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5-21 09:41
扫码用手机做题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通廊,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及地层分布如题图所示。
提示:①通廊基础施工完成后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物理力学指标与原状土相同。
②设计计算时忽略通廊侧壁土的摩擦影响。
③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按天然重度取值。
假定,通廊按地下建筑进行抗震设计,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顶面距地面的距离h=2.5m,地下水位标高-7.0m,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①层粉土采用六偏磷酸钠做分散剂测定的黏粒含量百分率为13。
关于本工程液化土的判别和处理,有以下两项论述。
Ⅰ.①层饱和粉土可判定为不液化。
Ⅱ.②层粉砂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当地下建筑处于液化土环境时,关于其抗震措施有以下两项论述:
Ⅲ.液化地基中的地下建筑应验算液化时的抗浮稳定性。
Ⅳ.地下建筑周围土体和地基存在液化土层时,可对液化土层采取注浆加固和换土等消除或减轻液化影响的措施。
试问,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对上述四项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共有几项论述可判为正确?( )
本题解析: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4.3.3条,土层地质年代为第四纪全新世,设防烈度为7度,ρc=13%>10%,故①层饱和粉土可判定为不液化,即Ⅰ正确;
第②层土:du=10m,dw=7m,d0=7m,db=2.5+3.7=6.2m,du=10<d0+db-2=7+6.2-2=11.2;dw=7<d0+db-3=7+6.2-2=10.2;du+dw=17<1.5d0+2db-4.5=1.5×7+2×6.2-4.5=18.4,均不满足,需进一步判别,即Ⅱ错误。
(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4.3.3条规定,地下建筑周围土体和地基存在液化土层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对液化土层采取注浆加固和换土等消除或减轻液化影响的措施。
②进行地下结构液化上浮验算,必要时采取增设抗拔桩、配置压重等相应的抗浮措施。
③存在液化土薄夹层,或施工中深度大于20m的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遇到液化土层时,可不做地基抗液化处理,但其承载力及抗浮稳定性验算应计入土层液化引起的土压力增加及摩阻力降低等因素的影响。
即Ⅲ与Ⅳ正确。故选择C项。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通廊,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及地层分布如题图所示。
提示:①通廊基础施工完成后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物理力学指标与原状土相同。
②设计计算时忽略通廊侧壁土的摩擦影响。
③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按天然重度取值。
假定,结构顶面至地面的距离h=2.5m,地面超载q1=10kPa,通廊内设施的等效均布荷载标准值q2=14kN/m2,钢筋混凝土的重度为25kN/m3,地下水位标高为-1.5m。①层粉土的静止土压力系数k0=0.45,按水土分算考虑。试问,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时,结构外墙面A点所承受的侧向压力标准值eA,k(kPa)、结构底板标高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pk(kPa),分别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不考虑地下通廊空腔对水浮力的影响。
本题解析: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7.3条,静止土压力公式为:e0=k0γh,因此,土压力eA,0=k0γh=0.45×(10+18.2×1.5+8.2×3)=27.855kPa,水压力pA=γwh=10×3=30kPa,eA,k=27.855+30=57.855kPa。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地下通廊,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及地层分布如题图所示。
提示:①通廊基础施工完成后用原状土回填,回填土物理力学指标与原状土相同。
②设计计算时忽略通廊侧壁土的摩擦影响。
③地下水位以下土的饱和重度按天然重度取值。
假定,地面超载标准值q1=15kPa,结构施工完成且基坑回填三个月后,开始安装通廊内设施,通廊内设施的等效均布荷载标准值q2=10kN/m2。抗浮设计水位取±0.00m。抗浮验算时,钢筋混凝土的重度取23kN/m3。基坑回填后,不再采取降水措施,为了保证结构施工和使用安全,项目要求抗浮稳定安全等级不少于1.1。试问,结构顶面与地面的最小距离h(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可不进行局部抗浮验算。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4.3条,对于简单的浮力作用情况,基础抗浮稳定性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Gk为建筑物自重及压重之和(kN);Nw,k为浮力作用值(kN)。
本题中:
Gk=γGV1+γV2=23×[7×(2.95+0.35+0.4)-(2.95×3)×2]+18.2×h×7=188.6+127.4h
Nw,k=γwV=10×7×[(2.95+0.35+0.4)+h]=70h+259
代入上式可得:,解得:h≥1.91m,故B项最为接近。
某山区工程,根据规划及建设的需要,设计地面标高±0.00比现状地面高7m,场地需要进行大面积填土,其典型地基土层分布及剖面如题图所示。
假定,条件同题10,单层仓库采用填土地坪,桩基周围存在20kPa的大面积堆载,新近填土重度为18kN/m3,负摩阻力系数ξni=0.35,正摩阻力标准值qs1k=40kPa。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估算单桩在填土中由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4条,由表5.4.4-2及注可得: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0≥7m;持力层为岩石时,桩的中性性点深度ln=l0≥7m;由式(5.4.4-2)可得:
由式(5.4.4-1)可得:
取qsin=35.35kPa。
由式(5.4.4-3)可得:
某山区工程,根据规划及建设的需要,设计地面标高±0.00比现状地面高7m,场地需要进行大面积填土,其典型地基土层分布及剖面如题图所示。
假定,根据现场条件,本工程决定采取先完成填土、再大面积强夯处理的方案,要求强夯后场地标高尽量接近±0.00,并要求整个回填土深度范围得到有效加固,填料采用粉质黏土。从强夯施工单位获悉,基本相同的场地,填料采用相同的粉质黏土,单击夯击能E=4000kN·m时,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可达6.9m,平均夯沉量为1.2m。试问,在进行试夯设计、选用夯机设备时,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预估的设备应具备的最小单击夯击能E(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6.3.3条及题目要求,强夯处理深度h≥7+1.2=8.2m,查表6.3.3-1,粉质黏土,h=8.2m时,单击夯击能E=8000kN·m。
某山区工程,根据规划及建设的需要,设计地面标高±0.00比现状地面高7m,场地需要进行大面积填土,其典型地基土层分布及剖面如题图所示。
假定,本工程以抛填开山碎石混合粉质黏土处理地基,填土层松散,填土上需要建设一单层仓库,仓库柱基采用一柱一桩的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桩直径800mm,桩顶标高为-2.0m,以较完整的中分化砂岩为持力层,桩嵌入中风化砂岩1200mm,泥浆护壁成桩后在桩底注浆。试问,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单桩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Qr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3.9条,表5.3.9注1,frk=8MPa为极软岩;hr/d=1.2/0.8=1.5,查表5.3.9,ζr=(0.95+1.18)/2=1.065;泥浆护壁成桩后注浆,ζr应取表列数值的1.2倍,ζr=1.065×1.2=1.278;由式(5.3.9-3)可得:Qrk=ζrfrkAp=1.278×8000×(π/4)×0.82=5139kN。故选择C项。
某山区工程,根据规划及建设的需要,设计地面标高±0.00比现状地面高7m,场地需要进行大面积填土,其典型地基土层分布及剖面如题图所示。
假定,本工程采用振动碾压法分层对填土进行庄实,填土采用当地的粉质黏土,该粉质黏土的相对密度ds=2.71,最优含水量ωop=20%,填土采用分层施工分层压实。在距离设计地面标高±0.00以下2m的A点,经取样检测粉质黏土的干密度为1.52t/m3。试问,A点土的压实系数λc,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本题解析:
(1)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3.8条,对于粉质黏土,经验系数η=0.96,则由式(6.3.8)可得最大干密度为: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3.7条表6.3.7注1:压实系数(λc)为填土的实际干密度(ρd)与最大干密度(ρdmax)之比。即
某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所有墙肢纵向钢筋均由偏心受压极限承载力状态控制,其中某一字形墙肢W1截面尺寸bw×hw=250mm×5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HRB400级,as=as′=200mm,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墙肢轴压μN=0.45。假定,墙肢W1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且控制截面配筋的弯矩设计值M=10500kN·m、轴力设计值N=2500kN,采用对称配筋,纵向受力钢筋全部配置在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范围内,墙肢处于大偏心受压状态。试问,该墙肢一端约束边缘构件阴影范围纵向钢筋的最小截面面积As(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①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作答。
②已知Mc=13200kN·m,Msw=1570kN·m。
本题解析:
(1)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8条第2款,γRE=0.85;由抗震设计时的式(7.2.8-2),即
可得:
解得:As≥1318mm2。
(2)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7.2.15条。
②查表7.2.15,二级一字墙,μN=0.45>0.4,lc=0.2hw=0.2×5000=1000mm,hc=lc/2=500mm。
