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三支一扶三支一扶申论->2021年三支一扶人员招聘《申论》模拟考试5

2021年三支一扶人员招聘《申论》模拟考试5

卷面总分:5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5题 练习次数:118次
问答题 (共5题,共5分)
1.

给定资料:

  在过去,许多民间艺术是作为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由师傅长期对徒弟口传心授进行传承,但这种“耗时大、收益低”的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由于历史机遇、工艺复杂、流传区域狭小、造价高昂等原因,武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没落。

  湖北大鼓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明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薪火相传,最关键的一环在于人,选择合适的接班人,让他们将技艺代代相传,才能发扬光大。其次,艺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表演才能赢得观众喜爱。

  武汉市木雕船模工艺传承人龙从发说,木雕船模工艺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最多时我带了70多名徒弟,然而他们中大多数现在都转行了,剩下不过6人,时代的变迁、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传统手工艺。”

  武汉市群艺馆馆长王志武说,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可是至今为止,许多地区并没有制定相应地方性法规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呼吁各地尽快出台此类地方性法规,避免民间艺术因缺乏政府支持而走向消亡。

给定资料3:

  马尾绣是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是水族地区一种现存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被称为刺绣的“活化石”,流传于贵州省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一带。水族马尾绣省级传承人宋水仙说,水族马尾绣工艺精湛独特,是很早以前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有几千年的历史。她家传深厚,希望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现在除了教女儿和儿媳妇做马尾绣,她也有不少徒弟,其中有些人的绣功甚至已经超过了她本人。

  现在,三都县正在通过商业生产性的保护来促进马尾绣技艺的恢复与传承。三都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负责人潘瑶介绍说,国家拨款75万元用于马尾绣的保护与传承,目前县里通过组织培训和马尾绣工艺品制作,努力将这份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技艺传承下去。

  然而,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样,马尾绣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宋水仙说,“我的梦想就是有人给我们做一些衍生品,我们只会绣嘛,衍生品就要适应很多人,才能有销路是不是?我下面的人我可以带动他们,但是我上面的这一块我真的是有困难。文化不能沟通,而且我们是60年代的人,现在说话的名词都不一样了,我们怎么说呢?就是讲同样的道理,由于现在用的语言不一样了,我们要是用从前那样的话语,就太老土,根本不能跟外面的人接触,这不是缺乏一个链条吗?所以我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我做我的绣品,有人来给我做其他的这一块,我就满意了。”

  而在潘瑶看来,现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问题,则是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困难也是不同的。她说,马尾绣作为一项民族传统美术工艺品,其艺术价值的开发拥有很大的潜力,而水族的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文字),则面临着传承断层甚至是失传的危险,“国家对非遗这块,从去年前年提出的是生产性保护。什么叫生产性保护,让它和市场接轨,在发展中来传承,又在传承中来发展。像水书一样,因为它产品很少,而且它传承的环境又萎缩了,所以现在掌握水书的人会越来越少。”

  潘瑶说,根据2012年进行的一项普查,现在能够熟练掌握水书的水书先生,大概不足50名,而唯一的省级传承人杨胜帆已经93岁高龄。由于时代变迁,水书的实用性大大下降,现在很多能够习读水书的,更多的是研究者而非当地民众了,而知道怎么正确应用的,更是寥寥无几,“因为水书主要是用于择日,它跟水历也有一定关系。那么你怎么把它用活起来,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离开水它是一个标本,你尽管看它是一条鱼,但它已经没有生命了。”

  事实上,宋水仙和潘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也是贵州乃至全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面临的问题。截至2012年,贵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73项125种,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曲、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9个类别。这其中,既有像茅台酒酿制技艺、苗医药这样经受住市场经济考验蓬勃发展的类型,也有像银饰、蜡染、芦笙制作、吊脚楼营造等具有发展潜力或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类型,还有类似水书这种极有可能被时代发展淘汰、亟须抢救性保护的类型。

  请概括“给定资料~3”中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要求:概括准确、全面,语言简练。不超过300字。

标记 纠错
2.

