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职业资格教师资格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密卷题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密卷题

卷面总分:149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149题 练习次数:86次
单选题 (共119题,共119分)
1.

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 )。

  • A. 以实验为基础
  • B. 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
  • C. 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
  • D. 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
标记 纠错
2.

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重点应放在考查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上
  • B. 应注意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的问题,而不宜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
  • C. 应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是强化解答习题的技能
  • D. 评价方式主要包括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评价,不包括活动表现评价
标记 纠错
3.

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 A. 识别
  • B. 认同
  • C. 发展
  • D. 模仿
标记 纠错
4.

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

  • A. 各自孤立地设计
  • B. 先孤立设计、再整合
  • C. 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 D. 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标记 纠错
5.

下列不属于化学课程资源的是(  )。

  • A. 学校里的化学教师
  • B. 学校里的化学实验室
  • C. 最新化学科学研究成果
  • D. 学生的智力水平
标记 纠错
6.

下列属于传统化学教学媒体的是(  )。

?

  • A. 标本
  • B. 电影
  • C. 电视
  • D. 投影
标记 纠错
7.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4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8.

良好的化学学习情境所具有的特征是( ) 。

①直观性 ②真实性

③复杂性 ④启迪性

  • A. ①②③
  • B. ②③④
  • C. ①③④
  • D. ①②④
标记 纠错
9.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老师经常采用即时表现评价,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即时表现评价()。

  • A. 提问交流评价
  • B. 课堂练习评价
  • C. 课堂实验操作评价
  • D. 纸笔测验
标记 纠错
10.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5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11.

关于探究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学生做实验,就表明学生在探究
  • B. 讨论是一种探究形式
  • C. 能探究的内容,就一定要探究
  • D. 教师演示实验不是探究活动
标记 纠错
12.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6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0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02(g)
  •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03(g)
  •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02(g)
  • D.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Ar(g)
标记 纠错
13.

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是(  )。

  • A. 复习旧课
  • B. 导人新课
  • C. 讲授新课
  • D. 总结练习
标记 纠错
14.

图l是A、B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6

  • A. 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 B. A与B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 C. 在一定条件下A与B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 D. A与B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
标记 纠错
15.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8g D20和18g H20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 B. 1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NA
  •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2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 D. 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
标记 纠错
16.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NA个SO3分子的体积约为22.4 L
  • B. 常温常压下,2 mol氦气所具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 C. 1L 0.2 mol·L-1的Na2S溶液中,S2-的数目为0.2NA
  • D. 1mol Cl2与足量的Fe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NA
标记 纠错
17.

某学生在室外收集了少量土样,想知道其中是否含有遇稀酸生成气体的成分,下列方法中最能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是(  )。

  • A. 用化学实验探究
  • B. 请教专家
  • C. 跟学生讨论
  • D. 查阅文献
标记 纠错
18.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每个课程模块(  )学分。

  • A. 2
  • B. 1
  • C. 0、5
  • D. 1、5
标记 纠错
19.

下列有关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教科书内容是教学内容组织和选取的重要参考
  • B.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必须与教科书保持一致
  • C. 教学内容的选取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
  • D.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标记 纠错
20.

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 A. 情境素材要真实
  • B. 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 C. 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 D. 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标记 纠错
21.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

?

  • A. 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 B. 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 C.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 D. 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标记 纠错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等数学二(专升本),押题密卷,2021年成人高等考试《专升本高等数学二》押题密卷2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23.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级中学。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 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Cl2
  • B. 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 C. 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 D. 若甲为AlCl3溶液,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标记 纠错
24.

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

  • A. 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
  • B.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 C. 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
  • D. 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标记 纠错
25.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初级中学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26.

下列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中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是( )。

  • A. 识别
  • B. 认同
  • C. 发展
  • D. 模仿
标记 纠错
27.

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

  • A. 化学事实性知识
  • B. 概念图
  • C. 化学理论性知识
  • D. 化学技能性知识
标记 纠错
28.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B.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D.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标记 纠错
29.

甲、乙、丙、丁、戊是中学常见的无机物,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2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 A. 若甲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则丙可能属于两性氧化物
  • B. 若甲为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的单质,且戊为碱,则丙只能为Na2O2
  • C. 若丙、丁混合产生白烟,且丙为18电子分子,丁为10电子分子,则乙的水溶液可能具有漂白作用
  • D. 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
标记 纠错
30.

( )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

  • A. 诊断性
  • B. 形成性
  • C. 终结性
  • D. 过程性
标记 纠错
31.

