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11:28
扫码用手机做题
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时教师先以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不协调的一对,但作者写得很美。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对夫妻美在何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缺陷美”。然后拿出维纳斯石膏塑像展示,以“探讨断臂的维纳斯到底美在何处”设疑,揭示课题。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
本题解析:
开门见山展示断臂雕像,形象直观,给学生视觉冲击,但学生缺少了对“缺陷美”内涵的心理体验。有前面的生活对比作铺垫,无形中消除了学生的“心灵厚障壁”,更能调动气氛激发兴趣,故D项表述不当。当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发展独立阅读能力的基本目标,下列要求不恰当的是( )。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具体来说,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教学《失街亭》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找到“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马谡履历表
1.出道.为刘备的败军煎茶熬汤,成功引见自己。当时仅二十几岁。
2.公元223年,刘备白帝城留遗言告诫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3.公元223年,为诸葛亮献策,对孟获“但服 其心足矣”,才有“七擒七纵”的历史佳话。得诸葛亮赏识,升为参军。
4.成功策划反间计,离间曹睿与司马懿君臣关系,愈得诸葛亮赏识。
5.公元229年,失街亭,被斩。时年39岁。
(材料二)诸葛亮出征将领表
前督部——魏延:
前军都督——张翼:
牙门将——王平:
后军领兵使——李恢,
副将——吕义:
兼管运粮左军领兵使——马岱,副将——廖化;
右军领兵使——马忠:
行中军师——刘琰;
中监军——邓芝:
中参军——马谡;
前、左、右、后将军——袁琳、吴懿、高翔、吴班;
前、左、右、后护军——许允、丁咸、刘敏、官雏;
行参军——胡济、阎晏、爨习;
丞相令史——董厥:
帐前左右护卫使——关兴、张苞。
对上述材料的使用分析不恰当的是( )。
本题解析:
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马谡出众的能力;第二则资料又可看出,马谡当时在军中的位置大约位于中等偏上。两则材料联系起来,综合深入分析可以得出马谡失街亭在战、性格、心理等层面的原因。故两则材料的使用并不重复,二者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答案方面的作用不一致。故D项错误。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从第二段中。你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烛之武呢
(请一个学生朗读这段中烛之武的语言:“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该生声音响亮,声调平静)
生:他有才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与责任感。
师: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年轻时未被重用,受到了残酷的打击。心里长期积压着沉重的牢骚。
师:是啊,才不尽其用,这么大的打击,让烛之武心里很是委屈,所以推辞了郑伯的请求。在回答中,他用了“也、犹、矣、也已”,使感情表达更为强烈。
幻灯片显示资料文字:
烛之武,考城人,年过七十,事郑国而为圉正(养马的官),三世不迁官……步履蹒跚。
师:“圉正”是养马的官,当时作为三朝老臣的烛之武养马几十年,已经七十多岁。
(学生们私下议论,感叹不已)
师:请这位同学重新将刚才这段话再读一遍。(该生语速缓慢,声调低沉)
(全班齐读一遍。感情表达很到位)
师:烛之武最终还是丢掉私怨,去游说秦伯。对描写他出城的“夜”与“缒”两个字,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众):被包围,很危险。
师:这时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烛之武呢
生(众):很勇敢,有爱国心。
师:烛之武,年纪已七十多岁,还被绳子捆绑着从高高的城墙上放下,淹没于夜色,赶向敌营,这是怎样一颗勇敢与炽热的爱国心啊!
以下选项对这段教学实录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阅读下面口语交际教学的案例,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案例的教学目的是学习使用直接描述的方法表白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学习使用不同的间接方法进行表白和抒情。要求是参与者观察下面的一组照片,然后结对练习,从中选择一张进行描述,让你的同伴猜猜你在说哪一张。
教师给予的必要提示是:描述时不要从第一张开始;描述时可采用直接描述和间接描述的方法(直接描述如:紧张、愤怒等。间接描述如:她很疲惫,好像睡着了);想一想两类方法中各有哪几种不同的方式。
结对练习要求:你和你的同伴每人说一句话,为每张图配上一个不同的场景说明;可以利
用不同情境之间的相似性来触发联想,即利用引起相同感受的不同情境的描述来引发听话人的联想,从而达到表白感受的目的;想象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境中她会出现这样的表情,然后通过对这些情境进行描述,就可以描述她的表情了。
告诉你的同伴,哪一张照片里的情绪,是他(她)最常出现的,并请给出你的解释。只是,你可能需要对你的同伴在出现那种情绪时的表情、动作和常用语句等作出描述。至少用3分钟的时间,说说你现在的情绪如何。
下列对上述案例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本题解析:
A项“以‘为照片中的表情作描述’这一种方式”说法错误。案例围绕“表白与抒情”这一口语交际能力,设计了“为照片中的某一表情作描述”“为每张照片配不同场景的描述”“为同伴最常用到的某一表情作描述”“对自我此时此刻的情绪作描述”等系列活动,训练组织形式多样化,提高了活动效果。
学习诗歌《短歌行》,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全诗表达的感情,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这一活动分析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结合全诗情感、内容来理解本诗最后四句,更容易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的理解。
老师在讲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定语后置句,就举出以下例子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例句不符合要求的是( )。
本题解析:
A、B、D三项均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
阅读有关合作学习的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设”中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具有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引发学习动机、激活学生思维的优点,已经逐渐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于是有些教师就错误地以为合作学习使用得越多越好,课堂上合作学习到处可见。只要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如在教授《宽容序言》一课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是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主要内容;二是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有关语句,感受其形象特点,理解深层的含义。由于第一个问题比较浅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阅读独立解决,根本不需要讨论,让学生合作学习反而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第二个问题学生大多能参与讨论,但在大组交流时只有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没有一个学生提出异议,可见参与讨论的学生并不多,讨论的质量也不高,这样的合作学习不要也罢。
对上述观点分析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
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备课实录(节选),按照要求答题。
张老师:这一课我想用一课时完成。
陈老师:我也是这样设想的。你的教学怎样设计呢
张老师:我想第一是复习新闻知识,第二是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让学生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第三是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李老师:我想重点应落在“现实场景的再现”上。
陈老师:“现实场景的再现”抓得很好,但我觉得还要注意“历史材料的运用”,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使作品增加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对上面几位老师的做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人的发展。如果以新闻知识为教学重点,在“立人”上就会显得苍白。张老师设计的“与学生共同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有点虚,这种以新闻知识介绍为主要方式的教学,需要调整和改变。像陈老师这样选择“现实场景的再现”和“历史材料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重点,既可以交代和回顾新闻的相关知识,又能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比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所以正确答案选C。
某选修教材设置了“语言的艺术”选读专题,这一专题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选修系列中所属的系列是( )。
本题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中指出:要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等。由此可知,“语言的艺术”这一专题属于“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85次
试卷分类:中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4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138次
试卷分类:小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2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20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17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08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