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12-19 14:25
扫码用手机做题
医务社会工作者发现,许多唇腭裂患儿渴望与同伴玩耍,但家长大多因担心孩子被别人嘲笑而不让其出门玩耍,孩子为此哭闹,家长常束手无策。这种情况说明这些家长既对孩子过度保护,又不知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针对这些家长的问题与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儿童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就服务内容而言,社会工作者的个案或者小组的方法,帮助患儿和照顾者处理情绪上的问题,提升照顾者照顾患儿的能力,也可采用家庭治疗来处理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的问题。另外,还可以整合相应的社区资源来帮助照顾者减轻照护或者经济方面的压力,建构患儿家庭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本题中,针对这些家长的问题与需要,医务社会工作者适宜的做法就是提升家长照顾患儿的能力。
为更好地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及肾病等慢性病预防工作,社会工作者小金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等方法,了解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对预防慢性病知识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以倡导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预防慢性病为目标的社区健康教育方案。上述工作中,小金的主要角色是()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工作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作用。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者接受过社会工作训练,在服务中担当多种角色,如直接服务提供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者、评估者和政策制定者。本题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最终目的是制订社区健康教育方案,所以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是项目计划者。
张女士,55岁,因患乳腺癌接受了手术及化疗。手术后张女士感到身体外形发生改变,担心丈夫不再疼爱她,害怕疾病可能复发,因而情绪低落,时常哭泣。对此,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做的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肿瘤治疗康复社会工作。
张女士在术后除了继续进行药物治疗以外,还要进行心理治疗。目前张女士的情绪因手术而变得异常焦虑,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其疏导情绪,减轻焦虑。
故答案为C。
以下不属于家庭社会工作特点的是()。
本题解析:
虽然不同类型的家庭社会工作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共有一些基本特征: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结合题干可知,B项不属于家庭社会工作特点。因此选B。
某老旧小区失业、低保人员较多,便民设施缺乏,居民日常生活不便。社会工作者分析了社区的具体情况后,与相关政府部门取得联系,开设便民餐车和家电维修点,既改善了小区便民设施少的状况,又开发了就业岗位。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采用的社区工作方法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社区工作的模式有统筹社区照顾、扩大社区参与、促进社区融合、推动社区发展、参与社区矫正、参与社区戒毒与康复和其他服务。
题中涉及的属于促进社区融合内容。
38岁的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服刑5年。王某入狱后,妻子与他离婚。最近王某被假释出狱,成为社区矫正的对象。王某出狱后发现前妻已卖掉原先的住房,带着儿子回了娘家,前妻拒绝王某与儿子见面。王某只能与年迈多病的母亲住在一起,生活十分窘迫。在找工作屡遭失败后,王某对社区矫正的监管措施产生抵触情绪。根据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的原则,社会工作者当前首要的介入行动目标应是()。
本题解析:
作为一名矫正社会工作者,要学会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矫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矫正社会工作者需要协助矫正对象解决许多复杂和艰难的问题,诸如服刑态度的端正问题、矫正计划安排的配合问题等。
A. 宣讲社会矫正的意义,使王某提高认识,服从监管 这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王某对社区矫正的监管措施产生抵触情绪,这表明他对社会矫正的意义和目的缺乏充分理解。社会工作者应首先通过宣讲和沟通,帮助王某提高对社会矫正的认识,使其能够服从监管,为进一步的矫正工作打下基础。
因此选A。
某学校社会工作者准备开办学习兴趣提升小组,为避免学生形成“参加小组的都是差生”的印象,决定公开招募小组成员,共有30人报名,大大超出12个组员的限定范围,社会工作者在对组员的筛选中宜采用的方法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小组工作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与创新。对有意愿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会谈,了解学生个体的需求和目标,从而进行双向选择。选择的原则是:首先要看学生是否在这个规划的团体辅导中有需求,学生个人的目标与团体辅导的目的是否一致;其次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人条件,根据团体辅导的性质和目的,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同辈关系,甚至性格、民族、健康状况等进行考虑。
正确答案是 A。社会工作者应逐一谈话以确定学生的参与意愿,劝退动机不强的学生,这样可以确保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同时避免学生形成“参加小组的都是差生”的印象。其他选项如根据成绩筛选或随机抽签都不符合小组工作的专业原则。
初中生小建在父母离异后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因经商需要经常出差,无暇照顾和管教小建。孤僻的小建经常放学后与同学流连网吧,有时甚至旷课。为帮助小建,社会工作者拜访了小建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安排小建的父亲在家时与小建一起到社区小饭桌吃饭,并到社区活动中心参加活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是通过( )来帮助服务对象的。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活动方面,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服务活动。这些家庭服务活动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目的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促进社区的和谐。
题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小建所在的居委会沟通,安排小建与其父亲一起吃饭并参加社区活动,主要是应用社区资源,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进而促进社区的和谐。
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预防措施属于()。
本题解析:
一级预防是指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包括实施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咨询及保健、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二级预防是指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包括实施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三级预防是指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包括实施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故选B。
自从有了孩子后,小刚夫妇之间的矛盾增多。小刚指责妻子整天唠唠叨叨,妻子指责小刚不照顾孩子。为了准确评估小刚夫妇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小欢决定入户调查,了解小刚夫妇的日常生活安排。家庭社会工作者小欢在提供服务时,原则是( )。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家庭社会工作知识。
家庭处境化原则认为,家庭是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场景。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观察和评估家庭成员的需求时,需要把家庭成员放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 ,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以及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交流状况,关注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
题干中的“入户调查,了解小刚夫妇的日常生活安排”与家庭处境化原则相对应,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问题过程中,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家庭成员自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和独立。A项错误。
B项: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是指社会工作者既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目前需要,也要关注受助家庭成员的长远要求,并且跟随受助家庭成员需要的变化将问题的解决和预防以及发展结合起来,B项错误。
D项:家庭个别化原则认为,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沟通交流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只有从受助家庭所处的特殊处境和方式着手,才有可能把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真实需要,提供符合受助家庭成员要求的服务,D项错误。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0次
试卷分类:社区工作者(招聘)
练习次数:26次
试卷分类:社区工作者(招聘)
练习次数:43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17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练习次数:9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综合能力
练习次数:23次
试卷分类:初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24次
试卷分类:中级社会工作实务
练习次数: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