化学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

  • A. 可行性原则
  • B. 简约性原则
  • C. 科学性原则
  • D. 安全性原则
标记 纠错
32.

下列方法和策略中,不属于组织、指导讨论活动的是( )。

  • A.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讨论问题
  • B.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加工
  • C. 做好自学指导,通过学案等途径提出自学要解决的问题
  • D. 预测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疑难或障碍
标记 纠错
33.

下列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

  • A.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学会硫酸的强氧化性
  • B.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
  •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原则
标记 纠错
34.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颜色的反应,下列元素与其对应的焰色反应特征颜色错误的是( )。

  • A. Na——黄色
  • B. Cu——绿色
  • C. K——蓝色
  • D. Ca——砖红色
标记 纠错
35.

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 A. 铝片不需要特殊的保护方法
  • B. 炒过菜的铁锅未清洗易生锈
  • C. 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镶有一定数量的锌
  • D. 镀锌铁比镀锡铁耐腐蚀
标记 纠错
36.

下列教学目标中属于“过程与方法”类目标的是( )。

  • A. 能举例说明Fe、Fe2+、Fe3+间的转化,写出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B. 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 C. 掌握乙醇这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主要性质和主要应用
  • D. 了解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标记 纠错
37.

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

  • A.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 B. 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
  • C. 化学课程标准
  • D. 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
标记 纠错
38.

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粉会产生氢气,则下列离子组一定可以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39.

图1是A、B两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 A. 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 B. A与B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 C. 在一定条件下A与B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 D. A与B都能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气体
标记 纠错
40.

冰醋酸(CH3COOH)在下列溶剂中电离常数最大的是( )。

  • A. 液氨
  • B.
  • C. 乙醇
  • D. 纯硫酸
标记 纠错
41.

碱性硼化钒(VB2)一空气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用该电池为电源,选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 A. 电池工作时,VB2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运用
  • B. 电池工作时,0H-向a电极移动
  • C. 实验过程中,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高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运用
  • D. 实验过程中,电子从b电极流向a电极
标记 纠错
42.

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两种
  • B. 1mol苹果酸能与3molNaOH发生中和反应
  • C. 1mol苹果酸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时,最多可得67.2LCO2(标准状况下)
  • D. 与苹果酸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只有1种
标记 纠错
43.

在含有Fe3+、Fe2+、Al3+、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

  • A. Fe3+
  • B. Fe2+
  • C. Al3+
  • D. NH4+
标记 纠错
44.

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1所示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45.

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 B. Agl沉淀中滴入稀H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l更难溶
  • C. 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 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浓氨水呈碱性
标记 纠错
46.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依次是( )。

  • A. 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 B. 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的开始、展开和结尾
  • C. 准备实验、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 D. 熟悉教案、新课引入、展开和结尾
标记 纠错
47.

为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学活动本身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的能力是( )。

  • A. 教学认知能力
  • B. 教学监控能力
  • C. 教学操作能力
  • D. 教学沟通能力
标记 纠错
48.

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 硝酸铵
  • B. 生石灰
  • C. 烧碱
  • D. 食盐
标记 纠错
49.

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

  • A. 化学教科书应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趋势
  • B. 化学教科书要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
  • C. 习题类型要多样化,要增加重点知识的练习题目
  • D. 教科书的编写要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标记 纠错
50.

对于以下烷烃,最容易由相应的环烷烃加氢开环生成的是( )。

  • A. CH3CH2CH3
  • B. CH3(CH2)2CH3
  • C. CH3(CH2)3CH3
  • D. CH3(CH2)4CH3
标记 纠错
51.

某实验员进行下列的滴定操作,其中滴定突跃范围一定在偏碱性区的是( )。

  • A. 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 B. 强碱滴定多元强酸
  • C.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
  • D. 弱酸滴定弱碱
标记 纠错
52.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无色溶液中:K+、cu2+、Na+、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NO;

③加入Al能放出H:的溶液中:Cl-、HCO3-、NO3-、NH4+

④在由水电离出的c(OH-)=l0-13?mol·L-1的溶液中:Na+、Ba2+、Cl-、I-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的溶液:Na+、Cl-、S2-、ClO-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Cl-

  • A. ①②⑤
  • B. ②④
  • C. ②④⑥
  • D. ③⑤⑥
标记 纠错
53.

下列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行为动词是( )。

  • A. 解决
  • B. 迁移
  • C. 测量
  • D. 参观
标记 纠错
54.

有关下列电化学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 A. 图a是原电池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B. 图b电解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CuCO3固体,可以使硫酸铜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 C. 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
  • D. 图d中若M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
标记 纠错
55.

