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6-24 10:55
扫码用手机做题
实验设计:请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和处理,选出最符合每道题要求的一项。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金属开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在一定温度区域内的线膨胀系数。
【材料与用品】
空心铜棒,铝棒等,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
【实验步骤】
(1)装金属棒,测原长。把样品空心铜棒、铝棒安装在测试架上;在室温下用米尺重复测量金属棒的原有长度2~3次,求出原有长度L的平均值。
(2)安装好实验装置。
(3)待测金属管加满水(流水加热法)。
(4)启动加热。观察被测金属管温度的变化,直至金属管温度等于设置度值。
(5)连接测温传感器信号线。将铜管(或铝管)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器插座相连。将千分表装在被测介质铜管(或铝管)自由伸缩端的固定位置上,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触良好,然后旋紧千分表锁紧螺栓。
(6)用逐差法求出温度每升高5℃金属棒的平均伸长量,根据公式(1-3?)求出金属棒在35~70℃的线膨胀系数。
(7)设置加热温度。根据金属管所需的实际温度值,设置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温度。
(8)当被测介质温度分别为35℃、40℃、45℃、50℃、55℃、60℃、65"℃、70℃时,读出千分表数值,计入记录表中,
【实验原理】
金属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金属长度一般是温度的函数,其长度L与温度t的关系为:
公式(1-1)
其中,为t=0℃的长度,比例系数α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单位为。
设在温度t1时物体长度为L,温度升高到t2时其伸长量为△L,根据公式(1-1)可得:
公式(1-2)
由于△L和L相比甚小,所以公式(1-2)可近似写成:
公式(1-3)
下列除哪项外,均涉及线膨胀的应用?
本题解析:
本题属于实验设计。
高压线、铺设桥梁和精密仪器均涉及到线膨胀到应用。
因此,选择D选项。
实验设计:请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和处理,选出最符合每道题要求的一项。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金属开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在一定温度区域内的线膨胀系数。
【材料与用品】
空心铜棒,铝棒等,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
【实验步骤】
(1)装金属棒,测原长。把样品空心铜棒、铝棒安装在测试架上;在室温下用米尺重复测量金属棒的原有长度2~3次,求出原有长度L的平均值。
(2)安装好实验装置。
(3)待测金属管加满水(流水加热法)。
(4)启动加热。观察被测金属管温度的变化,直至金属管温度等于设置度值。
(5)连接测温传感器信号线。将铜管(或铝管)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器插座相连。将千分表装在被测介质铜管(或铝管)自由伸缩端的固定位置上,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触良好,然后旋紧千分表锁紧螺栓。
(6)用逐差法求出温度每升高5℃金属棒的平均伸长量,根据公式(1-3?)求出金属棒在35~70℃的线膨胀系数。
(7)设置加热温度。根据金属管所需的实际温度值,设置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温度。
(8)当被测介质温度分别为35℃、40℃、45℃、50℃、55℃、60℃、65"℃、70℃时,读出千分表数值,计入记录表中,
【实验原理】
金属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金属长度一般是温度的函数,其长度L与温度t的关系为:
公式(1-1)
其中,为t=0℃的长度,比例系数α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单位为。
设在温度t1时物体长度为L,温度升高到t2时其伸长量为△L,根据公式(1-1)可得:
公式(1-2)
由于△L和L相比甚小,所以公式(1-2)可近似写成:
公式(1-3)
下列和实验相关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本题解析:
本题属于实验设计。
初始读数可以不必为0。
因此,选择C选项。
实验设计:请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和处理,选出最符合每道题要求的一项。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金属开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在一定温度区域内的线膨胀系数。
【材料与用品】
空心铜棒,铝棒等,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
【实验步骤】
(1)装金属棒,测原长。把样品空心铜棒、铝棒安装在测试架上;在室温下用米尺重复测量金属棒的原有长度2~3次,求出原有长度L的平均值。
(2)安装好实验装置。
(3)待测金属管加满水(流水加热法)。
(4)启动加热。观察被测金属管温度的变化,直至金属管温度等于设置度值。
(5)连接测温传感器信号线。将铜管(或铝管)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器插座相连。将千分表装在被测介质铜管(或铝管)自由伸缩端的固定位置上,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触良好,然后旋紧千分表锁紧螺栓。
(6)用逐差法求出温度每升高5℃金属棒的平均伸长量,根据公式(1-3?)求出金属棒在35~70℃的线膨胀系数。
(7)设置加热温度。根据金属管所需的实际温度值,设置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温度。
(8)当被测介质温度分别为35℃、40℃、45℃、50℃、55℃、60℃、65"℃、70℃时,读出千分表数值,计入记录表中,
【实验原理】
金属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金属长度一般是温度的函数,其长度L与温度t的关系为:
公式(1-1)
其中,为t=0℃的长度,比例系数α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单位为。
设在温度t1时物体长度为L,温度升高到t2时其伸长量为△L,根据公式(1-1)可得:
公式(1-2)
由于△L和L相比甚小,所以公式(1-2)可近似写成:
公式(1-3)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推测金属的线膨胀系数与下列除哪项外的因素均相关?