给定资料:

  2015年起,随着L市“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南川区借助这股东风,以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行动,为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趟了路子”。前段时间,南川区石墙镇楼岭村忙碌起来,他们建立了笋竹合作社,采取“大户+农户”的方式,“一对一”进行技术指导,并与南川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鲜笋收购协议,让荒废的刺黑竹有了“用武之地”。

  和楼岭一样,不少村之所以没能脱贫都是产业散乱造成的,农户单打独斗早就不符合现在发展的需求。因此,南川区探索建立各类生产合作社,批量生产,订单销售,解决农户后顾之忧,以合作经营主导“共富农业”。实践中,他们发现一个合作社还不够大,于是多个合作社又开始“合作”起来,组建了金佛山茶业集团、粮油集团,成立优质粮油、蔬菜、畜禽、笋竹、中药材、茶叶、花卉苗木、休闲农业8个区级产业协会,推进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老板,要5桶菜油。”“老板,再下单5斤老盐菜.还是以前那个地址。”2016年7月11日,在南川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电商平台上,订单客服通知显示不断闪烁,仅当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000元以上。

南川区还联合多部门跟踪服务、多方“护航”,形成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营销联动机制,使农户可以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易,砍掉中间环节,还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增强农户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互联网+”不仅为猕獬桃、老盐菜等系列农产品的营销和农超对接搭起“鹊桥”.更是计农村电商槽根干乡土,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壮大,产业有了规模。可是光有产品还不够,好产品卖不出也是白搭。过去农业产业种、加、销等环节衔接不紧密,产业链不完整,好产品没有好价钱。十年前,南川区农业处在产业链和价格链的最低端,习惯就农业抓农业,这一年来,通过大力延伸农业产业链,该区形成了“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走上一条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转型路。此外,南川区持续推动农旅融合,坚持“一三互动,农旅融合”,加快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突出“十二金钗”大观园建设,着力打造L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我们不仅需要商标品牌,更需要在全市甚至在全国都叫得响的南川农业名牌。”南川区农委主任T说,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南川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的,通过培育南川农产品品牌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南川由政府牵头,已开始重点打造“金佛山”“大观生态园”两个名牌。

  南川区通过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确定了发展优质粮油、商品蔬菜、畜禽三个优势产业和笋竹、中药材、茶叶、烤烟、休闲农业五个特色产业的“三优五特”发展思路。“这‘三优五特’都是建立在南川特色农业资源和气候条件基础上的。”南川区委常委、副区长P说,选准适宜产业,突出重点,南川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踏上了快车道。

  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谈谈L市南川区为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都做了哪些努力。

  要求:简明扼要,表述准确。不超过200字。

标记 纠错
3.

给定资料:

  对于S省Z市利远工艺品公司的负责人L而言,回乡创业是她目前为止做得最正确的决定。由于看中了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这位28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利用自己的英语专业优势,L通过互联网与外商谈好订单后,即刻将订单分给工人,制作加工后出口。仅此一项,L每年能收入10多万元。

  在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Z市,以“文化电商”为关键词的精准扶贫正取得愈发显著的成效。结合本地的传统手工艺、戏曲、美术等非遗资源,Z市的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换,对基层村居负责人大范围培训,普及“互联网+”新概念。通过扶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Z市如今出现了“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扶贫局面。一批贫困村借力非遗传承人的帮扶,形成了传承人群,剪纸、编织等网店遍地开花。

  Z市的做法正在全省推广开来。S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说:“目前S省文化系统正在对全省贫困村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进行登记。先调查村庄附近的非遗资源,然后确定这个村有多少贫困人口、年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致贫。如果贫困人群条件适合或有这个愿望,文化系统负责牵线培训,提高其生活技能。”

  与此同时,2016年年初召开的S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文化扶贫是全省文化系统“十三五”工作的重要任务。从今年开始,S省将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统筹推进文化精准扶贫。S省已连续3年组织开展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活动,2015年,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新收徒5100多人。今后,S省将继续通过非遗保护传承体系,优先把贫困人口纳入非遗传承人群,鼓励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向贫困人口倾斜。

  目前,S省以非遗项目为依托的企业和经营业户达到92118个,年营业收入811.07亿元,利税92.53亿元,从业人员232万余人。S省将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入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发展“非遗衍生品电商”,大力推进“互联网+传统工艺”。

  “给定资料”中介绍,S省Z市的文化扶贫工作成果显著,请你以S省政府办公室的名义,拟定一份《Z市通过文化电商进行文化扶贫工作的成果通报》。

  要求:紧扣资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考虑格式。不超过400字。

标记 纠错
4.