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

  • A. 情境素材要真实
  • B. 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 C. 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
  • D. 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标记 纠错
56.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用甲所示装置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
  • B. 用乙所示装置配制100mL0.100mol?L-1浓硫酸
  • C. 用丙所示装置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
  • D. 用丁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标记 纠错
57.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

  • A. 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
  • B. 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
  • C. 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
  • D. 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
标记 纠错
58.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用甲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氨气
  • B. 用乙所示装置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C. 用丙所示装置将溶液定容到100 mL
  • D. 用丁所示装置分离出溴苯
标记 纠错
59.

化学教材编写时,在介绍水污染、矿物分布、温室效应、化学能的利用等知识时,在相关章节设立讨论和调查研究等课题.设置开展活动的课时,这体现了化学教材编写时()。

  • A. 根据课程标准选取核心知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念
  • B.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C.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中取材
  • D. 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组织和编排教材
标记 纠错
60.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61.

为了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依次装入(  )。

  • A. 饱和NaHCO3溶液、碱石灰
  • B. 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 C. 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
  • D. 饱和Na2CO3溶液、稀硫酸
标记 纠错
62.

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 A. 调查法
  • B. 实验法
  • C. 行动研究法
  • D. 文献检索法
标记 纠错
63.

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目的,以一定的理论假设做指导,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因果的化学教学研究方法是(  )

  • A. 调查法
  • B. 实验法
  • C. 行动研究法
  • D. 文献检索法
标记 纠错
64.

有关下列电化学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图a是原电池装置。可以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B. 图b电解一段时间后,加入适量CuCO3固体,可以使硫酸铜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 C. 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
  • D. 图d中若M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
标记 纠错
65.

教学设计中,最终能够使抽象的教学理论变成教学实践的关键环节是(  )。

  • A. 教学目标设计
  • B. 教学内容设计
  • C. 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
  • D. 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标记 纠错
66.

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

  • A.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B. 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
  • C.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 D. 改变化学课程的结构
标记 纠错
67.

“人文青奥”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坚决反对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4所示.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 B. 滴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紫色褪去,能证明结构中存有碳碳双键
  • C. 1mol该物质分别于浓溴水和H2反应最多消耗Br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7mol
  • D. 遇FeCl3溶液呈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标记 纠错
68.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69.

下列有机反应中,属于亲核加成反应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70.

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
  • B. “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 C. 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
  • D. 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
标记 纠错
71.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属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

  • A. 知识与技能
  • B. 过程与方法
  • C. 知识与能力
  • D.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标记 纠错
72.

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

  • A. NaOH
  • B. HCl
  • C. Na2S
  • D. Na202
标记 纠错
73.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
  • B. 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 C. 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 D. 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标记 纠错
74.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如图2,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分子式为C7H9O5
  • B. 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 C. 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 D. 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标记 纠错
75.

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 A. 知识的启蒙性
  • B. 学生的主体性
  • C. 模块的选择性
  • D. 知识的多样性
标记 纠错
76.

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如图2,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分子式为C7H9O5
  • B. 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 C. 可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 D. 在水溶液中羧基和羟基均能电离出H+
标记 纠错
77.

下列不属于高中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性质的是(  )。

  • A. 知识的启蒙性
  • B. 学生的主体性
  • C. 模块的选择性
  • D. 知识的多样性
标记 纠错
78.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  )。

  • A. 化学
  • B. 化学与技术
  • C. 物质结构与性质
  • D. 化学反应原理
标记 纠错
79.

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80.

对化学教学实施进行反思时,不属于对化学教学资源内容进行反思的是()=

  • A. 教学资源所选用的内容是否合理
  • B. 课件演示的时机是否得当
  • C.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深入
  • D. 课件中所呈现的图片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标记 纠错
81.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同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称为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以下()。

  • A. 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和设计
  • B. 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 C. 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
  • D. 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标记 纠错
82.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用来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83.

“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

  • A. 物质结构与性质
  • B. 化学反应原理
  • C. 化学与技术
  • D. 实验化学
标记 纠错
84.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 A. 讲述法
  • B. 讲演法
  • C. 讲解法
  • D. 谈话法
标记 纠错
85.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  )。

  • A. 讲述法
  • B. 讲演法
  • C. 讲解法
  • D. 谈话法
标记 纠错
86.

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在这种电池中(  )。

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质溶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 A. ②③
  • B. ②④
  • C. ①③
  • D. ①④
标记 纠错
87.

