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下面是一教师在执教《关雎》的教学实录的节选片段,请你抓住这段实录的特点,运用语文新课程概念,写一段300字以上的评析文字。
【教学片段】
(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上课之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现在请同学来展示一下预习成果。指名一学生朗读。
(屏幕显示几个重要的词语注音,学生齐读,正音、强化)
师:读准字音,是朗读的第一步,更高的要求是读出节奏。同学们看,这首诗每句话都是四个字,《诗经》里大多数的诗都是四个字一句。大家揣摩一下,四个字一句的应该按怎样的节奏来读。
生:二二。
师:非常好,两个字一顿,或者尾音稍微延长,这样读诗的韵味儿就出来了。
(二)思读,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师:这个小伙子的感情是淳朴的,健康的。求之不得时虽然痛苦但没有难以自拔。求而得之的时候是要让对方快乐,要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所以,孔子说“《关雎》一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屏显)
师:这么完整而优美的爱情故事,古代人在传唱,现代人也在唱。刚才上课之前老师在放的就是现代人谱曲的《关雎》。旋律优美动听,可是,我找了好几种版本的MV都不满意,没有表现出我从诗句里感悟到的美。因此,我今天想重拍。
(学生满脸疑惑和兴奋,七嘴八舌地议论)
师:应该拍哪几组画面呢?我想,优美的爱情故事一定发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所以,老师先来策划第一组镜头,也是最简单的。
师:我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和“参差荇菜”这几句,想象出这样的环境:在湛蓝的天空下,有一条玉带似的河流,流水缓缓流淌,泛着清波。河中长短不一的荇菜随着水流柔柔地漂荡。河中的沙洲上,芳草萋萋,成双成对的雎鸠在快乐地游玩嬉戏,不时还在关关地呜叫,一高一低,相互应和着。
师:就在优美的环境中,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出现了呢?她在做什么呢?下面该同学们了。
生:一个文静美好的姑娘。
生: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衣服.头发是束起来的。
生:头发长长的,应该是松松地披在肩上,只在发尖处轻轻地扎了一下。
生:她在采荇菜。
师:下面好像该拍小伙子了。
生:小伙子穿着一袭白衣,在河边看书,突然看到这位采荇菜的姑娘,书一下掉在了地上。
师:(笑)这就是一见钟情了。
生:我觉得还要拍。夜深人静的时候,月亮已经升得很高了,小伙子还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生:我还想拍姑娘跟小伙子一起,还是在他们相遇的小河边,小伙子在弹琴,姑娘在听,或者唱歌。
师:这样拍出来的MV一定是唯美的。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我们感悟到了这首诗景美、人美、情美(学生跟老师一起很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依次屏显)
师:景美、人美、情美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词语、句子以及诗歌特有的表现方式中体悟到的,所以,应该还有一美——“文关”(屏显)
(三)品读,鉴赏艺术手法,读出美感。
师:请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味《关雎》的文美。
(屏显全诗,几个词语标注成蓝色)
学生读蓝色词语:关关、窈窕、参差、辗转
师:“关关”是叠词.“参差”声母相同叫“双声”,“窈窕”韵母相同叫“叠韵”,“转”声韵母都
相同叫“双声叠韵”。大家再自由地读一读,感觉有什么效果。
生:有音乐感。
师:对,《诗经》里常用双声叠韵和叠词,既好听又生动。(屏显双声叠韵叠词的作用)
(学生读)
师:(屏显《关雎》)请同学们读标注为红色的诗句,说说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句子几乎是一样的,只换了一个字“流”“采”“笔”。
师:找得很准!这样的句子叫“重章叠句”,又好读又好背。反复吟唱,强化了感情,突出了主题,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现代歌曲里还在用。
(学生读重章叠句的作用)
师:经过这样的品读,我们终于感悟出了《关雎》的魅力。(屏显,师生齐读)《关雎》一诗,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生配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