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

2021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11:27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单选题 1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学习第8小节)

师:[A]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都驱逐他、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怎样理解“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

生:(思考片刻)表明马克思善于战斗、勇于战斗。

[B](师蹙眉、叹息,不发表意见)

生:[C](在座位上偷偷地小声说)表明马克思面对的攻击很多,却无力回击。

生:(主动回答,但声音较小)也可以表达马克思对自己追求的革命理想的执着。

师:[D](斜视学生)不要再瞎引申了。下面我们来看……

师:(总结)马克思对敌人的“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拂去”,表明他对敌人的极端蔑视,体现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的语言品味环节,以下对其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在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材料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虽然很有思考价值,值得学生思考、分析与讨论,教师却未能充分利用,给予适时指导;在教态方面也存在问题,易打击学生回答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谨慎使用教态语言;教师斜视学生,并且打断了学生回答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与学生独立思考的展开。故A、B、D三项说法正确。C项。学生的回答偏离了句意.教师应予以引导,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故C项说法错误。

2 单选题 1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应用·拓展”提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C。

3 单选题 1分

以下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自由写作”教学的片段,阅读并回答问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师:[A]同学们,你们从不同学校、不同班级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在这个新集体里,同学们要共同生活、学习三年,这是我们的缘分。此时此刻,你一定希望早点了解班里每个同学的“子丑寅卯”,也希望自己能被大家尽快认识和接受。现在老师非常愿意做个沟通者,和大家一起用“我”自由之笔.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力求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精彩独特的自己”诉之于文,以文会友(学生鼓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讨作文的真谛:写出有个性的我,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师:[B]叶圣陶老先生说:“写东西是怎么一回事 无非是把所见所闻的感受想一想,想清楚了.构成了有条有理的形式,用书面语气固定下来。”我们想想“我”是自己最熟悉的,最了解的。

所以只要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完全可以像做菜那样做出有特殊风味的自家特色菜,奉献给大家。(生微笑,并考虑自己该从哪方面内容入手写)

师:[C]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份关于检测自己意志力和性格气质的表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取走这份资料。(学生中有60%的同学取走资料,以帮助自已进一步了解自己这一方面的情况,可以写这方面的内容。教师只作资料的提供者,而把选择权交还学生)

(10分钟后。学生想好了写哪方面内容,有些想写自己的名字,有些想写自己的爱好,有些想写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有些想写别人眼中的自己……总之,都想写与众不同的真正的自己。)

师:[D]大家都找到了写自己的内容,那么在怎样让文章出彩上有什么要老师、同学帮助的呢

生:1.拟题是否可以别出心裁 能否小组讨论出一些题目 2.写作文的形式可否有自己的创意 3.想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能否将完成作文的时间延至下周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予以肯定,小组讨论热烈,课后学生还向教师、朋友、父母询问,了解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

一周后,教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因为情感和需要已找到释放点,35分钟内都已完成500字左右的文章.学生课堂作文体验十分愉快。后来,学生还提出10分钟的小组交流,教师完全允许,并请每组组织者将本组的交流情况写成小结上交。

以下对这则教学实录(节选)评析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这个习作虽然是命题作文,似乎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但是,教师热情洋溢的语言、独具匠心的教学,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教师的真情换学生的真心。教师已经抓住学生生活中交往的情感需求。使学生有了对作文的真实期待,适时切入了作文话题:介绍自己。但具体的写作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又在下面的教学中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上面做了进一步的尝试,使学生真正敞开心扉写作文.并懂得真正的写作。教者的“多余”材料又给了一些处于懵懂状态的学生以启发,使之茅塞顿开,激起了写作的欲望。

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学生经过10分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生成了三个需要帮助的问题,学生讨论热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诱导、相互启发,找出各自的优点,为创新思维、启迪智慧,进而达到自由表达、快速作文的目的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学生以快乐写作的心态向身边的人了解对自己的评价时.对于如何做人.如何提升自我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都为创新作文提供了依托。

4 单选题 1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师让学生反复品读“老爷,没有事了 (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一句。

师:这句台词的舞台说明中有“眼泪要涌出”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生1:这说明侍萍旧情难忘,她希望周朴园能够认出她。当周朴园要她“下去”时,她感到这辈子恐怕再也不能和周朴园相认了.所以泪要涌出。

师:分析很到位。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因为“老爷”呢

(生默然)

师:我们想象一下,三十年前,当他们处在热恋中时,侍萍会怎样称呼周朴园

生2:喊他“少爷”。

(很多学生附和)

师:请注意,我说的是热恋中,而不是侍萍刚到周家时。同学们觉得,我老婆现在会不会这样喊我:“×××老师。你去把碗刷一下吧。”

