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1-23 08:59
扫码用手机做题
王力,11岁,父母因关系不和于两年前离婚,王力现在跟着父亲生活。父亲是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出差,无暇照顾他,对他的管教方式是粗暴的打骂教育。王力平时由奶奶照顾,奶奶很宠爱王力,他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王力每天回家之后就看电视、玩游戏,经常不完成作业,对此奶奶劝说无效,也就放任不管了。在学校里,王力上课做小动作,跟同学说话,经常打断老师讲课;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同学,同学们都很怕他。班主任将情况反映给了王先生。王先生回家后就将王力暴打一通,自此父子关系更加紧张。王力比以前更加叛逆,更不爱跟父亲说话,并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最近还经常逃学。王先生听说社区有社会工作者,就前去求助。社区工作者大李在了解了王力的情况后,决定采用家庭社会工作模式对其进行服务。
【问题】
1.从家庭系统理论视角考虑,如何对王力的暴力行为问题进行分析?
2.在介入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订立怎样的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
本题解析:
1.对王力问题的分析:
(1)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的观点,分别是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2)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所有的家庭都是一个社会系统,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王力的暴力行为问题,看似是王力自身的行为问题,但实际是家庭成员间不良沟通方式的结果。父母离异给王力心灵造成了很大打击,使他形成很强的心理防御和对外界的怨愤情绪;父亲对王力的冷落,使王力格外地渴望父爱,所以王力总是试图通过制造事端来吸引父亲的注意;父亲的打骂教育,无形中成为王力的模范,使他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这种暴力行为;奶奶的宠溺形成了王力骄纵的个性,为所欲为,难以为他人考虑。因此,王力的暴力行为问题可以说是家庭成员问不良互动的结果。
2.在介入阶段,社会工作者应订立的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如下。
(1)任务目标:改善王力的暴躁脾性,纠正他的暴力行为,改善他的家庭和学校表现,增进亲子关系。
(2)过程目标:①增加父子问相处时间,增进父子问沟通交流;②让王力顺利完成家庭作业;③规范王力的课堂表现,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④减少王力在校园里的暴力行为,改善其与同学问的关系;⑤协助王先生学习正确的管教方式;⑥改变奶奶对王力的过度溺爱态度。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家庭社会工作的掌握,着重考查家庭社会工作实施步骤里介入阶段的目标设计。同时还考查了考生对家庭系统理论的掌握。
这里需格外指出的是,由于题干中明确提出了家庭系统理论的理论分析视角,所以考生要有意识地对家庭系统理论进行介绍和说明。在此基础上,考生要结合材料,就材料中所反映的知识点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这两大方面的分析,本题的回答才算完整。
在某机构从事社会工作的小刘,前几天接待了一位单亲妈妈,她向小刘倾诉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一个人操心孩子上医院、守护,向老板请假又担心被扣工资或者被开除,想向自己的兄弟姐妹求助,又不太情愿等。这引起了小刘很大的触动,对一些单亲妈妈进行了需求评估,计划为单亲妈妈开展“减压支持小组”,以协助单亲妈妈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建立其支持系统。针对该情况,小刘要求新来的实习社工制定一份活动策划。其中,第三次活动方案如下:
1.热身活动。
2.将组员分成次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压力有哪些。
3.一起讨论如何照顾生病孩子的方法和技巧。
4.进行角色扮演,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与兄弟姐妹的关系。
5.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问题】
1.依据小组活动目标,指出方案的具体内容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2.修订完善该方案。
本题解析:
1.(1)从具体内容上说:①第三次活动方案的内容与小组目标相关性低。该小组的目标是帮助单亲妈妈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建立其支持系统。第三次活动方案中的第三点、第四点与该目标相关性低。具体来说,第三点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单亲妈妈学习照顾孩子的方法和技巧,第四点是教授单亲妈妈如何处理好兄弟姐妹关系,这两点与该小组协助单亲妈妈更好地应对工作生活压力的目标不太一致。②缺失有关为单亲妈妈减压和提供支持的方法和技巧。因为该小组的目标是帮助单亲妈妈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建立其支持系统。第三次小组活动方案应围绕目标设计一些帮助单亲妈妈有效应对压力、寻求支持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保证整个小组活动目标的达成。而以上活动方案内容中并没有涉及这些内容,故应增加该内容。
(2)从过程上说:①缺少对上次小组活动的回顾。社会工作者应该在每次小组活动开始时对上次小组活动进行简单回顾,以保证小组活动的传承性和扩展性,获得良好服务效果。②缺少分享环节。不同阶段的小组活动方案都应该包含经验分享环节,必须预留一定的时间让组员分享彼此的经验,鼓励单亲妈妈发表参与小组的感受,讨论彼此在小组活动中的成长经验,总结有益的启示。
2.第三次小组活动方案如下。
总目标:帮助单亲妈妈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压力,建立其支持系统。
具体目标:教授单亲妈妈学习掌握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的技巧和方法,在遇到现实中的压力时能予以有效应对。
(1)热身活动。
(2)对上次小组活动进行简单回顾。
(3)将组员分成次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压力。
(4)每一个次小组分享本小组遇到的压力,所有组员一起将这些压力予以分类。
(5)针对以上压力,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有效减轻这些压力,在现实中如何有效应对。
(6)观看有关如何正确释放和应对压力的短视频。
(7)组员分享参与本次小组的感受。
(8)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妇女社会工作中对单亲妈妈的介入与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相结合。
单亲妈妈常常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妈妈贫困化,就业,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妈妈的歧视和偏见使得她们的生存环境恶劣等。这些问题导致她们有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需要建立支持系统以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本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有小组活动的设计技巧,例如扣紧小组目标、经验分享环节、考虑组员特征和能力等。
第五题
在某市工读学校甲班中,学生都是有过打群架、抢夺钱物、小偷小摸等不良行为的“问题”青少年。工读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对甲班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差,在原来学校被看作是“差生”,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讨厌的对象。这些学生有江湖习气,在自己的圈内很讲哥们儿义气。工读学校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章制度繁多,有些管理制度相互矛盾,学校一再强调要树立老师的“权威”,经常惩罚学生,学生抵触情绪很大。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有自暴自弃的想法,有人经常自嘲“我们就是社会的垃圾”,也有人认为“我们是社会的弃儿”。
社会工作者在评估了甲班学生的问题后,决定运用抗逆力理论开展服务以改变学生的现状。
依据学校培养学生抗逆力的基本步骤,结合案例,设计相应的策略。
43岁的女子杨某,是一名在社区服刑的矫正对象。她曾因多次盗窃和贩卖毒品3次被判刑,但她并未吸取教训。后来她在南京一处公交站台上扒窃他人的手机时被当场抓获。考虑到杨某属累犯等因素,法庭以盗窃罪判处她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而就在法院受理案件的当天,经医院检查证实,杨某已经怀孕,法院决定对她实施监外执行。她激动不已,觉得自己做了错事,反倒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照顾。
杨某觉得自己没有脸面再回到自己的社区,觉得所有的人都会指责她,所以很郁闷,生活也没有精神头。在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帮助下,杨某向社区矫正工作者说出了她过去行为的不当,表达了后悔莫及的心情。从此,杨某经常找社区矫正工作者谈心,精神状态转好,并且在矫正期间定期汇报思想和参加社区活动。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者给了杨某莫大的鼓励和安慰,使这位女性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人间的关爱。
【问题】
1.请从矫正工作者的角度来回答,你认为杨某在社区矫正初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
2.作为矫正工作者,应该遵循哪些矫正工作的价值理念去进行服务?
