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1-18 08:08
扫码用手机做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6-33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结构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Evk最接近于( )kN。
本题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3-2002、J186-2002),查表3.3.7 -1可知,9度,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max=0.32;则根据第3.3.14条,9度抗震设计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vmax=0.65αmax,结构等效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Geq=0.75GE,则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vk=αvmaxGeq=0.65αmax×0.75GE=0.65×0.75×0.32×[9×(12500+0.5×2100)+ (13050+0.5×2100)]=21224kN
如图所示,在Ⅲ类场地上建一座高为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设防烈度为7度,远震,Tg=0.55s,烟囱自重的标准值Gk=18738.8kN,筒身的重心C距基石出顶面H0=37.7m。
试问烟囱的第一周期T1最接近于( )s。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如图所示,在Ⅲ类场地上建一座高为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设防烈度为7度,远震,Tg=0.55s,烟囱自重的标准值Gk=18738.8kN,筒身的重心C距基石出顶面H0=37.7m。
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α1=0.02124。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最接近于( )kN。
本题解析: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02124×0.85×18738.8=338.31kN,则地震剪力V0=FEk=338.31kN。
如图所示,在Ⅲ类场地上建一座高为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设防烈度为7度,远震,Tg=0.55s,烟囱自重的标准值Gk=18738.8kN,筒身的重心C距基石出顶面H0=37.7m。
假定该烟囱的基本周期为2.5s,试确定与之相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本题解析:
如图所示,在Ⅲ类场地上建一座高为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设防烈度为7度,远震,Tg=0.55s,烟囱自重的标准值Gk=18738.8kN,筒身的重心C距基石出顶面H0=37.7m。
房屋顶部侧移最接近于( )mm。
本题解析:
某单层工业厂房,厂房柱距12m,采用工字形截面的实腹式钢吊车梁。设置有两台Q=25/10t的软钩桥式吊车,吊车每侧有两个车轮,轮距4m,最大轮压标准值Pk,max=279.7kN,横行小车质量标准值Q1=73.5kN,吊车轨道高度hR=130mm
假定吊车为重级工作制时,作用在每个车轮处的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最接近于( )kN。
本题解析:
若吊车为重级工作制,则其横向水平荷载取《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2001)(2006年版)规定的惯性力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规定的卡轨力中的大值。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第3.2.2条式(3.2.2),每个轮压处横向水平力标准值为:
Hk=αPk,max=0.1×279.7=27.97kN。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5.1.2条第2款,Tk=8.0kN,取大值为28.0kN。
某单层工业厂房,厂房柱距12m,采用工字形截面的实腹式钢吊车梁。设置有两台Q=25/10t的软钩桥式吊车,吊车每侧有两个车轮,轮距4m,最大轮压标准值Pk,max=279.7kN,横行小车质量标准值Q1=73.5kN,吊车轨道高度hR=130mm
当吊车为中级工作制时,作用在每个车轮处的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最接近于( )kN。
本题解析:
中级工作制吊车,只考虑由《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规定的惯性力。根据该规范第5.1.2条第2款,软钩吊车额定起重量为16~50t时,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应取横行小车重量与额定起重量之和的10%,并乘以重力加速度。则可得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为:
一单层平面框架(图),由屋顶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D点柱顶弯矩标准值MDgk=50kN·m。
由屋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Dgk=30kN·m,则D点的弯矩设计值MD,最接近于( )kN·m。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3条,可变荷载效应及永久荷载效应下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分别计算如下:
当为屋顶均布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D=1.2×50+1.4×30=102kN·m;
当为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D=1.35×50+1.4×0.7×30=96.9kN·m<102kN·m。
故该效应组合由屋顶均布活荷载效应控制,即MD=102kN·m。
一单层平面框架(图),由屋顶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D点柱顶弯矩标准值MDgk=50kN·m。
由桁架上永久荷载、活荷载和吊车荷载产生的柱脚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 )kN·m。计算时对效应的组合不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4条的简化规则。
本题解析:
屋面活荷载及吊车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均是ψ=0.7。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4条,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分别为:
①当属屋面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A=1.2×50+1.4×30+1.4×0.7×60=160.8kN·m;
②当属吊车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A=1.2×50+1.4×60+1.4×0.7×30=173.4kN·m>160.8kN·m。因此本题是吊车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产生最大柱脚弯矩设计值。
一单层平面框架(图),由屋顶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D点柱顶弯矩标准值MDgk=50kN·m。
现尚需计及如图所示由风荷载产生的D点弯矩标准值MDwk=25kN·m,由此算得D点组合后的弯矩设计值MD最接近于( )kN·m。(不采用简化规则)
本题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年版)第3.2.3条,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分别为:
当按屋顶均布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ψe=0.6):
MD=1.2×50+1.4×30+1.4×0.6×25=123kN·m;
当按风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屋顶均布活荷载的组合值系ψe=0.7):MD=1.2×50+1.4×25+1.4×0.7×30=124.4kN·m;
当按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
MD=1.35×50+1.4×0.7×30+1.4×0.6×25=117.9kN·m。
上述三式计算比较得到:应按风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确定D点弯矩设计值MD,即MD=123kN·m。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90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97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34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32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40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二级
练习次数:139次
试卷分类:结构基础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62次
试卷分类:结构专业考试一级
练习次数:1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