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1-18 14:14
扫码用手机做题
判断下列的一些论点,其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小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3倍,这类结构属于平面扭转规则类型
(B)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大于相邻上一楼层的65%时,此类结构属于竖向规则类型
(C) 计算楼层的最大弹性层间位移时,可不计入扭转变形
(D) 现浇混凝土刚性楼、屋盖建筑,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可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
本题解析: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3.4.2-1知,答案(A)错误。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3.4.2-2知,答案(B)错误。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5.1条知,答案(C)错误。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2.6条第1款知,答案(D)正确。
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主张,其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 对竖向荷载沿平面均匀分布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平面中部
(B) 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各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乘以大于1.0的增大系数采用
(C) 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剪力墙构成的某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D) 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当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仍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
本题解析: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8.1.7条第1款,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答案(A)错误。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2.7条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2.6条,答案(B)错误。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1.2条第2款,答案(C)正确。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8.1.3条,答案(D)错误。
某高层建筑,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建筑俯视平面和剖面如图所示。抗震计算时,不计入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和基础传下来的竖向力值Nk=165900kN作用于基础底面形心位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9600kN,其在地下一层顶产生的倾覆力矩MEk=396000kN*m。确定基础宽度时,若不考虑地下室周围土的侧压力,基底反力呈直线分布,地基承载力验算满足规范要求,试问,在图所示水平地震作用下,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关于基底应力状态限制要求的基础最小宽度BJ(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5 (B)16 (C)17 (D)18
本题解析:
建筑高宽比=H/B=58.4/14=4.17>4,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6条,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倾覆力矩为MEk0=MEk+FEkD=(396000+9600x4.0)kN*m
某截面尺寸为300mmx3700mm的剪力墙连梁,如图所示,hb0=660mm,净跨ln=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W0;纵筋采用HRB335级钢(,fy=300N/mm2),箍筋和腰筋采用HPB235级钢(Φ)。抗震等级为一级。
按8度抗震设计时,假定调整后的连梁剪力设计值达到按其截面尺寸控制所允许承担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大值,作用在连梁上的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忽略不计,连梁两端弯矩(相同时针方向)。连梁上、下部配置的纵向钢筋相同,试问,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的关于连梁强剪弱弯的要求前提下,该连梁上、下部纵向钢筋面积As(mm2)按下列何项配置时,连梁所能承担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最大?
提示:βcfcbbhb0=3781.8kN。
②由弯矩Mb,计算连梁上、下部纵筋时,按下式计算钢筋面积:=0.75。
(A)982 (B)1473 (C)1620 (D)2367
本题解析:
跨高比=1500/700=2.1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表4.7.2,连梁受剪状态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85。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式(7.2.23-3),按连梁截面尺寸控制所允许承担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大值为=667.4kN
某截面尺寸为300mmx3700mm的剪力墙连梁,如图所示,hb0=660mm,净跨ln=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W0;纵筋采用HRB335级钢(,fy=300N/mm2),箍筋和腰筋采用HPB235级钢(Φ)。抗震等级为一级。
已知连梁上、下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均不大于2%,钢筋直径均不小于20mm,试问,该连梁箍筋和腰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最低构造要求且配筋量最少?