对于反应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
  • B.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 C. 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 D. 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标记 纠错
88.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HCl气体,而且不能防止倒吸的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89.

()是教师通过操作实物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获得化学知识、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常用的化学教学基本方法。

  • A. 展示和提问
  • B. 演示和展示
  • C. 展示和板书
  • D. 演示和提问
标记 纠错
90.

(  )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省、教学体验、教学监控等方式,辩证地否定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经验、教学行为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加工过程。

  • A. 他人听评课
  • B. 教学反思
  • C. 校本教研活动
  • D. 批改学生作业
标记 纠错
91.

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92.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 A. 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 B. 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
  • C. 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 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标记 纠错
93.

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同时可以获得氢气。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c(Na2FeO4)随初始c(NaOH)的变化如图3所示。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已知:FeO42-为紫红色;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H2还原;溶液中OH-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制备Na2FeO4的电极反应为
  • B. 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
  • C. 图2中的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电解过程中,阴极区附近pH会增大
  • D. MN两点中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不同,在M点会有Fe(OH)3生成
标记 纠错
94.

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

  • A. 即时表现评价
  • B. 活动表现评价
  • C. 档案袋评价
  • D. 课堂练习评价
标记 纠错
95.

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聚乙烯广泛运用于生产保鲜袋,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B. 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氧化乙烯和苯
  • D. 1 mol乙醇与1 mol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1 mol乙酸乙酯
标记 纠错
96.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02、02、S0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 A. SO2为O.4 mol/L,O2为0.2mol/L
  • B. SO2为O.25 mol/L
  • C. SO2、S03均为0.15mol/L
  • D. SO3为0.40 mol/L
标记 纠错
97.

(  )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

  • A. 诊断性
  • B. 形成性
  • C. 终结性
  • D. 过程性
标记 纠错
98.

香豆素是一种天然香料.存在于黑香豆、兰花等植物中,结构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香豆素的分子式为C9H602
  • B. 在一定条件下,香豆素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 C. 香豆素可使酸性KMn04溶液褪色
  • D. 香豆素属于芳香烃
标记 纠错
99.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H4与.CO2的混合物22.4 L,所含有的分子数为NA
  • B. 在标准状况下,NA个H2O分子所占体积为22.4 L
  • C. 常温常压下,活泼金属从盐酸中置换出1mol H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D. 常温常压下,28g氮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A。
标记 纠错
100.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5.6 L 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A
  • B. 50 mL l2 mol/L的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 C. 3 mol单质Fe完全转化为Fe3O4,失去8NA电子
  • D. 0.1mol丙烯酸中含有的双键数目为0.1/VA
标记 纠错
101.

25℃时.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102.

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疲劳,无精打采的现象,老师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应当是(  )。

  • A. 对个别学生典型进行批评警示
  • B. 让全体学生休息一会在进行授课
  • C. 积极变换学习活动方式
  • D. 设计精炼的习题让学生上台演练
标记 纠错
103.

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104.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以下不属于高中化学选修的是()。

  • A. 化学与生活
  • B. 物质结构基础
  • C. 化学与技术
  • D. 有机化学基础
标记 纠错
105.

绿原酸亦称咖啡鞣酸,是重要的中药成分之一。其结构式如图2所示: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则关于绿原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分子结构中有酯键、不饱和双键及多元酚三个不稳定部分
  • B. 与苯环直接连接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 C. 1 mol绿原酸水解时最多可以消耗6 mol NaOH
  • D. 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标记 纠错
106.

纸笔测验操作方便,是最常用的学业评价方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纸笔测验,重点不宜放在(  )。

  • A. 对化学用语的识别能力
  • B. 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
  • C.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
  • D. 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
标记 纠错
107.

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所测定的pH
  • B.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 C. 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
  • D. 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
标记 纠错
108.

初中学生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中阶段又有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的学习:许多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初中部分的知识掌握不好,但到了高中,由于理解力增强,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加深,对初中部分知识掌握变好了.这种迁移现象是()。

  • A. 顺向迁移
  • B. 逆向迁移
  • C. 垂直迁移
  • D. 水平迁移
标记 纠错
109.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l00 mL水溶解,所得溶液中含Na+数目为0.2NA
  • B. 足量Zn与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产生22.4 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NA
  • C. 1 mol Na2O2与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D. 1 mol NO2与H2O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标记 纠错
110.

王老师在“物质的分类”一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对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自己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将课堂开始的分类进行更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设置中,体现了以下哪个过程?()

  • A. 发现问题一理解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
  • B. 发现问题一研究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
  • C. 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理解问题一解决问题
  • D. 研究问题一发现问题一新课学习一解决问题
标记 纠错
111.

