形成良眭的循环,持续改善个人或者家庭与社会环境的适应水平。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主张推进社会福利的进步,与此相契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 )。
本题解析:
在理想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 “大同”和现代政府所强调的“共同富裕…”“和谐与发展 ”等理念,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所主张的推进总体福利进步和实现个人潜能的提升并不矛盾。
社会工作者小魏面向本社区的商户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动员他们为社区内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小魏的做法体现出社区工作具体目标是( )。
本题解析:
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和实践原则包括: ①以人为中心,促进社区居民的成长和进步; ②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培养民主精神;③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尊重社区自决; ④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题中,社会工作者小魏通过在社区进行宣传与动员社区居民为社区内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服务体现了善用社区的资源,培养相互关怀的目标。
张女士患忧郁症,目前病情稳定,在家康复。但她时常情绪低落,认为自己没有用处,拖累了家人。社会工作者小袁运用认知行为理论为张女士提供服务,希望改善她的情绪和行为状态。此时,小袁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
本题解析:
认知行为学派助人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确定不正确的、扭曲的思维方式或想法,确认它们是如何导致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的;②要求受助人自我监控自己的错误思维方式或者进行自我对话;③探索受助人错误思维方式与潜在感觉或信念之问的关系;④尝试运用不同的、具有正面功能的、正常的思维方式;⑤检验受助人新建立的对自我、世界和未来的基本假定在调整行为和适应环境上的有效性。题中,社会工作者小袁运用认知行为理论为张女士提供服务,希望改善她的情绪和行为状态。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张女士确认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及其情绪的影响。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7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8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64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31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32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537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91次
试卷分类: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79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