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效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
本题考查课程评价的模式。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其中,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基本观点:①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②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③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B项正确。
A项:目标评价模式基本观点:①确定课程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②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③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④根据目标评价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外观评价模式是由斯塔克于1967年提出的,该模式也是在对目标模式的批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斯塔克认为,目标评价模式忽视了教育的前提条件和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在外观评价模式中,包括了三个重要的因素:前提条件、相互作用、结果。评价是以这三个因素为基础建立起来。对于这三个因素,都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描述与评判。按照这一模式,课程评价需要贯穿在课程实施活动的全过程中。这种模式注重课程实施过程的独特优势。但在观察、描述和判断中容易带有主观性,因此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和可信。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差距评价模式是普罗佛斯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目的是比较“标准”和“表现”之间的差距,从而作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案的依据。分为5个阶段:(1)设计阶段;(2)装置阶段;(3)过程评价阶段;(4)产出评价阶段;(5)成本经济分析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项。
社会工作者小张为了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活动,对居民参与态度和参与能力进行了调查,提出下列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在社区参与的( )形式中,虽然居民被邀请参加了决策过程,但社区建设或改造的最初设计者通常会设定讨论议题的范围,限定其他参与者的决策权。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意愿需要表达,有老年人的利益需要维护,有老年人的作用需要发挥,这是指老年人的( )需要。
( )是老年人最显著的特点。
社会工作者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可以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但是下列情形中不宜采用此种方法的是( )。
谢慧在为社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时,总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来照顾。面对这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她总会潸然泪下。显然,在她心里这些孤寡老人也是自己的亲人。谢慧的这种现象属于( )。
在为老年人做预估时,应考虑( )。
独居老人张伯伯不慎摔倒,造成骨折。出院后社会工作者为他联系社区医院协助其康复训练。同时,还联系社区服务机构为张伯伯提供居家和送餐服务。上述社会工作服务属于( )。
以下有关老年人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
老年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