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某公司承建一项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外形尺寸3.7m×8.0m,标准段横断面布置有3个舱室。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结构采用SMW工法桩+冠梁及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钢管撑,基坑支护结构横断面如图4-1所示。

图4-1基坑支护结构横断面示意图(尺寸单位:mm)
项目部编制了基坑支护及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平整场地→测量放线→SMW工法桩施工→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第一阶段土方开挖→钢围檩及钢管撑施工→第二阶段土方开挖→清理槽底并验收。专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时,专家针对方案提出如下建议:补充钢围檩与支护结构连接细部构造;明确钢管撑拆撑实施条件。
事件一:项目部补充了钢围檩与支护结构连接节点图,如图4-2所示,明确了钢管撑架设及拆除条件,并依据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在第一阶段土方开挖至钢围檩底下方500mm时,开始架设钢管撑并施加预应力,在监测到支撑轴力有损失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图4-2钢围檩与支护结构连接节点示意图(尺寸单位:mm)
事件二:项目部按以下施工工艺流程进行管廊结构施工:
施工准备→垫层施工→底板模板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底板混凝土浇筑→拆除底板侧模→传力带施工→拆除钢管撑→侧墙及中隔墙钢筋绑扎→侧墙内模及中隔墙模板安装→满堂支架搭设→B→侧墙外模安装→顶板钢筋绑扎→侧墙、中隔墙及顶板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架拆除→C→D→土方回填至混凝土支撑以下500mm→拆除混凝土支撑→回填完毕。
事件三:满堂支架采用φ48×3.5mm盘扣式支架,立杆纵、 横向间距均为900mm,步距1200mm,顶托安装完成后,报请监理工程师组织建设、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员及相关人员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指出支架搭设不完整,需补充杆件并整改后复检。
事件四:支架预压后,项目部认真对支架进行了质检。
问题:
1.事件一中,图4-2中构件A的名称是什么?施加预应力应在钢管撑的哪个部位?支撑轴力有损失时,应如何处理?附着在H型钢上的钢丝绳起什么作用?
2.事件二中,补充缺少的工序B.C.D的名称,现场需满足什么条件方可拆除钢管撑?
3.事件三中,顶托在满堂支架中起的什么作用?
4.专业监理指出支架不完整,补写缺少的部分?
5.支架预压的作用是什么?何时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