学生在学习“电离平衡”概念之前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可以优选()来帮助学生学习“电离平衡”。

  • A. 概念形成策略
  • B. 概念图策略
  • C. 概念同化策略
  • D. 多重联系策略
标记 纠错
112.

下列属于“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主题内容的是(  )。

  • A. 化学反应与能量
  • B.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 C. 生活中的化学材料
  • D.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标记 纠错
113.

下列分子中,不属于SP3不等性杂化的分子是(  )。

  • A. CH4
  • B. NH3
  • C. BF3
  • D. CO2
标记 纠错
114.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115.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活动表现评价应体现(  )。

①独立性②综合性

③实践性④理论性

⑤开放性

  • A. ①③⑤
  • B. ②③⑤
  • C. ①④⑤
  • D. ②④⑤
标记 纠错
116.

已知X、Y、Z、E、F五种常见物质含有同一元素M,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图l转化关系,Z是NO,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 A. X可能是一种氢化物
  • B. X生成2一定是化合反应
  • C. E可能是一种有色气体
  • D. F中M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5
标记 纠错
117.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密卷,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密卷题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118.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密卷,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密卷题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119.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密卷,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密卷题

  • A. 见图A
  • B. 见图B
  • C. 见图C
  • D. 见图D
标记 纠错
问答题 (共30题,共30分)
120.

某化学老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利用图6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4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的错误原因。

(3)如果你要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标记 纠错
121.

概念原理教学提倡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建构、形成并应用概念,在教学中体现概念原理知识的认识功能和价值,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请以“盐类水解”为例,简述概念原理要达到上述预期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方法策略。

标记 纠错
122.

案例:

下面是两位中学教师关于“酯化反应”的教学过程实录。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播放漫画】看漫画,喝醋能解酒。

【讲述】台州人以豪爽著称,经常以酒会友,为什么喝醋能够解酒

【回答】酸跟醇作用生成酯。

【讲述】同学们回答的很对,大家经过预习已经知道酸跟醇作用生成酯。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释一下这个原理吧。

【活动与探究的讲述】实验的第一步是什么反应所需的药品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药品的添加顺序如何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得到的反应产物是否纯净主要杂质有哪些如何除去用什么来吸收乙酸乙酯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检查,以保证实验安全。

【讲述】像这种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作酯化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投影】【思考探究】反应中是乙醇中的C2H5O-取代了乙酸中-OH的位置,还是乙醇中的C2H5-取代了乙酸中H-的位置

【讲述】生物学家们为了研究海豚或某类鱼的活动情况,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一个跟踪器安装在其身体某部位。同样在化学上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跟踪器安装在分子里,这种方法称为同位素示踪法。例如将含18O醇与乙酸反应。反应后,18O在乙酸乙酯的位置。证明,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2H5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

【课后作业布置】绍兴女儿红非常有名,为什么酒越陈越香,同学们课后想一想

王老师的教学实录

【投影】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6

【演示实验】乙酸与乙醇的反应

【讲解】通过实验得出:乙酸与乙醇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可以发生反应,实验中生成的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叫乙酸乙酯。像这种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投影思考】

1.为什么导管不插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2.反应原理是什么

3.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4.盛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的现象是什么

5.饱和Na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

【过渡】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

【提问】在酯化反应中乙酸和乙醇有几种可能的断键方式如何确定实际发生的是哪种断键方式

【回答】两种可能的断键情况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6

【讲述】用含18O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18O的酯,证明这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

【动画演示】利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验证酯化反应的实质。

【板书】略。

问题:

(1)根据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各自所用教学方法的优点。

(2)以李老师的教学为例,说明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具有哪些作用。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化学反应原理这一类知识的基本教学思路。

标记 纠错
123.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标准: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化学1》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材料三某版本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l》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片段节选:

氧化剂和还原剂作为反应物共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即氧化剂是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反应时本身被还原。还原剂是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反应时本身被氧化。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6

例如,对于下列反应: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考试,2021年教师资格证《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模拟试卷6

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O2、Cl2、浓硫酸、HNO3、KMn04、FeCl3等;常用作还原剂的物质有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

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地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例如,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以及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这说明化学变化在生产和生活中可能同时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人类掌握了化学变化的规律之后。就有可能做到趋利避害,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

要求:

(1)写出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写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4)试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标记 纠错
124.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教科书选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内容选取与内容组织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教科书提供的是单纯的课程知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教科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同时,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问题:

(1)设计化学教科书的编排体系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什么

(2)简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

标记 纠错
125.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之后。元素周期表被不断完善,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工具。直到20世纪初。物理学家们逐步揭开了原子结构的秘密,人们才清楚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题:

(1)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对化学科学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元素周期律对化学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标记 纠错
126.