本题解析:
本题属于实验设计。
题干中有讲到材料的种类和温度会影响金属的线膨胀系数,因此排除AD项;虽然材料的纯度和粗细题干都没有提及,但是材料的纯度其实和材料的种类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90%纯度的金叫做合金和纯金就不是一个材料,由此可知,纯度也能影响金属的线膨胀系数,排除C选项。
因此,选择B选项。
实验设计:请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和处理,选出最符合每道题要求的一项。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金属开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在一定温度区域内的线膨胀系数。
【材料与用品】
空心铜棒,铝棒等,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
【实验步骤】
(1)装金属棒,测原长。把样品空心铜棒、铝棒安装在测试架上;在室温下用米尺重复测量金属棒的原有长度2~3次,求出原有长度L的平均值。
(2)安装好实验装置。
(3)待测金属管加满水(流水加热法)。
(4)启动加热。观察被测金属管温度的变化,直至金属管温度等于设置度值。
(5)连接测温传感器信号线。将铜管(或铝管)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器插座相连。将千分表装在被测介质铜管(或铝管)自由伸缩端的固定位置上,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触良好,然后旋紧千分表锁紧螺栓。
(6)用逐差法求出温度每升高5℃金属棒的平均伸长量,根据公式(1-3?)求出金属棒在35~70℃的线膨胀系数。
(7)设置加热温度。根据金属管所需的实际温度值,设置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温度。
(8)当被测介质温度分别为35℃、40℃、45℃、50℃、55℃、60℃、65"℃、70℃时,读出千分表数值,计入记录表中,
【实验原理】
金属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金属长度一般是温度的函数,其长度L与温度t的关系为:
公式(1-1)
其中,为t=0℃的长度,比例系数α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单位为。
设在温度t1时物体长度为L,温度升高到t2时其伸长量为△L,根据公式(1-1)可得:
公式(1-2)
由于△L和L相比甚小,所以公式(1-2)可近似写成:
公式(1-3)
以下除哪项外,对公式(1-3)的理解均是正确的?
本题解析:
本题属于实验设计。
物体原长越长,线膨胀系数越大,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实验设计:请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判断和处理,选出最符合每道题要求的一项。
【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金属开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在一定温度区域内的线膨胀系数。
【材料与用品】
空心铜棒,铝棒等,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
【实验步骤】
(1)装金属棒,测原长。把样品空心铜棒、铝棒安装在测试架上;在室温下用米尺重复测量金属棒的原有长度2~3次,求出原有长度L的平均值。
(2)安装好实验装置。
(3)待测金属管加满水(流水加热法)。
(4)启动加热。观察被测金属管温度的变化,直至金属管温度等于设置度值。
(5)连接测温传感器信号线。将铜管(或铝管)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器插座相连。将千分表装在被测介质铜管(或铝管)自由伸缩端的固定位置上,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触良好,然后旋紧千分表锁紧螺栓。
(6)用逐差法求出温度每升高5℃金属棒的平均伸长量,根据公式(1-3?)求出金属棒在35~70℃的线膨胀系数。
(7)设置加热温度。根据金属管所需的实际温度值,设置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温度。
(8)当被测介质温度分别为35℃、40℃、45℃、50℃、55℃、60℃、65"℃、70℃时,读出千分表数值,计入记录表中,
【实验原理】
金属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在一维方向的伸长。
金属长度一般是温度的函数,其长度L与温度t的关系为:
公式(1-1)
其中,为t=0℃的长度,比例系数α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单位为。
设在温度t1时物体长度为L,温度升高到t2时其伸长量为△L,根据公式(1-1)可得:
公式(1-2)
由于△L和L相比甚小,所以公式(1-2)可近似写成:
公式(1-3)
实验步骤中的(4)~(8),更恰当的操作顺序是:
本题解析:
本题属于实验设计。
实验(4)~(8)顺序更恰当的是,(7)(4)(5)(8)(6)。
因此,选择D选项。
甲、乙、丙、丁四个工厂均能生产A、B、C三种产品,不同工厂生产每种产品的最高日产量如下表所示(已知每个工厂每天只能生产同一种产品):
如4家工厂共同生产A、B、C各100件,且要求A的生产任务全部完成后才能开始生产C,则最少需要多少天(不足1天算1天)?
