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5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8 16:23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教师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节的教学中,把自己采集到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帮助学生理解这三种植物的区别。这种教学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本题解析:
直接通过图片、标本、实物等进行教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这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某教师以“我们吃的馒头、面包中有许多的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馒头、面包上的小孔是怎么产生的呢 ”进行导入,这种导人类型是( )。
本题解析:
设置问题进行课堂新课的导入属于设疑导入。设疑导人是指在章节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和研究的主题。故选B。
八年级新学期开始,某教师为制定新学期生物学教学的详细计划,对学生七年级所学生物学内容进行了摸底考试,这样的考试属于( )。
本题解析:
根据评价目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对评价对象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则,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二则,适当安置学生。
与《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的具体内容上有显著增加的是( )。
本题解析: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的要求是“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而《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显著增加,“概述无脊椎动物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主要特征以及他们与人类的关系。”故选D。
某教师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的教学中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其中“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层次水平分别是( )。
本题解析:
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概述”属于知识性目标动词的理解水平,“养成”属于情感性目标动词的领悟(内化)水平。故选D。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本题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沿食物链、食物网传递,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故答案选C。
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种群的数量变动。一种生物数量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
图1表示叶肉细胞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部分生理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来自线粒体的一部分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说明此时类囊体薄膜上能进行光反应合成ATP,A错误。该图中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进入叶绿体。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说明该图显示的过程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错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温度、二氧化碳、水分、矿质元素等,光照适宜的条件下,其他因素不适宜,可能会使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错误。二氧化碳的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图中二氧化碳由线粒体向叶绿体运输,说明线粒体基质中CO2浓度比叶绿体基质中高,D正确。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87次
试卷分类:中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小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3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20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18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08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