本题解析:
1.从案例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杨某最初遇到的问题是:她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当,但是她为无法将自己的形象重新摆在社区居民面前而苦恼,担心各种歧视和偏见,因而心理情绪低落。
2.作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循以下价值理念去为矫正对象服务:
(1)社会工作者对待受助者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接纳而非批判。
在矫正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者应该将受助者本身连同他过去的犯罪事实接受下来,然后以客观的、体谅的心态,在平等的、安全的气氛中与受助者深入讨论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材料中,矫正工作者与杨某谈心,帮助她面对现实,正是接纳的表现。
(2)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一个人在一定的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犯罪者同样具有可塑性。
他们相信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受助者改变其与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等,从而达到恢复其社会功能、重新成为正常社会成员的目标。杨某在矫正工作者的帮助下,大胆地以乐观的态度,新的形象站在大家面前,说明人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
(3)社会工作者确信,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质和生活经验。
因此,矫正社会工作者不能用先人为主的观点和态度来判断服务对象所面对的问题,要敏感地觉察自己对服务对象的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倾听和观察矫正对象的一言一行,真正进入矫正对象内心世界并运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来协助每一个矫正对象解决问题,重建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材料中,矫正工作者经常与杨某谈心,对于改变杨某、促使她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念有很大的帮助。
王丽娜,女,41岁,曾是某厂的技术骨干,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了。现在,婆婆已经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她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的反对。丈夫认为自己是企业的管理干部,收入也可以,但工作忙碌,无暇顾家,老婆就应该在家好好照顾家人,做好“贤内助”。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不愿意母亲去上班。王丽娜执意去找工作,连续找了几个星期,却发现自己原来的技术用不上了,体力工作又不适应。她对自己的现状很苦恼,整天闷闷不乐,脸上没了笑容,晚上也睡不好,情绪十分低落。后经邻居推荐,她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本题解析:
1.上述案例中,王丽娜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问题
王丽娜4年前因照顾生病的婆婆辞职,现在婆婆病故,儿子也考上了重点中学,想出去工作却遭到家人反对,加之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的技能过时,心中闷闷不乐。
(2)家庭地位问题
丈夫因为工作忙,反对老婆上班,认为她应该留在家里好好照顾家人。儿子也怕母亲工作后无法像现在这样照顾自己,希望母亲不要上班。在这个问题上,王丽娜很难取得丈夫和儿子的理解。丈夫和儿子都不能从平等的角度尊重王丽娜的个人意愿,从侧面反映王丽娜在家庭中处于附庸地位,缺乏自主。
(3)就业问题
王丽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原有的技术已经过时,体力劳动又无法胜任,连续找了几个星期,都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王丽娜的技术与现实社会需要脱节,说明她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2.针对王丽娜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如下:
(1)与王丽娜的丈夫和儿子沟通,让他们理解并支持其就业
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三人一起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了解各自的需要,在王丽娜照顾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平衡点,争取兼顾,还应告知他们,家庭成员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尊重,让他们多关心王丽娜,理解女性的自我价值体现意识,支持王丽娜的就业想法。
(2)对王丽娜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她解决困难
运用倾听、情绪发泄等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帮助王丽娜摆脱低落情绪,勇敢面对现实。通过个案或小组工作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帮助王丽娜顺利渡过求职初期阶段的困难。
(3)与王丽娜进一步交流,帮助她树立正确的目标
分析王丽娜的现状,利用她原来的专业技术基础,发现、挖掘她的潜能,引导其明确就业的方向,指导她树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同时鼓励她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全面规划,不要因为一时的工作难找而一蹶不振。
(4)整合社会资源,帮助王丽娜找到合适的工作
通过社区工作,帮助王丽娜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整合各种资源,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具体办法有:
①建议王丽娜及时“充电”,在理论和实务上进行学习和培训,弥补相关知识、技能,尽快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
②鼓励王丽娜多寻找招聘信息,继续求职,实现多渠道就业;
③利用社区推荐、介绍等方式,多渠道地帮助她寻找就业机会。
小美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平时在学校较少与班上同学说话,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里,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问题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源于自信心不足。
【问题】
1.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例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本题解析:
1.家庭是个人生活最重要的场所,是服务对象最密切的社会环境,在个人的生命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故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等。案例中,小美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父亲、母亲和小美三人,家庭收入较低、居住环境较差、母亲的身体不好等。
(2)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包括夫妻、父母、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的角色。在父母角色上,小美的父母并没有达成一致共同负责对小美的教导和关爱,而是以父亲的权威教导为主,母亲的责任角色缺失。
(3)家庭规则,包括如何解决分歧、冲突及家庭的权威关系。小美的家庭规则是以父亲为权威,遇到分歧或冲突时父亲说了算。
