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工程 → 注册岩土工程师 → 岩土专业基础知识->2014注册岩土土木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真题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是观测建筑物垂直变形值的基准,为了相互校核并防止由于个别基准点的高程变动造成差错,沉降观测布设基准点一般不能少于:( )
有关ISO9000国标标准中的质量保证体系,下列正确的是:( )
某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一个塔吊分包商的施工人员因没有佩戴安全带加上作业疏忽而从高处坠落死亡。按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除工人本身的责任外,请问此意外的责任应:( )
下列非我国城乡规划的要求的是:( )
下列不属于招标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在锤击沉桩施工中,如发现桩锤经常回弹大,桩下沉量小,说明:( )
冬季施工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常温搅拌时间:( )
某项工作有三项紧后工作,其持续时间分别为4天、5天和6天,其最迟完成时间分别为第18天、16和14天末,本工作的最迟完成时间是第几天末:( )
进行网络计划“资源有限,工期最短”优化时,前提条件不包括:( )
有关施工过程质量验收的内容正确的是:( )
图示刚架MDC为(下侧受拉为正):( )
图示桁架a杆轴力为:( )
图示梁和常数,固定端A发生顺时针方向角位移θ,则铰支端B的转角(以顺时针方向为正)为:( )
下列哪种情况是钢筋混凝土适筋梁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不具有的:( )
提高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弯曲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中承受和传递横向水平荷载的构件是:( )
建筑钢结构经常采用的钢材牌号是Q345,其中345表示的是:( )
钢框架柱拼接不常用的方法是:( )
下列哪种情况对抗震不利?( )
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承载力验算时,“墙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视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所适用的荷载是:( )
砌体局部受压强度的提高,是因为:( )
下列哪种模量可以代表岩石的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 )
关于地应力的分布特征,海姆(Heim)假说认为:( )
某土样液限ωL=25.8%,塑限ωp=16.1%,含水率(含水量)ω=13.9%,可以得到其液性指数IL为:( )
关于附加应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饱和土中总应力为200kPa,孔隙水压力为50kPa,孔隙率为0.5,那么土中的有效应力为:( )
关于湿陷性黄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对于下图的均质堤坝,上下游的边坡坡度相等,稳定渗流时哪一段边坡的安全系数最大?( )
石灰岩经热变质重结晶后变成:( )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是:( )
形成蘑菇石的主要地质营力是:( )
张性裂隙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以下岩体结构条件,不利于边坡稳定的情况是:( )
下列地质条件中,对风化作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下面几种现象中,能够作为活断层的标志是:( )
下列地层中,能够形成含水层的是:( )
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 )
为取得原状土样,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岩质边坡发生曲折破坏时,一般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
对数百米陡倾的岩石高边坡进行工程加固时,下列措施中哪种是经济可行的?( )
在垂直荷载作用下,均质岩基内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一般情况是:( )
如果无筋扩展基础不能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 )
对于相同的场地,下面哪种情况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沉降?( )
先修高的、重的建筑物,后修矮的、轻的建筑物能够达到下面哪一种效果?( )
对混凝土灌注桩进行载荷试验,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为:( )
对软土地基采用真空预压法进行加固后,下面哪一项指标会减小?( )
复合地基中桩的直径为0.36m,桩的间距(中心距)为1.2m,当桩按梅花形(等边三角形)布置时,面积置换率为:( )
采用堆载预压法加固地基时,如果计算表明在规定时间内达不到要求的固结度,加快固结进程时,不宜采取下面哪种措施?( )
弹性体受拉应力时,所受应力与纵向应变之比称为:( )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 )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为放热反应,并且有两个典型的放热峰,其中第二个放热峰对应:( )
混凝土材料在单向受压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外部应力达到抗压强度的30%左右时,图线发生弯曲,这时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主要是由于:( )
从工程角度,混凝土中钢筋防锈的最经济措施是( )。
地表岩石经长期风化、破碎后,在外力作用下搬运、堆积,再经胶结、压实等再造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为:( )
钢材牌号(如Q390)中的数值表示钢材的:( )
经纬仪的操作步骤是:( )
用视距测量方法求A、B两点间距离,通过观测得尺间距l=0.386m,竖直角α=6°42',则A、B两点间水平距离为:( )
测量误差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它们是:( )
计算图示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节点时,假设螺栓A所受的拉力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