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点睛提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10-03 10:12
扫码用手机做题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朝时期属于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自由、思想开放的时期.而宋朝时由于程朱理学的盛行,人们的思想也不再自由开放,在服饰上就表现为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所以本题答案是C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本题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突出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工业化有关,而从题干材料关键词“苏维埃制度……个体小农经济”可见斯大林指出的是当时苏联农业生产关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此后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中逐步在经济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故8项错误;为满足苏联工业化对粮食、资金、原料等的需求,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C项正确:“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末、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本题解析:
炎帝相关事迹没有文字记载,仅属于口述史料范畴(传说),不可以作为论证传说所涉历史事例的第一手资料,但可以作为研究民俗史、文学史等的重要史料,排除BCD三项;对炎帝在农业领域贡献的相关传说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答案选A。
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本题解析:
民国初年的“剪辫易服”带有强制性,故A项错误;民国初年的“剪辫易服”属于临时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剪辫易服”并不能反映专制王朝的败落以及与民主之间的斗争.故C、D项错误。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本题解析:
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的主张不符,故①错误;题目中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去人欲”“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分别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南宋理学家朱熹和明末思想家李贽提出,故②⑨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本题解析:
【知识点】维新思想;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化——服饰变革。
【答案】B。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本题解析:
从时间信息与张謇的状元身份人手,理解“捐弃所恃,舍身喂虎”的含义。B、C、D三项在题干无从反映。
1781—1783年问,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这表明( )。
本题解析:
材料显示“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与征税无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结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说明邦联政府权力较弱.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当时邦联政府已经获得各州的承认,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邦联政府权力。没有提及各州分离的信息,故D项错误。
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是( )。
本题解析:
汽车发明于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火箭发明于开始于20世纪中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火车发明于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马车出现于4000多年前。按照时间排序,D项符合题意。
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并且不会有什么成功;或者变为穷光蛋。他们在当时条件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后一条道路:由于他们数量很大。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本题解析:
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从材料“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而出现“排斥自由公民劳动”体制,其含义是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导致雅典灭亡。由“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排除A、B:D项的表述材料中无法体现。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87次
试卷分类:中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小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3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21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18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08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