(4)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包括如何表达期望、需要、情感等。在小美的家庭中,父母之间很少沟通,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家庭的开放交流,限制了家庭成员期望和情感的表达,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家庭关系和氛围。
(5)家庭关系,包括家庭内的次系统。小美的家庭关系比较疏离,父母与小美之间关系不够亲密,父母之间关系也不够亲密。
(6)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小美的父亲负责挣钱养家,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家里,小美则以学习为主,家里的事都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
2.社会支持系统对人们的社会功能及其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是人们的重要社会环境。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小美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些社会支持系统对小美的影响十分重大,关系到小美能否正常社会化及能否正常发挥社会功能。
(2)物理环境及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小美所生活的环境对小美需要的满足程度,包括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对小美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需要的满足程度。
(3)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小美如何看待社区、家庭及学校对自己的影响,能否意识到这些环境中存在的资源及资源能起到的作用。
(4)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小美的社会网络环境状况等。
(5)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等。对于中低阶层“外来媳”家庭社会文化的一贯偏向如何,国家对这类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何。
近年来,某小区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给主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一些问题;狗的粪便随处可见;大型犬有时会惊吓小孩;夜晚狗的叫声经常会吵扰邻居;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居民对此非常不满,常与养狗者发生冲突。社区的邻里关系受到了影响,尽管居委会通过调解暂时缓解了一些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代表讨论后,提出建立“养狗自律会”的设想。他们在居民区张贴拟成立“养狗自律会”的海报,发放宣传单,征求居民的意见;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两周后,“养狗自律会”正式成立,推举了会长,秘书长,明确了监督员、宣传员等分工。“养狗自律会”通过社区调查,形成了“错时遛狗、粪便自清”等自律公约。同时“养狗自律会”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一段时间后,不仅养狗扰民问题基本得以解决,邻里关系得到改善,而且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提高。
【问题】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实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那些目标?
2.结合案例指出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和社区自治等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中采取的主要做法。
表13—1
本题解析:
1.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的做法实现了以下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社会工作者认为社区问题的解决主要应依靠社区居民,相信居民有能力处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①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代表讨论解决问题的设想,并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这帮助了居民建立参与解决社区问题的信念,传授了解决社区问题的知识和技巧。
②会后成立了“养狗自律会”,推举了会长,秘书长,明确了监督员、宣传员等分工。这培育了居民骨干能力,鼓励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群策群力解决社区问题,促进推动社区自决能力的提升。
③“养狗自律会”通过社区调查,形成了自律公约,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这体现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注重发现居民潜能,提升居民自我形象,培养了居民独立自主的精神。
(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建立友善的邻里关系,鼓励互相照顾和关怀,满足社区需求,实现社区和谐。
①社区关系一方面是指社区内部各组织之间的关系,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各个组织建立互信互赖的关系,合力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如社会工作者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之后“养狗自律会”配合居委会、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环境规划,修建狗便处理设施,最终形成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的良好局面。
②另一方面是指居民和居民之间各种关系,包括邻里关系、代际关系等,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推动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沟通、协商和合作,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惠、互助,培养相互关怀的社区美德,促进社区归属感的建立。在商量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创造了社区居民相互交流、沟通、协商的环境,明确了社区居民的分工职责,通过共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了邻里关系,培养相互关怀的社区美德,促进社区归属感的建立。
(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的重要工作目标是挖掘社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并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前期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十分重视发现和挖掘“居民代表”作为社区骨干的人力资源,重视与居民代表的讨论商量;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招募和组织“养狗自律会”挖掘社区居民人力并通过分工来整合人力资源,共同解决养狗问题,满足社区需求。
2.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和社区自治等不同层次的社区参与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如表13—2所示。
表13—2
社会工作者在某企业提供服务时发现,员工小张的父亲最近遭遇严重车祸住院治疗,小张的生活和经济面临巨大压力,情绪低落,工作多次出错,还出现擅自离岗的情况,企业领导多次批评,并声称要扣发奖金。
社会工作者在预估中.绘制了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图(见图2-1)。
【问题】
1.依据上图。分析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状况。
2.依据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小张提供哪些服务?
