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1-09-29 09:58
扫码用手机做题
人们一般认为,北方人豪放,南方人细腻,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
本题解析: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对某人、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
—个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本题解析:
儿童5岁时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题中所述的儿童应该是在5~7岁之间,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的特点。
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学校对报名参加英语课外小组的学生进行水平测试,并据此成绩进行编班。这种评价属于()
本题解析:
题干的表述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可以排除CD。AB两项都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但是他们的区别在于:安置性测验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安置性测验涉及的范围比较窄,难度也比较低;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诊断性测验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评分不作为正式成绩。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 )。
本题解析:
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
本题解析:
教育与社会发展,如生产力、政治制度、文化等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可概括为制约与促进。
我国小学低年级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在课程性质上属于( )。
本题解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本题解析:
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凯兴斯泰纳主张个人应服从国家,教育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其国民教育思想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思想。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86次
试卷分类:中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5次
试卷分类: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小学综合素质
练习次数:83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20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17次
试卷分类: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108次
试卷分类: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练习次数: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