本题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策略制定问题。
第二步,由于A的生产任务完成后才能开始C,故优先完成A工程:
(1)安排甲、乙、丙、丁完成A(100件),先让甲乙丙丁生产A 6天,再让甲做1天A,即可完成A产品;这段时间里B产品可完成(3+5+4)×1=12(件)。
(2)安排丙丁完成剩余B产品(还剩100-12=88件),甲乙完成C产品(100件),让丙丁生产B 10天,即可完成B产品;在这10天里甲乙共同生产C产品(6+4)×10=100(件)。三种产品各100件均已完成生产。
第三步,故最少需要6+1+10=17(天)。
因此,选择B选项。
甲、乙、丙、丁四个工厂均能生产A、B、C三种产品,不同工厂生产每种产品的最高日产量如下表所示(已知每个工厂每天只能生产同一种产品):
如仅安排甲和丙工厂在50天内生产A、B、C各100件,甲工厂至少要生产多少件产品?
本题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策略制定问题。
第二步,要想甲工厂生产的少应该让丙生产的产品尽可能的多,丙生产A、B产品的效率较高,优先让丙工厂生产产品A和产品B。生产100件产品A需要100÷5=20(天),生产100件产品B需要100÷5=20(天),那么生产C产品10天,生产C产品2×10=20(件),那么甲工厂至少生产100-20=80(件)。
因此,选择D选项。
甲、乙、丙、丁四个工厂均能生产A、B、C三种产品,不同工厂生产每种产品的最高日产量如下表所示(已知每个工厂每天只能生产同一种产品):
如仅安排乙工厂以最少天数生产2种零件各60件,则用于生产B产品的天数占总天数的比重约为:
本题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策略制定问题。
第二步,乙工厂生产B、C两种产品的效率较高,故生产B、C产品各60件。生产60件B产品需要60÷3=20(天),生产60件C产品需要60÷4=15(天),那么生产B产品的天数占总天数的20÷(20+15)≈57%。
因此,选择D选项。
甲、乙、丙、丁四个工厂均能生产A、B、C三种产品,不同工厂生产每种产品的最高日产量如下表所示(已知每个工厂每天只能生产同一种产品):
如仅安排甲、乙、丙三个工厂用最少天数共同完成200件A和100件B的生产任务,则丙工厂生产的A产品比B产品多多少件?
本题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策略制定问题。
第二步,要想用最少的天数生产A产品200件和B产品100件应该没有空闲。因为甲工厂生产A产品的效率比生产B产品的效率高,故让甲工厂生产A产品;乙工厂生产B产品的效率比生产A产品的效率高,故让乙工厂生产B产品;丙工厂生产A、B产品效率一样,故根据需要分别生产A、B产品若干。
第三步,设丙工厂生产A产品x天,生产B产品y天,那么一共耗时(x+y)天。可列方程组:4(x+y)+5x=200;3(x+y)+5y=100,解得x=20,y=5。那么丙生产A产品5×20=100(件),生产B产品5×5=25(件),多100-25=75(件)。
因此,选择D选项。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98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86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综合应用能力
练习次数:77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05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75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122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86次
试卷分类:公共基础知识
练习次数:89次
试卷分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练习次数:32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