本题解析:
1.依据题中所示的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图,对小张的生态系统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1)小张的社会生态系统结构现状
图中大圆内是小张的家庭系统,外围是小张及其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围绕着小张和他的家庭及对其有影响的不同社会系统,这些系统与小张及其家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小张及其家庭的社会生态系统。大圆左上方是张父,右上方是张母;左下方是小张,右下方是张妻。(图示说明:实线表示强关系,虚线表示弱关系。)
(2)小张的家庭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主要表现为:
①家庭系统内部成员之间关系失调。在小张的家庭关系中,小张、张父、张母之间关系紧密,而张妻与张父、张母之间关系比较疏远,这使得张父在遭遇车祸后,张妻对其照顾较少,导致小张工作与照顾父亲并行,压力得不到减轻。
②家庭系统与周围环境系统之间缺乏良性的交叉和双向互动,互动的频率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到,服务对象周围存在8个次环境系统,从服务对象出发指向这8个环境系统的线条有4条是虚线,尤其是与正式系统之间存在较弱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媒体没有对张父遭遇车祸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支持;企业没有对小张给予相应的照顾;张父的伤情得不到医院及时有效的治疗;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给予小张相应的帮助。
2.依据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小张提供以下服务:
(1)介入职工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是企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企业建立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目标体系,帮助职工实现自我价值,企业才能最终实现发展的愿景。针对小张工作时多次出错、擅自离岗的情况,企业社工可以通过为小张提供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小张自我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小张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其重新找回工作的积极性。
(2)介入职工情绪管理。消极情绪若不适时疏导,轻则导致心情不舒坦,重则使人走向崩溃。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识别小张的不良情绪,对其予以疏导以缓和其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3)介入职工素质提升。在职工素质提升方面,企业社工开展的工作主要分为三类:
①通过教育和引导,促使职工增强权益维护意识,并以合理方式争取自身合法权益。
②引导职工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为职工提供充实文化知识和提高技术技能的机会。
③组织开展激励职工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活动,促进企业整体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使小张工作效率得到提高,避免工作出错,增加其工作信心。
(4)介入职工的工作生活平衡。企业社工在促进企业为小张提供有意义工作的同时,也应营造关怀的环境使小张工作与生活更有幸福感,如关注小张的家庭成员和生活困难,增强小张对企业的归属感等。
(5)介入困难群体关怀。企业社会工作者应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向小张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从而帮助小张改善生活境况,增强发展能力。
一个月前,某村庄的赵某夫妻俩开着三轮车一同去贩卖大米。在回家途中,由于路面崎岖狭窄,而车灯又意外地出了故障,赵某不小心将三轮车开入路旁的沟中,导致夫妻俩当场身亡。赵某的女儿赵慧萍才10岁,她没想到一夜之间便失去了父母,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赵慧萍无法接受父母意外去世的巨大不幸,整日以泪洗面,天天一个人呆着,学也不上了,不和任何人说话。邻居们看她可怜,帮她解决吃穿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才好。后来,邻居向民政局的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赵慧萍是否可以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其依据是什么?
2.“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有哪些?
3.社会工作者应如何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
本题解析:
1.赵慧萍可以享受“特困人员”供养待遇。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各地依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开展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属于特困人员供养范畴。赵慧萍今年才10岁,她失去了父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符合上述规定的条件,有权享受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待遇。 2.特困人员供养的主要内容包括: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
(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3)提供疾病治疗;
(4)办理丧葬事宜。
此外,国家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
3.为帮助赵慧萍走出困境,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其提供以下服务:
(1)对赵慧萍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释放悲伤情绪,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2)对赵慧萍进行个案辅导,帮助其树立自强的信念,努力接受父母已去世的现实,勇敢地生活下去;
(3)为赵慧萍解决生活问题与学业问题,协助其申请“特困人员”供养,并为其办理相关事宜;
(4)为赵慧萍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号召赵慧萍所在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赵慧萍所在村庄的村委会及街坊邻里多关心赵慧萍,使赵慧萍能感受到温暖;
(5)定期对赵慧萍进行随访,及时解决日后出现的各种困难,帮助其顺利成长。
小芬,女,16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小芬有两个哥哥,都是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现在都已经成家。小芬家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但由于这两年天气干旱,庄稼收成不好,父亲便出去打工,做起了农民工。小芬的父母一直对小芬寄予很大希望,希望小芬能考进重点高中,所以对小芬要求严格,要她努力学习,一定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小芬虽家庭不富裕,可是在小芬的教育投资方面,父母却很舍得。从小芬小时候起,小芬的每一天都排满了学习课程,小芬父母还为小芬买了各种各样的辅导书。小芬外出玩耍的时间很少,出去玩一会都要向父母请示,得到父母同意,买文具、衣服等,妈妈都会全程监督。小芬看到很多同学都可以去外面自由玩耍,可以随意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很羡慕也很难受。小芬如果和同学出去玩,回来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害怕挨父母批评。马上就要中考了,小芬很担心,如果考不上重点高中,父母会责备她,有时小芬不敢回家,故意在外磨蹭,还学会了对父母撒谎。小芬的父母觉察到小芬经常说谎,而且最近一次月考的成绩也没有以前考的好。
【问题】
1.小芬面对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芬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可以用到哪些相关理论?