以下材料为某教师对“乙烯的结构”知识的教学过程片断: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画出乙烷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提出问题】若将乙烷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强热发生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试写出这两种气体物质的化学式.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其中一种气体是氢气。

【学生活动】学生不难写出另一种气体的化学式是C2H4。

【提出问题】C2H4是什么?它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师生互动】首先,从分子组成上看,该气体分子(C2H4)与乙烷具有相同的碳原子,但少两个氢原子。随即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拿掉两个“氢原子”,问:剩余的两个键怎么办?追问:那么原来的碳氢键的角度会变化吗?接着,辅以Flash动画演示乙烷的立体模型转变为乙烯的平面模型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乙烯的结构特征。反问:C2H4分子与乙烷分子的几何构型一样吗?两个碳原子间共用的电子对数目相同吗?碳碳键间键长、牢固程度相同吗?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自主讨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老师在教授本节课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材料中的教学过程符合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哪些学习特征?

标记 纠错
12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中学课本中介绍了如下实验:把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待铜丝表面变黑后立即把它插入盛有约2mL乙醇的试管里,反复操作几次。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5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4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课本中实验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

(2)Ⅱ实验中,为了使反应进行的速率加快,需增加什么装置?

(3)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标记 纠错
1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素材2

《化学必修1》教材中书写离子方程式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有位青年教师在上课时基本上按下列四步进行讲述:

第1步实验:教师按照课本自己做一遍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离子方程式;

第2步步骤:教师把教材中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照抄一遍,完成例题教学;

第3步练习:让几位学生在黑板上模仿练习几个离子方程式,往往有学生未按四个步骤规范有序地去完成离子方程式:

第4步小结:教师把本课内容重复性地做了一个小结。

问题:

(1)请你用新课程理念对本节课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

(2)请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并给出改进建议。

标记 纠错
129.

下面是张老师关于“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实录。

【导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这些金属和合金?

【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老师】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

【学生】观察并闻气味。

【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

【投影】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实验】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用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

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略

【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

【科学探究】

1.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验证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

2.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3.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

【分组实验并讨论】略

问题:

(1)根据张老师的教学过程,说明所用研究物质的方法有哪些,并对这些方法做简要介绍。

(2)结合材料,说明案例中张老师所选择的的教学策略的优点和不足?

(3)根据上述教学实例,归纳总结出研究物质的性质的基本教学思路。

标记 纠错
130.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以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教学过程。

【导入】投影元素周期表,碳和硅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豪门二杰,碳统领了有机界,硅统领了地壳。展示岩石、“金镶玉”、泳帽、航天飞船、瓷房子的图片,指出硅元素构成的物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案自学、小组展示】学案包括以下八项内容: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导入、阅读理解、实验(问题)探究、思考交流、反馈练习、知识框图。结合高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碱性氧化物反应,但不溶于水,根据化合价判断它有弱氧化性,利用课本引导学生自学阅读。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自主完成二氧化硅的有关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小组互查,然后学生展示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进行反馈矫正,学生的主要问题是二氧化硅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个别同学认为二氧化硅和水反应。

【交流与反馈】

在自学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到可以利用硅酸钠和盐酸反应制备硅酸,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试剂,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做实验,但是事与愿违,学生们根本没有看到预想的结果,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的失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

教学中的展示、交流、反馈几个环节一般是交替进行的,例如:关于二氧化硅的性质的教学,学生先交流然后展示,对展示中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反馈,还有关于硅酸的制备,学生交流、实验、再学习,然后教师反馈强化。学生才能得出正确的现象。

【总结】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总结。

问题:

(1)该教学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哪种学习方式?

(2)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

(3)谈谈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标记 纠错
131.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2教材“化学键”内容。

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实验1—2】

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l—10),观察现象二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高级中学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

(1)回答材料三“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完成“离子键”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标记 纠错
132.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两位老师在讲解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相关内容时,分别采用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创设两

种不同的教学情境。

老师l:依据实验特点.亲自演示实验,边演示边提醒学生观察,然后带领全班同学讨论实验现象及其原因,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

老师2: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自行设计实施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每组派代表汇报。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梳理。

问题:

(1)请分析和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

(2)简述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标记 纠错
133.

