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2016年10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

2016年10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综合应用能力》(B类)

卷面总分:8分 答题时间:240分钟 试卷题量:8题 练习次数:104次
问答题 (共8题,共8分)
1.

①奢侈品品牌背后往往蕴含着雄厚的文化内涵。②数百年来,正是这些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共同发窖,酿造出奢侈品品牌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③虽然是热情的法拉利、典雅的江诗丹顿,还是迷人的卡地亚,每个品牌的悠久历史中都包含着传奇的人物、传奇的故事。

④大多数奢侈品品牌,或与一个传奇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或遗传了历经数代的家族工艺。⑤以创立者的名字命名奢侈品品牌,不仅可以让消费者记住品牌在创立之初的传奇故事,但是可以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传承至今的“基因”。⑥在讲述和宣传品牌名称背后的历史、文化,成为奢侈品品牌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

⑦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会强调其原产地,并将相关信息溶入到自己的商标中。⑧应该说,正是产品的差异性造成了原产地的不同。⑨因为奢侈品品牌的价值源于对文化的传承,起源于欧洲的奢侈品品牌,如果其产品的产地在欧洲,对于消费者来说,它们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核心价值。⑩比如,红酒、伏特加强调法、俄产地,腕表强调瑞士“血统”。

二、校阅改错题:下列材料在行文逻辑、文字运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或不当之处,如语句顺序不当、语法错误、用词不当、错别字等,请指出其中的8处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时,请使用句子序号,不用抄写全句。

标记 纠错
2.

2015年6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违规设立吸烟区最高可罚3万元。

中国控烟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禁烟令”实施一年以来,公共场所吸烟人数从11.3%下降到3.8%。虽然整体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控烟环境和现状依旧严峻,餐馆、写字楼仍然是重灾区,许多人在公共场所吸烟却并未受罚。

早在200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同时,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通知,被称作“限塑令”。

然而,在许多超市里,免费的手撕塑料袋至今随处可见,选购前先撕几个塑料袋在手中备着,是许多消费者的习惯。在菜市场,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仍被大量使用,老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退休多年的陈女士,每天都要去超市或菜市场,对于塑料袋的使用,她早已司空见惯,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某地广场上,有一个雕塑用三根粗钢管斜向交叉,架着一块“由天而降”的大石头,以“落石”寓意落实。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巨石被钢管架着,并没有落地,这哪里是落实,分明是落不实嘛。这种“落不实”或“不落地”的落实,正是一种“软落实”。一位在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老同志感叹说,现在层层讲落实、天天讲落实、大会小会讲落实,可上面的精神到了下面,有的就是落实不到位,“看起来很美”,却得不到实惠。

四、写作题: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2.总字数为800—1000字。

标记 纠错
3.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

下面三则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材料1

2002—2011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10年:其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达10.7%,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率仅为3.9%左右。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4.2%的峰值。2013年,我国GDP为58.8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2014年,我国GDP为63.6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成为全球第二个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美元的大国。2015年,我国GDP则达到了67.7万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从速度和体量上看,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率,我国经济总量在全球也名列前茅。

材料2

之前,我国存在第二产业占比过高,服务业增加值不足,过度依赖投资的问题。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达到了51.2%。服务业增加值继续超过第二产业,占比达48.2%。2015年,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快于一般工业,单位GDP能耗下降5.6%。

材料3

2012年8月,我国扩大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包括北京在内的10个省市,这一举措减轻了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2013年,我国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2014年,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之后,前三季度新增企业数量较2013年同期增长60%以上。2015年,国务院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

一、概念分析题:分析材料中的观点、表述等,按要求回答问题。(22分)

问题:

请分别归纳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要求:准确、清晰,总字数不超过150字。

标记 纠错
4.

数字化出版的出现对传统图书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但是电子书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纸质书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五点:

第一,电子书和纸质书是两种不同的信息载体,它们各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电子书最大的缺点就是阅读时愉悦感不如纸质书,容易造成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而纸质书有电子书所不能取代的优点。闲暇时手捧一本书,手指触碰书页的那种感觉是电子书所替代不了的。

第二,读者的阅读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改变,会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期。由此可见,短期内纸质书阅读仍将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形式。

第三,阅读是一种文化感受,其载体应该以一种质朴的、本真的、饱满的方式展示给读者,而电子书所呈现的则是虚拟的、呆板的、抽象的符号,在阅读的体验上远远不如纸质书。阅读纸质书犹如喝一杯甘醇的香茶,而电子书仅仅是一杯聊以解渴的白开水。

第四,纸质书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从线装到胶装,从平装到精装,纸质书在呈现方式、阅读体验等方面,不断地适应人们不同的需求。其实,电子书本身也是由纸质书发展而来的,所以,不存在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问题。

第五,由于互联网非常发达,电子书的获得非常便捷,得之容易往往不被珍惜。这么多年,我没有完整地看完一本电子书,因为我更偏爱读纸质书,读了电子书就好像没读过似的。

三、论证评价题: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每条不超过100字。(36分)

标记 纠错
5.

