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6 09:40

扫码用手机做题

试卷预览

1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教师有关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叙事,按要求答题。

教学“市场调查”综合性学习专题,我在讲解了商品调查的基本流程知识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对全校学生的文具购买、使用情况进行访谈,拟写新闻稿;二是选择一种课外读物,以问卷形式做调查,形成简要报告;三是就某类家电的营销情况、性能质量等做调查,给当地消费者协会写成报告。

对上述教学叙事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D

本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综合性学习”部分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A、B、C三项说法均有误,D项说法正确。

2 单选题 1分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创设了“接听电话”“买东西”“招呼客人”等教学情境。下列对该情境设计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B项,“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和要领”说法错误。A、C、D三项说法均正确。

3 单选题 1分

阅读某教师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泰戈尔《金色花》时,有学生突然提出:孩子不见了,母亲却安然地散步、读书、吃午饭、做祷告、伺候牲口,是否不正常?我本来应该及时回应学生的观点,但当时反应不够快,没有想好怎么应对,就简单带过了这个环节。

为了解决上述课堂教学问题,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教学措施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该案例中,面对学生的疑惑,教师应具体分析学生产生这一疑惑的原因,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在具体的文本解读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解决学习疑惑。B项说法正确。A项,让学生继续提出“类似角度的问题”说法错误。C项,“搁置突发性问题”说法错误。D项,课堂上随即“展开辩论活动”,不利于教师把控课堂教学进度,不是解决课堂偶发事件的有效措施。

4 单选题 1分

阅读关于文本解读的研究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正确、深刻、新颖地解读文本,获取独特的体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

对上述论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题干论文片段指出,“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必须考虑到教与学的需要。教学文本解读不同于学者的研究性解读,也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欣赏性解读,教学文本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进行的解读”。A项,“教学文本解读涵盖了研究性解读、欣赏性解读的全部特征”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教学文本解读与研究性解读、欣赏性解读的主要差异应该是“教学解读是为教学需要而进行的解读”。“教学文本解读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学文本解读应该是教师在课堂卜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涵泳体味、审美感悟,带领学生深入开展语文学习”,即教学文本解读的最终目标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教师的审美能力。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5 单选题 1分

阅读关于“三维目标”的调研报告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究竟如何表述为最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因为教师在每节课的准备中都会遇到教学目标如何依次罗列的问题。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学界对三维目标一再强调“三维的一致性”,反对机械分割。那么三维目标究竟是分开表述还是不分开表述?分开陈述就“割裂”了吗?不分开就“一致”了吗?

对上述报告的相关分析,理解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题干调研报告就三维目标在教案中的陈述形式是分开表述或整合表述展开论述,指出教师面临如何依次罗列教学目标的困难,“因为依次罗列教学目标容易割裂三维目标的一致性”,但并未明确表示分开表述或整合表述就意味着割裂或统整三维目标。A、B两项说法错误。报告进一步指出,“理想的做法不是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截然分开,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陈述的一句话可能包括三维目标的一个维度、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即”一个教学目标中可以蕴含多个目标维度”,C项说法正确。D项,“一致与割裂的关键点是学习内容的多少”是对“根据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来陈述”的片面解读,说法错误。

6 单选题 1分

《沁园春‘雪》(毛泽东)、《我爱这土地》(艾青)、《乡愁》(余光中)三篇作品入选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些课文共同的教学目标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词作。全词借助“雪”景,以“望”字领起,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融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我爱这土地》是艾青的诗作。诗中以“鸟”作泛指,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分别赋予“大地”“可流”“风”“黎明”等意象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抒发了诗人真挚、炽热的爱国之情。《乡愁》是余光中的诗作。诗人用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特征的现代诗语,精练地提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单纯又强烈的意象,使诗歌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唱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题于中三篇作品共同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把握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中的特定意象”,B项符合题意。

7 单选题 1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求“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C

本题解析: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连续性文本是线性的、完整的,需要受众被动接受的;非连续性文本是非线性的、零散的,需要受众调动主观联想的。意识流文学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是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尤其注重表现人的意识流程。意识流文学强调的“意识的流动”并非指意识的一些孤立的段落。C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中“跳跃性”一词对“意识流文学”的解读流于片面,说法错误。A、B、D三项说法均正确。

8 单选题 1分

教学文言文复习课,教师安排学生总结一些语句中宾语前置的用法。下列例句适合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A项,“何陋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宾语“何陋”前置,正确语序为“有何陋之”。整句译为“这有什么简陋的呢”。B项,“见渔人,乃大惊”为省略句,省略主语“这里(桃花源)的人”。整句译为“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非常惊讶”。C项,“相与步于中庭”为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中庭”后置,正确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整句译为“一同在庭院中散步”。D项,“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为判断句,“……者……也”表判断。整句译为“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9 单选题 1分

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师播放了三国影视剧中演员的相关朗诵片段。对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A项分析恰当。题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播放影视剧中的相关朗诵片段,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欣赏《出师表》朗诵的过程中.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直观感受并初步理解诸葛亮的独特情感,强化对文章主题的感性认识。B项分析不恰当。根据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对原著本身的艺术性创作,因此观看影视剧中的相关朗诵片段,只能使学生初步感知作者情感,但无法真实再现课文情境。C项分析不恰当。教师在利用视听类教学资源时,直接播放影视片段,未做相关有效引导,易导致学生对文本内容、情境形成刻板印象,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拓展性想象。D项分析不恰当。题干教师播放朗诵视频,重在帮助学生感受朗诵节奏,体会作者情感,而非把握人物形象;除此之外,观看视频并非把握文章人物形象的必要方法,教师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特点。

10 单选题 1分

教师围绕“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下列作品适合选用的是( )。

查看答案 开始考试
正确答案:A

本题解析:

A项,《骆驼祥子》通过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祥子这一“小人物”形象及其苦难经历的描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畸形,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底层的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B项,《傅雷家书》是由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这些书信所传达出的情感纯真而质朴,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挚爱与期望。C项,《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并且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D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的记叙,表达了只有将个人追求与祖国、人民利益联系在一起的革命,才能锻炼出钢铁战士,创造出奇迹的主旨。A项作品体现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一主题,符合题干要求。

其他考生还关注了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