给定资料:

  2017年S市优良天数要达到240天,这意味着“三天里要有两个好天儿”。而2014年S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1天,比2013年减少24天。为力争摆脱空气质量全国后十名的阴影,靠大气环境治理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S市启动“蓝天行动”立下目标:到2017年使优良天数大幅增加,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百姓切身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40天,比2014年增加49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15%,全国排名从后十名上升到中游水平。

  长期以来,S市城市空间发展形态呈现以老城为依托,以内部填空补充,向外圈层式蔓延扩张的模式,形成的是冶金、机械、化工、电器、医药、食品等重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体系,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内。

  作为燃煤占一次能源总量90%以上的老工业城市,S市在采暖季燃煤污染贡献率高达60%,煤烟味儿弥漫在城市上空的局面久久难以消散。因此,压煤减霾、提标换车、防尘降尘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作为重工业基地,S市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加上粗放型管理、发展的模式,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已经积累了一些问题。S市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90%以上,远远高于全国67%的平均水平,而燃油、燃气、用电等清洁能源利用率较低,成为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减轻燃煤污染,必须严格控制煤炭增量,未来燃煤量要有减无增,设立燃煤量红线制度,燃煤总量要大幅度逐年递减。

  截至2015年10月,S市汽车保有量达到170万辆,几乎每5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此外,全市还有公交车近5800辆,营运黄标车21500辆,包括大货车、长短途客车等。这些车辆日行驶距离长、超载又比较严重,加剧了污染物排放。

  S市一个月曾有多达20天的时间首要污染物为PM10,而施工扬尘被认为是PM10的最重要来源。环保专家解释说,5月份天气干燥,风力较大,这使得城市路面上的沙尘和建筑工地扬尘极易升高到空气中,造成污染。比如,在S市某新区,由于路面整修,5月份这里曾经一度“沙随风起”,省环保厅也直接对当地施工情况展开督办。S市曾经要求施工工地必须对裸露路面进行覆盖,驶出工地的车辆也必须先对车轮进行喷淋。不过,在个别施工现场,这些要求并没有被执行。

  全球最大都市之一的日本东京,也饱受过污染之苦,60年代曾烟雾熏天,河流泛臭。日本治污的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绿化,东京有关当局规定,新建大楼必须配备足够量的绿地面积,要求楼顶绿化。东京的绿化不仅种草,还强化要多种树,不但要绿化面积,还追求绿化体积。大量树木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

  日本政府要求重污染企业必须配备脱硫和脱硝设备,小型企业必须安装电除尘设备,同时严格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正常运行。政府还要求日本汽车出厂时必须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同时禁止柴油车和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市,出租车全部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彻底从源头解决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美国对PM2.5的管理重点是严密监控、实时公开、立法规范。他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数以千计的颗粒物检测站点,其中PM2.5参数每小时更新一次。美国环保署及时发布公众易懂的信息,列出了一些小贴士,提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有助于提高空气质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夏天将空调温度稍微调高些,冬天稍微调低点;购买带有“能源之星”标识的家用和办公用设备:在可能的情况下拼车、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

  假如你是S市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让S市更好完成蓝天行动的既定目标,请你根据“给定资料”,草拟一份《S市2017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要求:内容全面,有针对性,条理清楚。不超过500字。

标记 纠错
5.

