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卷面总分:29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29题 练习次数:100次
单选题 (共24题,共24分)
1.

使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最重要的技术是(  )。

  • A. 人工授精
  • B. 细胞培养
  • C. 胚胎分割移植
  • D. 显微注射技术
标记 纠错
2.

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 A. 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 B. 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 C. 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 D. 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标记 纠错
3.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仅),如图3。左图为实验示意图,右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 A. a
  • B. b
  • C. c
  • D. d
标记 纠错
4.

在资源和空间有限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图4是某种藻类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 A. 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 B.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 C. 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D. 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标记 纠错
5.

图1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 A. 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B. 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
  • C. 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
  • D. 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酶活性降低有关
标记 纠错
6.

分析柱形图可知,随温度的降低呼吸强度也降低,在每一温度下。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大,即光照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其抑制作用不同。番茄果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由题图看出8℃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时大,即抑制作用更强,B正确。由图可看出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更低,但黑暗条件下比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高,所以黑暗条件下不利于果实的储存,C错误。呼吸过程是酶促反应。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D正确。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 A. 图①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 B. 图②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C. 图③所示的时期,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
  • D. 图④所示的时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量加倍
标记 纠错
7.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 B. 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 C. 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
  • D. 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
标记 纠错
8.

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  )。

  • A. 遗传物质
  • B. Trna
  • C. mRNA
  • D. rRNA
标记 纠错
9.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 A. ②③⑦
  • B. ①②③⑦
  • C. ①②③⑦⑧
  • D. ①②③⑥⑦⑧
标记 纠错
10.

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自由扩散(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 A. 甲运输被促进
  • B. 乙运输被促进
  • C. 甲运输被抑制
  • D. 乙运输被抑制
标记 纠错
11.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 B. 用低倍镜观察不到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 C. 观察叶片细胞的叶绿体时,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 D. 甲基绿染色可使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绿色
标记 纠错
12.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果树,饲养着家禽、家畜等。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原理,可以有效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下列措施不属于此项原理的是(  )。

  • A. 圈养家畜,散养家禽
  • B. 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 C. 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问,提高产蛋率
  • D. 人工控制作物光周期,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
标记 纠错
13.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标记 纠错
14.

下列关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浓度与人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当某人在数小时内不进食时,胰脏就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 B. 高浓度的胰高血糖素会刺激肌肉细胞从血浆中吸收葡萄糖
  • C. 高浓度的胰岛素刺激肝脏分泌葡萄糖
  • D. 在肠系统中大量的葡萄糖从食物中转运入血浆时,胰脏就会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
标记 纠错
15.

图5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 A. I-2和I-4必须是纯合子
  • B. 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 C. 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 D. 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标记 纠错
16.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 B. 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 C. 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 D. 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标记 纠错
17.

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下列性状的控制与此相符的是(  )。

  • A. 直发与卷发
  • B. 镰刀型的红细胞
  • C. 豌豆的皱粒
  • D. 囊性纤维病
标记 纠错
18.

图6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 A. 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率不足10%
  • B. 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
  • C. 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和食草动物构成群落
  • D. 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
标记 纠错
19.

图7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 A. 甲是绿色植物,丙是肉食动物
  • 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 C. 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不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 D. 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标记 纠错
20.

下列教学情境中,运用了科学史教学策略的是(  )。

  • A. 带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动物园观察脊椎动物特征
  • B. 利用概念图归纳细胞相关概念
  • C. 采用故事讲述的方式讲解光合作用探究历程
  • D. 讲解无土栽培技术
标记 纠错
21.

教师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时,通过介绍显微镜发明的过程,自然的导入新课。这种导人方式是(  )。

  • A. 复习导入
  • B. 故事导入
  • C. 直观导入
  • D. 事例导入
标记 纠错
2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研究某一课题时,往往不单独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下列方法中最基础的研究方法是(  )。

  • A. 观察法
  • B. 调查法
  • C. 行动研究法
  • D. 实验法
标记 纠错
23.

教师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学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评价称为(  )。

  • A. 配置性评价
  • B. 效标参照评价
  • C. 常模参照评价
  • D. 诊断性评价
标记 纠错
24.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边讲授教学内容,一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或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属于哪种实验教学 (  )

  • A. 探究性实验
  • B. 验证性实验
  • C. 伴随教授实验
  • D. 模仿式实验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5题,共5分)
25.

(1)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接受光照,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_________被染成__________,被染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由此可知,玉米属于__________植物,小麦属于植物。(9分)(2)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知: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__________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__________种,即__________。(6分)

标记 纠错
26.

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8所示.

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预测试卷,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名师预测卷4

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8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 __________ 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 __________ 小鼠,理由是__________。(6分)(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__,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4分)(3)杂交瘤细胞中有__________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__________条。(3分)(4)未融合的8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__________。(2分)

标记 纠错
27.

材料:

以下是某高中生物教师的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

《稳态与环境》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

过程一:

设问:“人类能否在生物圈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 ”

利用多媒体播放“美国的‘生物圈2号’实验”影像资料。(内容简介:为了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的试验,美国花费2亿美元建造了完全封闭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8名科学家和家人入住以后,科学家们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养鸡养鸭,耕种收获……1年以后,科学家们不得不提前搬出实验室……)

过程二:

提问:看完影像资料,你会联想到哪些有关的生物学知识 哪些问题有探讨的价值 把你认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可能提出这些问题,如①“生物圈2号”模拟的是什么 生物圈1号呢 ②讨论“生物圈2号”与地球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不同 ……)

过程三:

学生分组讨论

过程四:

教师进一步设疑: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一系列原因是什么 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后果 我们应怎样去解决这点问题 美国宇航局人类2030年移居月球有可能实现吗 ……

过程五:

教师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问题:

(1)请分析该生物老师的教学运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8分)

(2)该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过程的实施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12分)

标记 纠错
28.

材料:

以下是某教师关于“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把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准备各种糖(少量)不得少于五种,鼓励种类越多越好,意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参与并查阅资料了解糖的知识,为课堂上能轻松地突破难点作好铺垫,同时也为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糖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阅读教材“细胞中的糖类”的内容,并归纳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谈话、自学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准备的各种糖进行归类,并能说出每种糖在生物体细胞中的作用。对完成得快而且好的小组,教师给全组同学在发展性评价的学习情感、态度和个性化评价栏中记录为A一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积极完成任务。

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 运用这种教学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0分)

(2)在教授材料中的内容时,除该教师采取的策略之外,还可采用哪些教学策略 举出两种

(10分)

标记 纠错
29.

请根据下列《有氧呼吸》一节内容,回答问题,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部分)。

有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体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很多种与有氧呼吸的有关的酶.

一般地说,线粒体均匀地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往往可以定向地运动到代谢比较旺盛的部位。肌细胞内的肌质体就是由大量变形的线粒体组成的.肌质体显然有利于对肌细胞的能量供应。

概括的说,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氧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对比,有氧呼吸具有不同的特点。有氧呼吸是在温和的状态下进行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将存在ATP中。

生活和生产中,有许多应用有氧呼吸原理的例子。

(1)设计这节内容的教学目标。(12分)

(2)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的时机。(18分)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问答题
25 26 27 28 29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