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公务员省考公务员申论->2007年新疆《申论》真题

2007年新疆《申论》真题

卷面总分:3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3题 练习次数:112次
问答题 (共3题,共3分)
1.

1、国家统计局2004年1月20日公布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当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亿多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2、2004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统计公报》显示,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报增加了有关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情况,与原来的“环境保护”部分组成“资源与环境”,单独作为第十二部分。在公布GDP数据的同时,把环境、资源、生态等变化情况单列出来;由此可看出我们为实现经济增长而在这些方面付出的代价。同时,适当增加了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如科技、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新发展情况等。李德水局长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为此,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做了相应的调整。

3、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别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增长。在这样一份骄人的成绩后面,与令人鼓舞的世界现代史上最成功的奇迹共生共存的还有上述这些画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被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边缘化人群正在遭受着刻骨铭心的痛。两年前,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等专家多次向社会发出警告:因经济发展为中心所引起的严重社会分化与社会排斥,因政治体制不能适应转型而导致的政府治理能力低下,这些均是催生不稳定的有机土壤。

4、2003年底“盘点”的结果表明,与物质财富增长相关的指标增长较快,而与人自身发展有关的“民生性”指标(如:就业、收入增长、消费)则增长很慢。一组“快变量”和一组“慢变量”的强烈反差,说明传统的发展仍在惯性运作,也说明政绩观问题并没有解决。但“五个统筹”的“指挥棒”已经影响到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政绩考评。

5、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后,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才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过去15年中国的GDP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

6、“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并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7、中国人均资源不多,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中国20多年来盛行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8、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院牛文元说,现在的GDP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它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计算在国民财富之中,并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在他看来,现在的GDP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并且只记录了看得见,要以价格化的劳务,对其他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劳务则视而不见。他认为,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

9、2003年GDP增幅创8年新高、已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广东省,已将今年GDP预期增长下调至9%,比上年锐减4.6个百分点。北京、浙江等多个省份考虑将计入环保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深圳也不再以GDP增长考核干部政绩,而更多地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等问题。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善如表示,调低GDP将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避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

10、2004年2月,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干部,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指出,作为综合经济考核指标,仅考虑国内生产总值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一定要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现有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防止任何片面化、绝对化。

1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有关人士在“两会”前夕向新华社记者透露,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正在加紧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中国将首先对能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实物量”的增减情况进行统计,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2、2003年,中国遭遇了严重的“非典”疫情,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暴露元遗。经济中出现的过热现象同样令人担忧;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渡扩张,导致能源、原材料供应频频告急;新一轮“圈地运动”使土地资源大量减少,对粮食安全也构成威胁。

13、2003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会议强调,发展要处理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请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标记 纠错
2.

1、国家统计局2004年1月20日公布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当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亿多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2、2004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统计公报》显示,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报增加了有关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情况,与原来的“环境保护”部分组成“资源与环境”,单独作为第十二部分。在公布GDP数据的同时,把环境、资源、生态等变化情况单列出来;由此可看出我们为实现经济增长而在这些方面付出的代价。同时,适当增加了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如科技、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新发展情况等。李德水局长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为此,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做了相应的调整。

3、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别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增长。在这样一份骄人的成绩后面,与令人鼓舞的世界现代史上最成功的奇迹共生共存的还有上述这些画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被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边缘化人群正在遭受着刻骨铭心的痛。两年前,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等专家多次向社会发出警告:因经济发展为中心所引起的严重社会分化与社会排斥,因政治体制不能适应转型而导致的政府治理能力低下,这些均是催生不稳定的有机土壤。

4、2003年底“盘点”的结果表明,与物质财富增长相关的指标增长较快,而与人自身发展有关的“民生性”指标(如:就业、收入增长、消费)则增长很慢。一组“快变量”和一组“慢变量”的强烈反差,说明传统的发展仍在惯性运作,也说明政绩观问题并没有解决。但“五个统筹”的“指挥棒”已经影响到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政绩考评。

5、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后,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才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过去15年中国的GDP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

6、“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并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7、中国人均资源不多,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中国20多年来盛行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8、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院牛文元说,现在的GDP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它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计算在国民财富之中,并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在他看来,现在的GDP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并且只记录了看得见,要以价格化的劳务,对其他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劳务则视而不见。他认为,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

