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政治->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 B.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 C.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原因。A、B、C、D选项都是促使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是根本原因。从民族利益出发,中日民族矛盾大干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因而导致国民党内部开始分化为抗日派和妥协派。同时,因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哭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更新时间:2021-11-23 13:21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 A.法制教育
  • B.理想信念
  • C.社会舆论
  • D.文化素质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 A.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 B.在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 C.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
  • D.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现象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 A.坐享其成的过程
  • B.信手拈来的过程
  • C.纵情享乐的过程
  • D.艰苦奋斗的过程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 D.爱自己的国家
查看答案
单选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其中战略目标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B.全面依法治国
  • C.全面深化改革
  • D.全面从严治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方向的刊物是

  • A.《新青年》
  • B.《共产党》(月刊)
  •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D.《劳动团体与政党》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

  • A.战略防御阶段
  • B.战略决战阶段
  • C.战略进攻阶段
  • D.战略相持阶段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 A.中日甲午战争后
  • B.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期,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体现这一社会改革方案的纲领性文件是

  • A.《海国图志》
  • B.《天朝田亩制度》
  • C.《资政新篇》
  • D.《四洲志》
查看答案
单选题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和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 B.为了实现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 C.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