②根据第2款,二级,As≥1.0%×250×500=1250mm2<1318mm2,且不应少于6Φ16(As=1206mm2)的钢筋,因此,按As≥1318mm2进行设计。故选择C项。
某高速公路上的立交匝道桥梁,位于平面直线段,上部结构采用3孔跨径30m的简支梁。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梁全宽10m,行车道净宽9m,为单向双车道。下部结构^0#、3^#为埋置肋板式桥台,1^#、2^#为盖梁中墩,桥台与中墩下采用带承台的桩基础;两桥台处的桥面设置伸缩缝,两中墩处的桥面采用连续构造,形成3×30m的一联桥。
每片主梁端部设置一块矩形板式橡胶支座,即桥台处设3块、中墩盖梁顶面处设6块。每块橡胶支座规格相同,橡胶支座尺寸为350×550×84mm(纵桥向×橫桥向×总厚度),其中橡胶支座的橡胶层总厚度为60mm。为简化计算,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径均按30m计,中墩高度已包含盖梁高度。
已知,桥台顶面的抗推刚度可取无穷大,1^#、2^#中墩盖梁顶面处的纵桥向抗推刚度分别为k1=35000kN/m、k2=21000kN/m,一块橡胶支座的纵桥向抗推刚度kz=3850kN/m;上部结构温度变形零点距1^#墩中线14m,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取0.00001(1/C)。桥梁总体布置图和尺寸如题图所示(单位:mm)。
立面图
中墩断面图
在桥台处设置的桥面伸缩缝装置,拟采用模数式单缝,其伸缩范围介于20mm~80mm之间,即总伸缩量为60mm,最小工作宽度为20mm。经计算,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梁体缩短量;汽车制动引起的开口量和闭口量相等,即;伸缩装置的伸缩量增大系数β=1.3;假定,伸缩装置安装时的温度为25℃,在经历当地最高、最低有效气温时,温降引起的梁体缩短量最大值,温升引起的梁体伸长量最大值;不用考虑地震等因素影响。试问,伸缩缝安装宽度或出厂宽度(单位: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本题解析:
(1)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8.8.2条,由式(8.8.2-5)可得:
由式(8.8.2-6)可得:
(2)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8.8.3条,[Bmin+(C-C-)]=[20+(60-44.72)]=35.28mm;(Bmin+C+)=(20+14.95)=34.95mm,伸缩装置安装宽度在两者之间取用,故选择D项。
某高速公路上的立交匝道桥梁,位于平面直线段,上部结构采用3孔跨径30m的简支梁。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桥梁全宽10m,行车道净宽9m,为单向双车道。下部结构^0#、3^#为埋置肋板式桥台,1^#、2^#为盖梁中墩,桥台与中墩下采用带承台的桩基础;两桥台处的桥面设置伸缩缝,两中墩处的桥面采用连续构造,形成3×30m的一联桥。
每片主梁端部设置一块矩形板式橡胶支座,即桥台处设3块、中墩盖梁顶面处设6块。每块橡胶支座规格相同,橡胶支座尺寸为350×550×84mm(纵桥向×橫桥向×总厚度),其中橡胶支座的橡胶层总厚度为60mm。为简化计算,边跨与中跨的计算跨径均按30m计,中墩高度已包含盖梁高度。
已知,桥台顶面的抗推刚度可取无穷大,1^#、2^#中墩盖梁顶面处的纵桥向抗推刚度分别为k1=35000kN/m、k2=21000kN/m,一块橡胶支座的纵桥向抗推刚度kz=3850kN/m;上部结构温度变形零点距1^#墩中线14m,混凝土线膨胀系数取0.00001(1/C)。桥梁总体布置图和尺寸如题图所示(单位:mm)。
立面图
中墩断面图
已知一片边梁梁端的恒载反力标准值为949.1kN,计入冲击系数的活载反力标准值为736.8kN,支座抗剪弹性模量Ge=1.2MPa,支座与混凝土接触面的摩擦系数μ=0.3。假定,支座顶面、支座底面均设置垫石,计算时不考虑纵横坡产生的支座剪切变形,不考虑支座到梁端距离的影响。上部结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及体系的整体温降作用效应,按总计降温50℃作用于3#桥台;作用于此边梁处一块支座上的汽车荷载制动力标准值为27kN。试问,关于3#桥台处边梁支座抗滑稳定性的验算结果,与下列哪种情况相符?( )
本题解析: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第8.7.4条,Ag=350×550=192500mm2,Δ1=αΔtx3=0.00001×50×(16+30)=0.023m=23mm。
①不计汽车制动力时:
μRGk=0.3×949.1=214.7kN
抗滑稳定满足。
②计入汽车制动力时:
μRGk=0.3×(949.1+0.5×736.8)=395.25kN
抗滑稳定满足。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04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10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51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58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56次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50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62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57次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84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2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