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中学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伍老师为八年级上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的体育课。刚开始上课
伍老师为八年级上了一节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的体育课。刚开始上课时,伍老师采用了传统的集体练习模式,可刚练不到3组,就有学生反映:“伍老师,太累了……很没劲的……”还有的说:“太单调了!”听到这些话,伍老师想:对呀!这又不是运动队训练,应该改变一下方法。然后就对学生们说:“那么,我们改变一下方法好吗?”听到伍老师的话,大多数学生表示赞同。之后,伍老师就把学生分成了5组(异质分组),每组安排一名水平较高的学生任组长,而且要求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尝试性练习一讨论一练习,发挥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练习,效果确实不同了,课堂气氛很热烈,许多原来成绩较差的学生最后都能有8~15厘米不同层次的提高。课后,还有学生问:“伍老师,下次课我们还可以这样上吗?”
问题:
(1)伍老师一开始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不受学生欢迎?
(2)改变教学方法后,教学效果显著提高,这是为什么?
(1)①刚开始上课时,伍老师采用了传统的集体练习模式,这样只片面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却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过分注重教师的教,不关注学生的学;只把教学理解为传授技能,忽略了学生的“知、情、意、行”;过分注重教学的结果,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特殊要求。
②伍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遵循注重运动乐趣原则。注重运动乐趣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快乐。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伍老师的教学方法却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没有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③伍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地分析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区别对待。
④伍老师的教学方法没有遵循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伍老师运用训练队的训练方式对待学生,导致学生进行3组训练后,身体就感到疲惫,无法进行接下来的练习。
(2)①伍老师采用异质分组的教学方式,能缩小各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②练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符合认识过程的基本规律;
③在教学中采用的尝试性练习一讨论一练习,很好地体现了探究式教学思想,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泥土诗人”之称的诗人是()。
1931年,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的科学家重病的消息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几十名记者为他守夜。每隔一个小时就对外发布一次消息:“灯”还亮着。这位科学家是( )。
将下列各项按所表示年龄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应是( )。
①不惑②垂髫③花甲④加冠⑤而立⑥古稀⑦半百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明朝初年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既是俄罗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同时又是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的是( )。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
《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