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9 08:15
扫码用手机做题
下面题目所考查的知识属性和认知水平分别是( )。
本题解析:
概念性知识即抽象知识,指一个整体结构中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表明某一个学科领域的 知识是如何加以组织的,如何发生内在联系的,如何体现出系统一致的方式,包括抽象的概念、原理、法则、规律 等,如细胞呼吸作用的原理、遗传的中心法则等。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 做”的问题。认知的识记水平指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和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 架的回忆。认知的理解水平指以一种语言或一种交流形式被译述或转化成另一种语言或另一种交流形式时的严谨性 和准确性为依据,对材料进行初步重新整理与排列,指出材料包含的意义和趋势。题中所示题目考查的知识为实验 操作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该题目只要求回忆起叶片横切的方法,认知水平属于识记,故本题选 B。
某教师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时,首先介绍了 l7 世纪以前人们对植物生长所需物质来源的看法,“植 物是从土壤中获得生长所需要的特殊物质”,然后依次介绍了海尔蒙特的柳树实验、普利斯特利的小鼠实验和英格 豪斯的实验,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概念。从科学本质的角度看,这一教学设计的主要教育价值包 括( )。
①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②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③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关 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是众多科学家多年工作的积累
本题解析:
科学的本质包括以下几点:①定量化,指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②观察 与实验,指科学家研究过程中要进行实验和严格细致的观察;③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而预期 常常是根据假设做出的,要经得住实验的检验;④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即科学研究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 被修改或纠正;⑤科学过程,即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以及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 方法。题干中,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讲述了光合作用的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是不断发展 和变化的,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众多科学家多年工作的积累,②④正确。教学设计中的几个实验都涉及实验设计的对 照原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正确。科学本质未涉及科学发展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该教 学设计也未体现这一特点,③错误。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的一项内容标准为“概述血液循环”。下列 关于该内容知识目标的描述,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的是( )。
本题解析:
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学习水平:了解、理解和应用。了解水平指学生能再认或回忆,识别、 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表述了解水平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描述、简述、说出、列 举等。理解水平指学生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收集、整理信息等。表述理 解水平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概述、阐明、比较、解释、查找等。应用水平指学生能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 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表述应用水平目标常用的行为动词有分析、评价、总结、 得出、拟定等。题干中,“概述血液循环”属于理解水平的知识目标。选项中,A、C 两项属于了解水平的知识目标, B 项属于理解水平的知识目标,D 项属于应用水平的知识目标。
《朱砂鱼谱》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论述金鱼生态习性和饲养方法的书籍。书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写道:“须 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十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爱养自然奇品悉具。”文 中“逐日去其不佳者”的作用是( )。
本题解析:
达尔文把选择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选择,指自然环境中缓慢发生着的生物适者生存、不适 者淘汰的演化过程;二是人工选择,指通过人工方法保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和淘汰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以改良 生物的性状和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即培养适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或性状。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分 为两种:一是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后代的现象;二是地理隔离,指同一 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题干中,“逐 H 去其不佳者” 的意思是饲养者每天把生活状况不良的金鱼拿出鱼缸,只留下状态良好的金鱼,其作用是人工选择。
艾滋病是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起的传染病。下列行为可能传播艾滋病的是( )。
本题解析: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HIV 是一种 RNA 病毒,HIV 进人人体后,主要攻击人 体的 T 细胞,导致患者几乎丧失免疫功能。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握手、拥 抱、游泳等日常接触不会传播。选项中,A、C、D 三项属于日常接触,B 项属于血液传播。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使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用低倍镜观察要比用高倍镜观察的效果好,原因是洋葱鳞片 叶的外表皮细胞比较大,低倍镜放大倍数适中,便于观察,A 项正确。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先用低倍镜再换用 高倍镜的主要原因是低倍镜下观察视野大,易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若直接用高倍镜,会因视野小而不易找到目标, B 项正确。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与实物相比,上下左右均是颠倒的。目标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 实际该目标位于载玻片的左下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C 项错误。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将变暗,为提高亮度,可用换大光圈或将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以增加反射光,D 项正确。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 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A 项错误。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项正确。由“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可知,基因中核苷酸数目没变,抗性基因的产生 是 由 于 碱 基 对 的 替 换 引 起 了 基 因 突 变 , c 项 错 误 。
三个地区中,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 抗性基因频率与自然选择有关,而与基因突变率无直接关系,D 项错误。
题库,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研发而成的考试题库,专注于根据不同考试的考点、考频、难度分布,提供考试真题解析、章节历年考点考题、考前强化试题、高频错题,押题密卷等。查看完整题库、答案解析等更多考试资料,尽在考试软件……
从极地植物细胞内分离出抗寒基因,并成功导入水稻体内,从而使水稻的抗寒能力增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本题解析:
基因工程是在 DNA 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又叫 DNA 重组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工程 的成功运用,说明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功能单位。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 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在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表达载体时,要用到的酶是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 连接酶,常用的载体是质粒。抗寒基因被导入水稻体
生物的生命活动会因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 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本题解析:
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①与②相比,唯一变量是培养瓶中气体 的种类。实验结果表明,在空气环境下,离子的相对吸收量远高于在氮气中的吸收量。空气与氮气相比,多了约 21% 的氧气和少量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说明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与氧气有关,幼根需要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为离子 吸收提供能量。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①与③相比,唯一变量为温度。在低温条件下,离子相对吸收量较少,说 明低温不利于离子的吸收。但表中数据显示,植物幼根吸收了离子,而吸收离子需要消耗 ATP,故 B 项错误。对照 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②与③相比,有两个不同变量,故不能将其结果进行直接比较,D 项错误。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87次
试卷分类:中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小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3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20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17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08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