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涵泳古诗不只是获取知识,而更多指向诗之情思的感悟、觉悟和体悟

涵泳古诗不只是获取知识,而更多指向诗之情思的感悟、觉悟和体悟,这是与诗人心灵深切沟通的桥梁。因此,多一次吟诵,便多一重体验。于是,吟诵的数量和质量便成为衡量读者之情与诗人之情融合程度的重要尺度。

吟诵之"吟” , 是拉长了声音像歌唱似的读,”诵”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的读。“吟”之长调,”诵” 之节奏,皆由古典诗文言语节律而来,运用”依字行腔””依义行调” ”平长仄短”"入短韵长" 等规则,读者将诗歌平、仄、韵转化为吟诵腔调旋律,继而形成乐音。

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等,在逻辑结构上惊人地一致。 神经认知语言学认为,这种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更能有效进行神经元或微柱体之间在邻近原则基础上的神经联结。所以,来自诗文语言的吟诵腔调旋律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情感,吟诵像唱歌似的反复咏唱,可以使负责发音的布洛卡区与负责听觉理解的韦尼克区之间的联结得以不断调整、确认和加强,诗歌情感由此在不断的涵泳中,深切地浸染读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一般诗歌朗读所达不到的。 对同一人朗读和吟诵五言律诗的比较研究显示,

朗读多按“意义节奏”,而吟诵均以”韵律节奏”,吟诵对节奏、韵律句、韵脚句、平声字、仄声字音步等的处理,在凸显古典诗歌音韵独特性的同时,更能超越一般思想内容的理解而具有较强的激情作用——直接打动人心。

朱熹要求吟诵,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唐文治更是主张”三十遍读文法”:前十遍找“线索” ,十遍求”命意”,十遍得”神气"。古诗吟诵为何强调一定遍数?遍数对诗歌情感与人之性情之间相互转化有何作用?

诗歌吟诵发出的声音是糅合诗歌情感的乐音。这种乐音与人的情感心理密切相关。对此,有学者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指出,音调模块、情感基调与人的联觉心理是对应的。比如,频率高的声音让人感觉明亮、兴奋、灵巧,反之则让人感觉暗淡、抑制、迟钝。读者对声音的不同理解,会为之赋予一定的情感态度,这种声音被认为是神经认知科学中的“情感声音”。研究者认为,对情感语音加工主要经过三个阶段:情感显著性感知、相关语义处理及情感识别。这就是说,在不同阶段加工"情感语音”信息是不一样的。这样看来,十遍找“线索”、十遍求”命意”、十遍得"神气”是具有神经认知学理据的。再者,作为语言认知的诗歌吟诵,从神经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认知也要经历初始阶段(神经冲动寻找通路)。加强阶段(相似或相同信息刺激而导致相同的神经通路得到进一步使用)和稳定阶段(同一神经通路反复使用,神经冲动自动进入神经通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还得出”了情感语音加工时间进程:在0-150ms 期间,是对情感早期感觉加工;在150-250ms期间,是对情感韵律的编码;在250-550ms期间,则是对情感语义的加工。这表明,通过吟诵来融合诗我情感,需要一个反复熔铸的历程,并且在此过程中,各阶段对不同信息(如情感感觉、情感语义、情感韵律)的加工还需要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因为人脑对熟悉的情感语音更具敏感性。在以诗情熔铸人情的过程中,吟诵的遍数及其不同指向的训练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促进诗情与人性之间的相互运转,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和熔铸品性的目的。

(摘编自李季《把握古典诗歌吟诵的神经科学机制》)

问题:

(1)朗读古典诗歌与吟诵古典诗歌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4 分)

(2)古人为何要强调诗歌的反复吟诵?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10 分)

答案:
本题解析:

(1)朗读多按“意义节奏”,而吟诵均以”韵律节奏”,吟诵对节奏、韵律句、韵脚句、平声字、仄声字音步等的处理,在凸显古典诗歌音韵独特性的同时,更能超越一般思想内容的理解而具有较强的激情作用,直接打动人心;吟诵腔调旋律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情感,这是朗读所达不到的。

(2)首先,吟诵可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吟诵像唱歌似的反复咏唱,可以使负责发音的布洛卡区与负责听觉理解的韦尼克区之间的联结得以不断调整、确认和加强,诗歌情感由此在不断的涵泳中,深切地浸染读者,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其次,因为人脑对熟悉的情感语音更具敏感性,各阶段对不同信息的加工还需要达到一定熟练程度。需要通过吟诵来融合诗我情感,需要一个反复熔铸的历程;

最后,在以诗情熔铸人情的过程中,吟诵的遍数及其不同指向的训练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促进诗情与人性之间的相互运转,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和熔铸品性的目的。

更新时间:2023-05-22 15:53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 A.臧克家
  • B.田间
  • C.艾青
  • D.许地山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 A.瓦特
  • B.法拉第
  • C.爱迪生
  • D.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 A.②④①⑦⑤③⑥
  • B.④②③⑥①⑦⑤
  • C.⑥⑤③②④⑦①
  • D.②④⑤①⑦③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
  • B.察举制
  • C.科举制
  •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 A.增设军机处
  • B.采用三省六部制
  •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D.设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 A.孔子
  • B.孟子
  • C.许慎
  • D.朱熹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 A.《论语》
  • B.《理想国》
  • C.《学记》
  • D.《大教学论》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既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的是( )。

  • A.果戈里
  • B.普希金
  • C.高尔基
  • D.托尔斯泰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双声联绵词
  • B.是叠韵联绵词
  • C.是偏义复词
  • D.是单纯词
查看答案
单选题

《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

  • A.《邶风·静女》
  • B.《周南·关睢》
  • C.《陈风·月出》
  • D.《秦风·蒹葭》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