给定资料:

  “咚咚咚”……下午两点整,锣鼓声响起,鞭炮烟花齐鸣。

  “快划,快划啊”……在九十九湾内河湘桥段,23米长的龙舟在60多名参赛者的奋力划动下,你追我赶,如箭一般驶向终点。

  位于九龙江畔北溪、西溪汇合处的湘桥村,九龙江支流九十九湾从村前流过。九十九湾,顾名思义,弯弯曲曲,可是流经这个小村落时却是笔直的,从北向南,注入九龙江西溪。当地人称这段溪流为湘水,古时人们在溪流上架了一座桥,把被溪流剖为两边的村落连为一体,称为湘桥,而这个村子也被称作湘桥村。在九十九湾河段,每年从农历五月初三到初十,由沿河段村社轮流举办龙舟赛,竞赛地点每天轮换,这项传统到现在有上百年历史了。轮到举办龙舟赛的村社,都要邀请附近村社总共30多支龙舟队参赛。

  湘桥村的龙舟赛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八。根据各村流传下来的传统,湘桥村的龙舟赛与别村的一样,虽为比赛,并没有激烈的角逐,非得排出个一二三名,也只是图个热闹。然而,湘桥村的龙舟赛却以浓烈的氛围、热闹非凡的场景而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湘桥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村中十来座青条石为基、红砖为墙的明清古大厝,临水一字排开,总长达200多米。湘桥村人杰地灵,清杭州同知黄金钟、翰林院检讨黄兰枝、漳州画院首任院长黄稷堂等都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的乡贤俊彦。在有如此深厚底蕴的水乡看龙舟赛,自然有着不同一般的感受,所以,每年到了湘桥赛龙舟的这天,总会吸引八方来客前来看热闹。

  笔直的河道,宽阔的水面,联排的古厝与岸边遍植的榕树、凤凰树、龙眼树倒映水中。水中龙舟争流,岸上人头攒动。而在村中央,又有社戏、舞龙、大鼓凉伞、腰鼓队、锣鼓阵等各色民俗文化表演,棉花糖、捏面人、冰镇四果汤等平时少见的小吃摊也排遍村道两旁,每每龙舟划过,岸上看客人声鼎沸,挥舞旌旗,点燃鞭炮和礼花,舟上的击桨声、鼓声、锣声,与岸上的唱戏声、鼓乐声、小贩吆喝声、鞭炮烟花声交杂一起,震耳欲聋,整个湘桥村沸腾了!这样的热闹场景,几乎不间断地持续了整个下午,直到夕阳西下。

  在这个仅有1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的村子里,黄氏后人聚居于此。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黄金钟辞官回归故里——湘桥,始建“大夫第”。至民国初期,黄氏家族先后建了贡元第、翰林第、进士第等10余座宅第和民居,构成了湘桥黄氏同宗官宅民居古厝群。历经数百年,大部分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宗祠文化,是湘桥宝贵的文化资源。”龙文区文广体局驻村书记黄景林说道。依托这些保存完好的古厝群和文化底蕴,湘桥村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前来考察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湘桥村正结合闽南水乡示范段建设和富美乡村建设重新规划和设计,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景观绿化和相关配套工程,包括对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黄氏古宗祠“七星池”恢复与改造、综合整治及水系连接工程。该村村主任黄志松介绍,改造完成后,湘桥村将依托宗祠文化+古厝群,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开辟乡愁文化旅游路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结合乡村旅游,今年我们将在翰林第开设湘桥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针对村民需求,教授国学、养生等方面的知识。”黄景林介绍,“讲古”这一闽南老少咸宜的传统表演艺术,也将结合当代优秀道德故事重新演绎,在湘桥古祠堂再现。“宗祠本身就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开设国学课、‘讲古’等,既有利于文化普及,又可以形成一道特色的旅游景观。”

  走进湘桥,明清古厝群成排,小桥流水,老榕树下村妇浣衣;古祠堂里听着老人“讲古”,看着少年上国学课,将成为湘桥另一道唤起乡愁的人文风景线。

  湘桥旅游文化节即将开幕,假设你是湘桥村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供志愿者向游客进行解说。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不超过400字。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问答题
1 2 3 4 5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