提示:梁两侧纵向腰筋为Φ10@200时,其面积配筋率=0.262%;梁两侧纵向腰筋为Φ12@200时,其面积配筋率=0.377%。
(A) 箍筋Φ8@100,腰筋Φ10@200
(B) 箍筋Φ10@100,腰筋Φ10@200
(C) 箍筋Φ10@100,腰筋Φ12@200
(D) 箍筋Φ12@100,腰筋Φ12@200
本题解析:
解答:抗震等级为一级,6d>100mm。
连梁需满足下列构造: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2.26条第2款和表6.3.2-2,箍筋最小直径为Φ10,最大间距为100mm,答案(A)采用箍筋Φ8@100,错误。
连梁跨高比=1500/700=2.14答案(C)、答案(D)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构造要求,其中答案(C)配筋量少,答案(C)正确。
某偏心受压单肢剪力墙,位于非底部加强部位,矩形截面尺寸为200mmx1400mm,hw0=1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fc=19.1N/mm2,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βc=1.0);抗震等级为一级,剪跨比λ不大于2.5。试问,在乘以因短肢剪力墙应考虑的增大系数之前,该墙肢允许承受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最大剪力计算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85。
(A)505 (B)575 (C)625 (D)690
本题解析:
剪跨比λ不大于2.5,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公式(7.2.2-3),剪力墙的截面剪力设计值为
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1400/200=7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7.1.2条第5款,抗震等级一级时,其剪力设计值增大系数为1.4。
该墙肢所能承受的考虑地震作用的剪力最大组合计算值=(808.9/1.4)kN=577.8kN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在该框架结构中,与截面为600mmx600mm的框架中柱相连的某截面尺寸为350mmx600mm的框架梁,纵筋采用HRB335级钢()。试问,该梁端上部和下部纵向钢筋按下列何项配置时,才能全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的构造要求?
提示:下列各选项纵筋配筋率均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3.2条第1、2款要求。
(A) 上部纵筋432+228 (p上=2.38%),下部纵筋428(p下=1.26%)
(B) 上部纵筋925 (p上=2.34%),下部纵筋425(p下=1.00%)
(C) 上部纵筋728 (p上=2.31%),下部纵筋428(p下=1.26%)
(D) 上列答案均不满足相关规程规定的构造要求
本题解析:
纵筋直径32mm>(600/20)mm=30mm,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3.3条第2款,答案(A)错误。
下部与上部纵筋截面面积比4/9=0.44p上=2.31%0.5,
纵筋直径28mm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在该结构中某根截面为600mm x600mm的框架柱,h0=300N/mm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箍筋采用HRB335级钢(fyv=300N/mm2),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为200mm。该柱进行抗震设计时,剪跨比λ=2.5,剪力设计值V=650kN,对应的轴力设计值N=340kN(受拉)。试问,计算所需的非加密区箍筋面积Asv(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①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85。
(A)275 (B)415 (C)550 (D)665
本题解析:
偏心受拉时,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式(6.2.9-2):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该框架结构首层某根框架边柱轴压比不小于0.15。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该柱的同方向柱底端弯矩标准值为:恒荷载作用下MDk=190kN*m;活荷载作用下MLk=94kN*m;水平地震作用下MEK=133kN*m。若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活荷载组合值系数为0.5,试问,抗震设计时该柱底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kN*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645 (B)690 (C)725 (D)965
本题解析: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1.3条,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弯矩效应
MG=(190+0.5x94)kN*m=237kN*m
由《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6.3条和表5.6.4,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为:
M组合=(1.2x237+1.3x133)kN*m =457.3kN*m
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2.2条,弯矩设计值为M=1.5x457.3kN*m=686.0kN*m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箱形基础顶为嵌固端,房屋高度为36.4m。首层层高为4.0m,2~10层层高均为3.6m。该房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沿该建筑物竖向框架结构的层刚度无突变,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分布均匀。已求得首层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ξy=0.45。1~3层柱截面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筋均相同。按实配钢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边柱、中柱的受剪承载力分别为:边柱Vcua1=678kN,中柱Vcua2=960kN。罕遇地震作用下首层弹性地震剪力标准值为36000kN。试问,下列何项主张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作答。
(A) 不必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B) 需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且必须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C) 通过调整柱实配钢筋Vcua1和Vcua2增加5%后,可不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D) 可采用弹塑性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将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弹性分析的层间位移乘以增大系数1.90
本题解析: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2条第1款,结构需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答案A错误;
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3条第1款,答案(B)错误;
通过调整首层柱实配钢筋边柱、中柱受剪承载力增加5%后:
ξy=1.05x0.450=0.4731~3层柱截面及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相同,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5.3条第1款和表5.5.4,弹塑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为1.90。答案(D)正确。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90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97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34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32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62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