本题解析:
1.上述案例中,小芬面临的主要困境有:
(1)父母管教严厉,缺乏自由。父母对小芬寄予厚望,在学习上要求严格,平时对小芬有太多的约束,限制了小芬正常活动的自由。
(2)升学压力大。小芬马上就要进行中考,升学压力较大,月考成绩不理想,不敢回家,害怕遭受责骂。
(3)与父母没有正确的沟通。小芬向往自由,却不敢和父母说,害怕遭受责骂。小芬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甚至还学会了撒谎。
2.针对小芬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策略中可能会用到的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有:
(1)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观点:
①家庭成员的基本问题是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②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③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如果社会工作者能够让小芬的家庭成员认识到家庭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交流方式之间的关联,及时改变这样的交流方式,建构新的交流方式,既能解决家庭功能的失调,又能使家庭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关系以及他们的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使家庭成员感受到一定的压力。
小芬的家庭现在处于青少年家庭阶段,这一阶段家庭的主要任务是:
①调整家庭界限以满足青少年的独立要求;
②适应家庭成员对个人自主性的要求。
在案例中,小芬没有自由,受到管束太多,阻碍了其发展独立自主性的要求。
(3)家庭抗逆力
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中的困难可以寻求到新的发展。家庭抗逆力理论认为,健康家庭并不是说没有“问题”,而是拥有能力应付“问题”。这要求社会工作者既要从不利因素又要从有利因素两个方面考察小芬的家庭应对逆境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时要提升小芬及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把家庭放在关系复杂的多重系统中来考察。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人发展的环境可以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对小芬家庭展开社会服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四个系统的重要性及作用。
旭日东升社区位于某市的郊区,居民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迫于生活压力,每天都要外出打工赚钱,因此无暇顾及和关心子女的学习与成长。该小区中大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不再继续念书,由于他们年龄偏小,没有什么工作技能,因此整体流连于社区内无所事事,平时还常常聚在一起惹是生非,破坏小区的公物,敲诈小区内年幼的孩子,甚至还与邻近小区的青年打架闹事,让居民很是头疼。
问题:假如你是该社区的一名社会工作者,请针对这群青年拟订一份服务方案。
本题解析:
问题与需求评估 (1)青少年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较差而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和暴力倾向,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矫正。
(2)青少年的父母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因忙于生计而对子女缺乏必要的管教和帮助,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调整认知;父母教育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技巧,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学习训练。
(3)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青少年都选择不再继续读书,但又因为缺乏职业技能而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小区内无所事事,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获得职业信息,开展职业训练。
(4)因缺乏家庭与学校的管教,这群青少年成为了彼此的精神依托,因此朋辈群体的影响在他们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这也导致一些不良群体的影响使他们在社区内滋生事端,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引导走向正途。
2.目的与目标设定
(1)服务目的:协助社区内青少年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生活态度,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2)服务目标:消除青少年在社区内的偏差行为;帮助促进青少年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龄青少年重返学校读书;帮助适龄青少年学习职业技能,为找工作做好准备;消除社区安全隐患,引导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
3.介入策略
(1)直接介入:开展社会工作小组活动,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朋辈支持与情绪控制的技巧,帮助他们了解偏差行为的后果,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小组过程中发现有特殊需要的个案,进行个案辅导与跟进;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信息,链接就业资源,帮助有需要的青少年就业;组织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小组,引导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在服务他人中培养社会关怀和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并提升自我效能感;定期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2)间接介入:为社区家长提供亲子教育方面的讲座,提升家长对子女管教的关注度和技能;与学校沟通,帮助学龄青少年重返学校就学;向有关部门呼吁,增加社区服务资源。
4.介入实施
在方案执行过程中,依据服务对象的转变和需要及时调整服务方案,在与行动系统合作中把握方向;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做好危机防御。
5.结果评估
通过基线测量、任务完成、行为量表、家长与青少年满意程度调查等方法进行服务效果评估。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7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8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63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31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32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537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91次
试卷分类:高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79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