生(大笑):不会。

师:当然不会,叫上我的身份职业多生疏啊。她会亲切地叫我“×××”或“老公”。(生笑)回到刚才的问题上,三十年前,当他们处在热恋中时,侍萍会怎样称呼周朴园

生(齐答):朴园。

师:对呀,以前叫“朴园”,现在叫“老爷”,反映了什么呢

生3:他们曾经亲密的距离现在拉远了。

师:说得好,但还可以更深入。我想起鲁迅的《故乡》里闰土似乎也喊了“我”一声“老爷”,谁能回忆一下“我”的感受

生4(兴奋):好像是“我”打了一个寒噤,“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师:好一个“厚障壁”呀。文中,侍萍在早已认出周朴园的情况下,她依然执意地喊周朴园为“老爷”。你能悟出什么来吗

生5:我感觉,侍萍执意地喊周朴园为“老爷”,是想执意地拉开与周朴园的距离,说明她心中对周朴园依然有怨恨。

师:是啊.“眼泪要涌出”说明她旧情难忘希望被认出,一声“老爷”又说明她怨愤难平不希望被认出。她心中有太多的矛盾、无奈和苦楚。我们品读的这一句集中显现了侍萍在整个第一场中的复杂心理。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雷雨》一课时的教学片段,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不难发现“我们想象一下,三十年前,当他们处在热恋中时,侍萍会怎样称呼周朴园 ”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所设的铺垫性问题。在教师抛出“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 ”这一问题时,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生默然),在这一状态下.教师及时提出了一个铺垫性的问题:“我们想象一下,三十年前,当他们处在热恋中时,侍萍会怎样称呼周朴园 ”为下文学生顺

利展开分析奠定了基础。

5 单选题 1分

下面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有关《荆轲刺秦王》一课的作业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熟读课文,理出故事梗概,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

二、背诵易水诀别一段,并说说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四、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以下对其设计意图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第二题意在让学生鉴赏这篇文章的优美段落。

6 单选题 1分

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的相关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中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古从军行》是李颀的代表作,王昌龄的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秋兴》等。

7 单选题 1分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师:从第二段中。你们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烛之武呢

请一个学生朗读这段中烛之武的语言:“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声音响亮.声调平静)

生1:他有才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与责任感。

师:对“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1:年轻时未被重用,受到了残酷的打击,心里长期积压着沉重的牢骚。

师:是啊,才不尽其用,这么大的打击,让烛之武心里很是委屈,所以推辞了郑伯的请求,在回答中,他用了“也、犹、矣、也已”,使感情表达更为强烈。

(幻灯片显示资料文字:烛之武,考城人,年过七十,事郑国而为圉正(养马的官),三世不迁官……步履蹒跚)

师:“圉正”是养马的官.当时作为三朝老臣的烛之武养马几十年,已经七十多岁。

学生们私下议论,感叹不已。

(再请生2朗读一遍,生语速缓慢,声调低沉)

(全班齐读一遍,感情表达很到位)

师:烛之武最终还是丢掉个人私怨,去游说秦伯。对描写他出城的“夜”与“缒”两个字,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众):被包围,很危险。

师:这时我们看到的又是一个怎样的烛之武呢

生(众):很勇敢,有爱国心。

师:烛之武,年纪已七十多岁,还被绳子捆绑着从高高的城墙上放下,淹没于夜色,赶向敌营.这是一种怎样的勇敢与炽热的爱国心啊!

以下选项对这段教学片段评析错误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故D项表述错误。

8 单选题 1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学习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课下阅读读本上的选自《左传》的《重耳之亡》,或者通过其他渠道(校图书馆、家庭藏书、网络……)获得的关于春秋五霸的文言传记文,在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粗通文意的基础上思考:这些春秋霸主或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先形成文字,小组内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两名优秀代表,在课堂上脱稿交流.再将交流资料汇编成册,供全班同学课下阅读。

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的教学拓展设计,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资源的分析,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内容的识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能力。A项正确表述应为“以某一作品为基点,向同一文体的其他篇章拓展。其目的是为能领会同一体裁的文章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9 单选题 1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是以“好”“很好”“不错”等评价。以下选项中对该教师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知识点】本题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教学评价的相关说明。

【答案】C。

【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教学评价规定: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面考查。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评价要有利于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该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千篇一律地用“好”作为评价,虽然保护了部分回答错误的学生的自尊心.但是违背了新课标中要求的语文课程评价的标准,也无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C项是错误的。

10 单选题 1分

学习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后,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使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手法及其效果,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倔强”一般是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这里却用来修饰“头发”,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而正是这种错位移用,表现出了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