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020年真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根据上述

(2020年真题)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真题,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问答题)什么是众数?众数有什么特点?

(2)(问答题)如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问答题)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本题解析:

(1)概念: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就叫众数。

特点: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众数是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2)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众数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掌握众数的特点,并能将众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利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乐趣,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教学过程:

一、导入:根据课本情景提问题

用课件出示课本中20名候补队员的身高情况,请学生们仔细观察,通过小组讨论,试着找出数据的特点。

二、新授:1.引导学生思考并计算出候补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与中位数。

学生回答:候补队员身高的平均数:1.475米;候补队员身高的中位数:1.485米。

教师总结:平均数与中位数可以体现数据的一方面趋势,我们还可以通过数据出现的次数体现出数据明显的集中趋势。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①老师想问问大家,在这组数据中,哪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

②学生讨论:1.52米出现的次数最多。

③教师总结:.上面这组数据中,1.52出现的次数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三、巩固与小结:

同学们都了解了众数的定义,那么请大家谈一谈,说一说,众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生集体谈论:积极讨论。

教师总结: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设计理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发现,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组之间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处理,让学生能够将数学与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更新时间:2023-06-16 06:38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 A.臧克家
  • B.田间
  • C.艾青
  • D.许地山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 A.瓦特
  • B.法拉第
  • C.爱迪生
  • 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 A.②④①⑦⑤③⑥
  • B.④②③⑥①⑦⑤
  • C.⑥⑤③②④⑦①
  • D.②④⑤①⑦③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增设军机处
  • B.采用三省六部制
  •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D.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许慎
  • D.朱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 A.《论语》
  • B.《理想国》
  • C.《学记》
  • D.《大教学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既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的是( )。

  • A.果戈里
  • B.普希金
  • C.高尔基
  • D.托尔斯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双声联绵词
  • B.是叠韵联绵词
  • C.是偏义复词
  • D.是单纯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

  • A.《邶风·静女》
  • B.《周南·关睢》
  • C.《陈风·月出》
  • D.《秦风·蒹葭》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