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预测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7 07:49
扫码用手机做题
学习某版初中语文课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课时,教师指出这是韩愈的七言律诗,并为学生补充了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但是学生仍表示不知道什么是七言律诗,为了让学生形象理解.教师又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七言律诗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A、B、D三项都为七言律诗的代表作,C项是一首五言律诗。
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重要文言实词“病”的不同意思,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A项,“君之病在肠胃”,句中的“病”是名词,“病症、病根”的意思。
阅读《壶口瀑布》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教师激情讲述(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梁衡走进壶口瀑布,去感受她的魅力和带给我们的震撼。(板书:壶口瀑布——梁衡)
师:刚才同学们都对自己眼中的壶口瀑布进行了描述,那么梁衡先生笔下的壶口瀑布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自主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同学们读完了课文,大家说一说,初读课文你对壶口瀑布有什么感受?壶口瀑布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来说。
生1:瀑布非常壮观。
生2:气势磅礴。
生3:壶口瀑布的景象变化万千!
师:同学们的感受真多!还有没有?你来说说。
生4:一般的瀑布是从高处往下流的.而壶口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被人们俯视。其他瀑布的水流比较清澈,而壶口瀑布的水浑厚庄重。
师:请坐。她总结出了壶口瀑布和其他瀑布特点的不同。还有没有其他感受?
生5:壶口瀑布水流湍急。
师6:好,请坐。(教师板书学生感受)同学们初读课文就有了这么多感受,可是要深入理解文章,还需要我们到字里行间去用心感悟、仔细揣摩。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段落和句子。如果有了体会。可以在文字旁边加批注。同学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默读课文,看看哪一句话你最喜欢?想想为什么喜欢呢?
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这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初读课文阶段,是为了让学生对壶口瀑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这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和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望天树》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望天树是一种稀有植物。(屏显图文介绍望天树)它生长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当地的傣族人民称它为“伞树”。然而.我们这篇课文却几乎没有描写望天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是以树写人,托物言志,赞扬望天树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赞扬具有与望天树同样精神品质的人。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园门,全面大搜索,古今中外的人物都行。
生: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他在听不见也看不见的情况下顽强努力。成为了一名音乐家。
生:张海迪虽然高度瘫痪。但她仍然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楷模。
师:像这样的人还很多,比如,司马迁就是在监狱中完成《史记》的撰写的。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楷模,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微笑地面对生活。
师:我们感谢作者乔传藻把这么精美的文章、这么壮美的树种展示在我们面前!假如,我们现在就站在望天树下.你最想发出的感慨是什么?
生:啊!望天树,你真伟大!
生:望天树.我要以你为楷模!
生:望天树,你长得真高啊!
师:都挺抒情的啊!那么,就请大家在课后做一做: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选取某一种,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一篇日记,要求寄寓某种可贵的精神。跟大家一样,要是老师站在美丽的望天树下,更会有千言万语!此时此刻,我要用最美的歌声来赞颂它!(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
师:(在歌声中做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散文,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诉说了望天树的成长经历.热情地赞美了它坚定不移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是一首成长的颂歌,更是一曲生命的礼赞!希望同学们以理想为坐标,以信念为动力,学习望天树倔强不屈、坚定不移、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走好人生每一步!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长成一棵棵人人为之仰慕的参天大树的!
(掌声中下课)
这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望天树》一课时设计的教学结束环节,以下对这则教学片段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教师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旨在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读懂文本本身并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就此止步,以把文本本身讲通讲透为满足.而是接着调动学生的前经验,让他们结合现实中的典型人物抑或自己的人生理想与成长经历.拓宽对望天树的认识,谈谈如何面对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对文本进行了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解读,这样做既是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的要求,即“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又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注重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观察与思考的培养,注重了读写的有机结合,也注重并延伸了语言的有效训练。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社会、生活与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验结合,多样化地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课堂上,起辅助作用的多种教学媒体或手段不失时机地得到充分运用,结末的歌声使得这堂课愈发余音绕梁。
阅读《伤仲永》课堂结束语,回答问题。
人的成长的关键在于后天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而《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大字不识几个,通过学习,也具有军事和政治才干和谋略。美国的海伦?凯勒。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听能力,不久又变哑了.但她没有屈服于命运,通过顽强学习,这个残疾儿童最终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吕蒙和海伦?凯勒与方仲永.正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后天的重要性。
以下有关这则教学结束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这是一则拓展式课堂结束语,但作者是仅从人物和内容上进行了拓展。没有从语言、结构上进行拓展。故C项错误当选。
教师讲授朗读技巧时,举例说明汉语言现象中的变调问题,引导学生朗读中正确发音,以下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上声加上声,即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上声音节发生变调,读成阳平的调值,即。第二个音节可以看做不变调。如:A项理想、B项转眼。上声加非上,即上声音节的后面与阴平或阳平或去声相连,上声读成半上的调值.如C项,体贴。D项没有变调现象,故当选。
阅读《安塞腰鼓》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 在古代,安塞腰鼓是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是凯旋的欢迎曲,踏破两千多年的岁月,今天,它依然让人振奋,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狂,为什么呢?让我们透过陕北汉子刘成章酣畅淋漓的笔墨,去寻找答案吧!(课件展示腰鼓表演和朗诵,提醒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板书:刘成章。)
师:【B】看完了。听完了,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腰鼓?请用“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表达出来。
生:好一个狂野奔放的安塞腰鼓!(声音小)
师:【C】狂野奔放,这个词你用得多好啊.请你大点声,再说一遍,把自己内心的赞美说出来!
生:好一个激情澎湃、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师:【D】在腰鼓雄壮的气势中.你感受到了高原人民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大声朗读课文。仔
细感知)
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由奔放、乐观好客、充满活力……
师:是的,安塞腰鼓是激情、是力量、是高原人民精神风貌的象征,这就使它经久不衰、愈行愈盛。
以下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教师在这里使用填形容词的形式来让学生理解安塞腰鼓,是基于音乐、画面的初步认知下的感受,并不一定要准确切入课文内容.教师用填形容词的形式引导学生只是要达到整体把握文章精神,快速准确地把学生带人课文所要表达的世界的目的。故用在这里契合要求。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
1.能在画出文中所写几件事的基础上,提取并说出《背影》一文的叙事线索。
2.通过自主研读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说出文中所叙之事蕴藏的作者对父亲的歉疚情感。
3.能用恰当的方式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4.能以特定情境中的感人细节为线索,选择事件,组织材料,并在叙事中写出一种自己的特定情感。
(1)在写父子离别之前,作者还交代了随父奔丧、家境衰败、父亲到南京谋事等内容,从中可见父亲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这对写“背影”有什么作用?
(2)作者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运用了哪些富于表现力的词语?从中你看到了什么?默读第六自然段.注意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的读法。
(3)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们的含义。
(4)配乐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5)课件展示:父爱深深。
这是某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研读课文(合作学习)”环节,以下对其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不难发现,这位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繁杂,五个问题均是针对课文内容及文中细节进行设计.五个问题的解决欲达成的教学目标不是很清晰;五个问题之间欠缺内在的、有逻辑的层级联系,看不出上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下一个问题的帮助。要想达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问题(2)应放入下一个环节,着重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进行品味鉴赏;问题(3)(4)(5)与所设计的四个目标均没有密切的关系,可删除。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85次
试卷分类:中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4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138次
试卷分类:小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2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20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17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08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