9、2003年GDP增幅创8年新高、已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广东省,已将今年GDP预期增长下调至9%,比上年锐减4.6个百分点。北京、浙江等多个省份考虑将计入环保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深圳也不再以GDP增长考核干部政绩,而更多地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等问题。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善如表示,调低GDP将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避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

10、2004年2月,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干部,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指出,作为综合经济考核指标,仅考虑国内生产总值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一定要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现有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防止任何片面化、绝对化。

1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有关人士在“两会”前夕向新华社记者透露,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正在加紧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中国将首先对能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实物量”的增减情况进行统计,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2、2003年,中国遭遇了严重的“非典”疫情,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暴露元遗。经济中出现的过热现象同样令人担忧;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渡扩张,导致能源、原材料供应频频告急;新一轮“圈地运动”使土地资源大量减少,对粮食安全也构成威胁。

13、2003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会议强调,发展要处理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不用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标记 纠错
3.

1、国家统计局2004年1月20日公布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数据,当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4万亿多美元,人均1090美元,这是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2、2004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统计公报》显示,2003年中国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6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公报增加了有关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情况,与原来的“环境保护”部分组成“资源与环境”,单独作为第十二部分。在公布GDP数据的同时,把环境、资源、生态等变化情况单列出来;由此可看出我们为实现经济增长而在这些方面付出的代价。同时,适当增加了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如科技、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新发展情况等。李德水局长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为此,国家统计局统计指标做了相应的调整。

3、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仅用一代人的时间,完成了别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增长。在这样一份骄人的成绩后面,与令人鼓舞的世界现代史上最成功的奇迹共生共存的还有上述这些画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被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边缘化人群正在遭受着刻骨铭心的痛。两年前,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等专家多次向社会发出警告:因经济发展为中心所引起的严重社会分化与社会排斥,因政治体制不能适应转型而导致的政府治理能力低下,这些均是催生不稳定的有机土壤。

4、2003年底“盘点”的结果表明,与物质财富增长相关的指标增长较快,而与人自身发展有关的“民生性”指标(如:就业、收入增长、消费)则增长很慢。一组“快变量”和一组“慢变量”的强烈反差,说明传统的发展仍在惯性运作,也说明政绩观问题并没有解决。但“五个统筹”的“指挥棒”已经影响到政府的执政理念与政绩考评。

5、数据显示,1985年至2000年的15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率为8.7%。但如果扣除损失成本和生态赤字,即自然部分的虚数和人文部分的虚数后,这期间中国的“真实国民才富”仅为名义财富的78.2%。这意味着,过去15年中国的GDP实际年均增长率只有6.5%。

6、“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并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如果不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中国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今后的发展”,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说,中国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7、中国人均资源不多,生态环境先天脆弱,中国20多年来盛行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能源浪费大、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8、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院牛文元说,现在的GDP不能完全反映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它将质量好的和坏的产出一视同仁地计算在国民财富之中,并认为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自由财富。在他看来,现在的GDP没有考虑资源的稀缺性与生态的退化,并且只记录了看得见,要以价格化的劳务,对其他对社会非常有贡献的劳务则视而不见。他认为,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

9、2003年GDP增幅创8年新高、已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广东省,已将今年GDP预期增长下调至9%,比上年锐减4.6个百分点。北京、浙江等多个省份考虑将计入环保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深圳也不再以GDP增长考核干部政绩,而更多地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等问题。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善如表示,调低GDP将有利于引导各方面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避免片面追求增长速度。

10、2004年2月,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干部,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指出,作为综合经济考核指标,仅考虑国内生产总值有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一定要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对待现有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防止任何片面化、绝对化。

11、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有关人士在“两会”前夕向新华社记者透露,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正在加紧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中国将首先对能源、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实物量”的增减情况进行统计,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2、2003年,中国遭遇了严重的“非典”疫情,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暴露元遗。经济中出现的过热现象同样令人担忧;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过渡扩张,导致能源、原材料供应频频告急;新一轮“圈地运动”使土地资源大量减少,对粮食安全也构成威胁。

13、2003年10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会议强调,发展要处理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明力。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问答题
1 2 3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