下面是某教师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片段:

如图3:在三支相同的试管q-分别加入2~3 mL约5%的双氧水,然后在每支试管中滴加l~2滴1 mol/L的FeCl3溶液后立即套上气球(大小相同)。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问题: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等三支试管上的气球大小差不多相同时,同时置于三个烧杯中观察现象?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预测实验现象,并简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结合该教案,谈谈化学反应原理的一般教学过程。

标记 纠错
134.

新课改提出每一个学生都要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他们都能具备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并且从已有的经验出发,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还要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要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注意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更要重视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问题:

(1)从实验方面着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提问是师生互动的最佳方式,应用时需遵循哪些原则?

(3)简述探究教学中,应当注意哪些片面认识?

标记 纠错
135.

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

素材1

下面是某教师对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图3是改进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按照图3装好装置。

第二步:分别向横口管中加入0.1 g KClO3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3 mL浓盐酸,然后用脱脂棉塞住管口.再在脱脂棉上滴加NaOH浓溶液至脱脂棉完全浸湿。

第三步:将已验纯的氢气点燃,并将其从横口处伸入管中,塞上橡皮塞。此时立即打开活塞,浓盐酸流入试管中,放出氯气。

第四步:明显地观测到火焰由黄色逐渐变成苍白色,并且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可以持续10—20 S,待火焰熄灭,将连有氢气导管的活塞取出,再塞上无孔胶塞。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素材2

表l是某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对“课程知识”认识的调查统计。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问题:

(1)素材l中改进后的化学实验有哪些优点?当火焰变小时,增加哪些措施会使火焰变大?

(写出原因或者原理)

(2)分析素材2,谈谈本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对“课程知识”认识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标记 纠错
136.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以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课程改革。

2001年,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新课改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

问题:

(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2)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标记 纠错
137.

下面是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案。

(1)实验用品:试管、2%的AgNO3溶液、2%的稀氨水、乙醛、玻璃棒、玻璃杯、酒精灯、铁架台和石棉网

(2)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首先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

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如图1所示)。

②再另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在试管里同样加入1mL 2%的AgN0,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根玻璃棒,再把插有玻璃棒的试管一起放在热水浴中加热(如图2所示)。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试管在热水浴中加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

们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在图1实验中,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在图2实验中.除了在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外,在玻璃棒外壁也产生了银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2)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哪些?

标记 纠错
138.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方式正在从观念到思想、从方法到行动向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发展.而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也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实现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举一个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案例。

(2)请简要概括一下化学教学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功能。

标记 纠错
139.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Br2,加入适量氯水

B.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C.将Cl2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

D.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KNO3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A的占5%,选择B的占12%,选择C的占68%,选择D的占l5%。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标记 纠错
140.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有关如图5所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A.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2H22O6

B.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5molNaOH反应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答题情况如下:选择A的几乎没有,选择B的占72%,选择C的占8%,选择D的占20%。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2)如果你要讲解本题,请写出你的正确解题思路。

(3)请对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诊断。

标记 纠错
141.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

分析。

【试题】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3)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考试结果】选A的几乎没有,选B的有21%,选c的有43%,选D的有36%。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各个选项解答错误的原因。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思路是什么?

标记 纠错
142.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考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把a L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b mol烧碱并加热,刚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 mol BaCl2,沉淀刚好反应完全,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b-2c)/a mol?L-1

B.(2b-C)/a mol?L-1

C.(a-b)/a mol?L-1

D.(2b-4c)/a mol?L-1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错选A项。

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答案是什么?

(2)分析学生可能出现的解题错误原因。

(3)如果你要测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标记 纠错
143.

下面是某化学老师关于“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课堂教学片段。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氯气的性质,接下来我们学习氯离子的检验.

【板书】氯离子(Cl-)的检验。

【提问】氯离子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检验呢7

【学生1】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

【学生2】加入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之后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老师】哪位同学说的正确呢?我们请他们陈述一下各自的理由,请设计方案。证明推断,

【学生实验】学生操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报告。

表2为某同学的实验报告。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老师】通过上述实验我们验证了学生2的方法是正确的。并解释氯离子和硝酸银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根和硝酸银也可以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碳酸银可以溶解.而氯化银不溶解。从而证明氯化银是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可以排除干扰离子碳酸根。

【老师】我们都知道自来水里面有消毒剂,含有氯离子,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蒸馏水和自来水对比,检验一下自来水中的氯离子。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问题:

(1)针对该案例中某学生的实验报告,请给出你的评价和建议。

(2)根据该教师的教学流程,说明其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可从知识构建、能力发展、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动机培养等5个方面,任选3个方面给予回答。)

(3)简述该教学案例中老师如何达成“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

标记 纠错
144.

