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某单位承包某矿井项目。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安排,主、副井筒施工中,主井提前施工,副井晚施工,井底车场上部的装载硐室安排在主井施工过程中一起施工,以使主、副井同时到底;井筒要穿越有两个含水层,安排采取工作面注浆的方法处理。
由于含水层的涌水相对较大且流速也大,为固结可靠,施工前经相关单位介绍以及技术人员的资料查阅和调研,决定采用一种新型高效黏结剂,即高分子结构的速凝注浆材料作为注浆的辅助材料。结果在注浆施工过程中因该注浆材料的凝结时间太短,又不能熟练调制性能合适的浆液而不能适应施工要求,于是井筒工作面注浆只能重新采用单位已采用的速凝材料与水泥的混合浆液,因为浆液的固结效果不好,加之材料购置及注浆系统的重新布设、准备等问题,耽误了主井井筒的施工。为避免主井筒到底时间的延误,施工单位采取了将装载硐室施工移出关键线路的措施。最终主、副井仍实现了同时到底的要求。
在井底水平的巷道施工前,施工单位为加快施工进度针对原组织措施提出了一些变更的想法,汇总这些想法的内容包括:①增加施工队伍,由原来的4个施工队增加到5个,并且从井筒到底就开始;②主井改绞期仍然保持5个施工队掘砌施工;③井底内、外水仓平行施工,并从水仓入口开始;④采取对头掘进,从中央泵房的吸水井下的配水巷向两个水仓推进;⑤取消主、副井贯通辅助巷和消防材料库巷道的工程内容。
问题:
1.针对高性能速凝注浆材料的使用过程,说明施工单位存在哪方面的问题?说明正确的做法。
2.将装载硐室施工移出关键线路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3.说明装载硐室施工移出关键线路的具体做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4.根据背景资料列举的变更想法,指出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如不可行,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