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9 08:13
扫码用手机做题
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遗传物质能够控制生物性状,而性状是通过蛋 白质来体现的,遗传物质与蛋白质的关系是什么?”此提问属于( )。
本题解析:
提问的类型一般包括六种: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运用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 提问和评价性提问。运用性提问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分析性提问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教师需要不断给予指导、提示 和帮助。评价性提问主要包括两方面,评价他人的观点和判断方法的优劣。回忆、理解和运用性提问主要用于检查 学生的知识;分析、综合与评价性提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面对问题。综上所述,根据题意判断,该提问要求 学生用所学知识找出条件之间的关系,属于分析性提问。
针对教师提出的“双链 DNA 中 G-C 含量越高,DNA 的热稳定性越强”,有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难道 A-T 含量高,DNA 的热稳定性就不强了吗?”这种疑问主要反映了学生具有的能力是( )。
本题解析:
在课程目标的解读上,阐述了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操作技 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 能力。题干中,针对教师给出的结论,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是一种对已有结论的批判,反映了该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本题解析: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例如很多植食性昆虫和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促进了昆虫 多样性的增加,A 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殖隔离的产生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B 项错误。外来物种的入侵能使生物所处的环境发生改变,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C 项正确。地理隔离的实 质是阻碍不同种群间基因的自由交流,D 项正确。
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细胞①中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将要 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③的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各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 分裂中期。细胞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据此可判断: 细胞②中,等位基因正在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 项正确;细胞①和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8 项正确; 细胞③和细胞④可能发生在同一个器官中,如精巢,C 项错误;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的数量之比为 1:2:2,D 项正确。
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父母色觉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 XXY 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红绿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 b。父母色觉正常,则父亲一定不带致病 基因,基因型为 XBY。若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母亲一定是携带者,基因型为 XBXb,且该孩子的基因型为 XbXbY,出 现异常的配子来自母亲而不是父亲,A 项正确、B 项错误。若孩子不患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 XBXBY 或 XBXbY,则出 现异常的配子可能来自父亲,也可能来自母亲,C、D 两项错误。
静息电位的形成和兴奋的产生,均是以细胞膜两侧离子的不均匀分布为基础。将神经细胞浸浴在无 Na+的等渗溶液中,则该神经细胞( )。
本题解析:
静息电位的产生与 K+的外流有关,此时细胞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 Na+ 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把神经细胞浸浴在无 Na+的 等渗溶液中时,给予其刺激时由于无 Na+内流,它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不能产生兴奋。
山坡上的丛林因山崩全部毁坏,一段时间后,经历草本、灌木和乔木等阶段逐步发育出一片森林。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本题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该山坡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 项错误。优势 物种指在一定区域占优势的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竞争会改变不同阶段的优势物种,B 项错误。森林阶段相对 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存在树种的更替和组成变化或出现不同的林型,即发生着演替,C 项错误。垂直结 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植物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 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中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上述演替过程中,草本、灌木和乔木相继 出现,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得复杂,D 项正确。
图是棉田中棉蚜及其天敌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图 中所示数据不是连续的,不能确定瓢虫的环境容纳量,A 项错误。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 动物、虫卵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 项正确。棉蚜与瓢虫是捕食关系,据曲线可知,棉蚜与瓢虫种群数量相互影响, 瓢虫的存在可以抑制棉蚜数量的增长,属于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C 项正确。瓢虫数量上升具有滞后性,等瓢虫 数量增长时,棉蚜数量已经较多,故应在棉蚜发生初期及时进行人工防治以减小棉蚜对棉花的危害,D 项正确。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87次
试卷分类:中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小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3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20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18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08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