案例:

李老师在【化学反应原理】‘‘原电池”一节课堂教学实施环节中,提出如下问题:镁-铝(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时作负极的材料是什么?

教师请学生预测:

大部分学生回答:铝为负极

少部分学生回答:镁为负极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两个电极迅速插入盛有1 mol?L-1的NaOH溶液中。

实验现象: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由镁电板流向铝电极。

根据以上教学案例内容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电流先由铝电极流向镁电极,很快又出现反转。分析该实验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3)本案例实施课程说明,在化学教学课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化学教学的什么特征?

(4)当学生预测与实验结果发生矛盾时,教师应怎么处理?

标记 纠错
145.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苯的内容标准是: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

用的意义,了解苯的主要性质。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的内容结构体系:

《化学2》(必修)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该版本教材《化学2》(必修)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部分内容。

 二、苯

苯是l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M.Faraday,1791—1867)首先发现的。与乙烯一样,苯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在今天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应用广泛。

苯通常是无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为5.5 ℃,沸点为80.1℃:如用冰冷却.可凝成无色晶体。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苯的分子式是C6H6,它是一种环状有机化合物,其结构式为: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实验3—1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苯和其他烃一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发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你能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实验3—1表明。苯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发生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双键。对苯进一步研究表明,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所以,也常用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来表示苯分子。苯的化学性质与烯烃有很大差别。

 1.苯的取代反应

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溴苯是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液体。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2.苯的加成反应

苯虽然不具有像烯烃一样典型的碳碳双键,但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含有一个苯环结构的化合物,如甲苯、二甲苯等,都可以发生上述类似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为本课设计教学过程。

(4)为本课设计教学板书。

标记 纠错
146.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标准: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材料二“铁的重要化合物”内容属于高中化学必修阶段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内容,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安排在《化学l》的“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中。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使用教科书《化学l》的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舍物

材料三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关于铁的氧化物的介绍,利用分类法归纳FeO、Fe2O3、Fe3O4的性质,并填写表格。

【学生实验1】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Fe3+离子检验(整合实验)。

【问题情景1】阅读课文,结合实验现象,思考与讨论:

 1.利用KSCN溶液,可以根据什么现象检验溶液中Fe3+的存在?Fe2+离子遇到KSCN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吗?

 2.FeS04溶液滴加KSCN溶液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溶液的颜色,出现了什么变化?该变化说明了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Fe(OH)2沉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往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会出现颜色变化?

【师生小结】略

【问题情景2】

 1.从Fe2+被O2氧化为Fe3+,体现了Fe2+的什么性质?除了O2,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氧化Fe2+?

 2.若要实现从Fe3+转为Fe2+的变化,需要加入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2】Fe2+与Fe3+的转化,按照教材第61页科学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

【问题情景3】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思考与讨论:

 1.Fe3+与铁粉充分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证明?

 2.回忆前面有关Fe2+的实验,为什么用Fe与稀硫酸制备FeSO4溶液,并保持铁过量?

 3.实验中如何判断Fe3+充分反应?反应不充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师生小结】略

【问题情景3】学生课后思考与讨论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Fe2+离子和Fe(OH)2中+2价的铁均易被氧化。根据所学的知识,思考: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时,如何通过实验条件的控制,制备较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铁的化合物”这一教学片段的有关任务:

(1)试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策略。

(3)请对本课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4)请对本课内容设计导人。

(5)请写出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的制备与检验Fe3+离子的实验步骤。

标记 纠错
147.

根据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q-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严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部分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

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2—5的现象。

(4)用流程图的方式简要表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

标记 纠错
148.

某化学教师在一次化学测验中设计了下面试题,并对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g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02x1023

B.标准状况下,22.4LN0和11.2L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6.02×1023

C.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l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必为0.5×6.02×1023

D.V L a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6.02×1023.则Cl-的数目大于3×6.02×1023

答题情况:选择A的占22%,选择B的占28%,选择C的占24%,选择D的占26%。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的正确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其余三个选项,并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原因。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标记 纠错
149.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谱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摩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某版本教材《化学l》(必修)第1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部分内容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根据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例如,用米、厘米等来计量长度;用千克、毫克等来计量质量;等等。同样,人们用摩尔作为计量原子、离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把l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存在着下述关系: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章节练习,基础复习,专项训练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仅仅学习了《化学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等知识。学校条件和学生发展现状符合国家一般要求。

要求:

(1)确定教学目标。

(2)确定教学重难点。

(3)完成教学过程简案(不少于300字)。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问答题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