地球上46亿年历史中的最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雪球事件发生在距今7亿年前,全球冰川突如其来地尘封了一切。先是从两极开始,冰川逐渐向低纬度进军,直至把热带的暖风与浪花全部凝固在肃杀的极寒中。雪球事件来去匆匆,在元古代末期留下印记后,便马上消失在一如既往的温暖中。

人们究竟是靠什么线索,断言出当时的地球就是这么一个宇宙级的大雪球呢?靠岩石。只有岩石的残片,是唯一能够穿越时空,将尘封往事保留至今的星球遗迹。

岩石中的沉积岩(由地表沉积物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类)是反映当时地表环境的直观快照。一层层的沉积岩构成地层,一套套地层又构成大陆表面直接披覆的“外皮”。所谓大陆,不外乎是蓝海中一座座庞大的“移动方舟”,它们会漂移、会裂解,也会在偶然的时段,合众为一。科学家们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揭示大陆上的每一块沉积岩形成于何时、何地以及何种环境,并以此还原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的历史:利用层序律和同位素时钟,能够确定出地层形成的年代;利用沉积岩中含磁矿晶的排列方位,能够还原出大陆当时所处的纬度;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可以揭露沉积物生成的环境;而地层间的叠置关系则记录着环境的演化与变迁。

板块漂移可能是雪球事件的始作俑者。在当时的地球上,各个板块已经聚合为联合大陆,处于中低纬度间。大陆的表面是岩石,对太阳光的反照率比大洋要强得多,而低纬度偏偏又是地球接受太阳光最多的区域。陆地增加的直接后果,便是单位时间内整个地球系统获得的太阳能更少了。地表的温度输入主要靠阳光,“净收入”的减少,是全球变冷的第一推力。

地表之上,还有大气层。温度的输入是一回事,但维持又是另外一回事。地表温度的维持主要靠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CO?)等对太阳能的锁定。大量陆地聚集到低纬度,对大气中CO?的含量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影响因素。热带降雨活跃、大气潮湿,导致大陆岩石圈风化作用空前活跃。在风化作用中,大气中的O?、CO?、H?O等成分被消耗,并随着生成物进入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当大气中“净流通”的CO?等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效应便随之减弱。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冰川一步步生成并扩大,冰期就这样悄然而至。

到了冰川扩大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加不可挽回了,冰川本身便是上述合力的结果,但它也恰恰是全球持续变冷最有效的诱因,回到反照率这个概念上,说到反射太阳光,无论海水也好,岩石也罢,又有什么能跟晶莹的冰雪相比?另外,当水体扩大结冰,蒸发会越来越少,大气中能够维持温度的湿润水汽也骤然下降,反照率的激增和蒸发率的骤减,直接使冷室效应进入了一个持续堆栈的死循环。环境模拟表明,当地球表面有一半被冰覆盖的时候,全球冻结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个冰雪满布的地球,将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那么谁又是当时地球的破冰者呢?

不是太阳,也不是撞击的天体,而是地球自己。这是一颗有着活跃内动力的热行星,而这份终将表现出来的力量,叫做火山作用。火山的及时救援,让地球从全面的凝结中苏醒了过来。被称为极端火山作用的事件,无疑是生物圈的灭绝级大杀器。然而此时,这个让生物圈闻风丧胆的武器,却成了把地球从雪球中拯救出来的功臣。当然,对付冰雪的套路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不是靠岩浆的温度来直接烘烤,而是靠输出气体来间接改变大气圈的成分。

那些被封进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的温室气体们大概不会忘记,地球本身其实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循环系统。气体被锁进岩石圈?不要紧。岩石还要在板块构造的循环中被带回地幔里。当岩石的枷锁融化为流动的岩浆,气体也就重获了自由。随后,等火山作用适时打开重归地表的通道,这些溶于岩浆的挥发物,便会随着汹涌的热流一起回到大气层。

雪球时期,由于冰盖的影响,全球的岩石风化率进入了一个历史低位,地表温室气体的消耗因素几乎“触底”。此时,火山作用的净输入便显得尤为突出了。火山持续溢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聚越多,当它们的占比重新达到足以封存阳光,使平均温度能够重回冰点之上时,经历了“冬眠”之后,生物圈获得了一场迸发式的发展,这种反应远远超出了元古代长期以来所表现出的样子。

一个从雪球中醒来的生物圈,将要给地球带来多大的变革呢?

长久以来被单细胞生物所统治的时空,随着雪球事件的结束而一并瓦解。多细胞的复杂生命,辐射性地扩展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命从此成为地球的“显学”。这5.4亿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生命见证了一个个优势类群的崛起,也见证了惨不忍睹的灭绝。高山依然在隆升和剥蚀,海洋也依然在扩张和闭合,但是,唯有那神秘的雪球,却再也没有重回世间。

火山作用对地球生命而言始终意味着灾难和灭绝。

标记 纠错
6.

地球上46亿年历史中的最大极寒,莫过于元古代的那次“雪球事件”。雪球事件发生在距今7亿年前,全球冰川突如其来地尘封了一切。先是从两极开始,冰川逐渐向低纬度进军,直至把热带的暖风与浪花全部凝固在肃杀的极寒中。雪球事件来去匆匆,在元古代末期留下印记后,便马上消失在一如既往的温暖中。

人们究竟是靠什么线索,断言出当时的地球就是这么一个宇宙级的大雪球呢?靠岩石。只有岩石的残片,是唯一能够穿越时空,将尘封往事保留至今的星球遗迹。

岩石中的沉积岩(由地表沉积物压实固结而形成的岩类)是反映当时地表环境的直观快照。一层层的沉积岩构成地层,一套套地层又构成大陆表面直接披覆的“外皮”。所谓大陆,不外乎是蓝海中一座座庞大的“移动方舟”,它们会漂移、会裂解,也会在偶然的时段,合众为一。科学家们有一套完善的方法,揭示大陆上的每一块沉积岩形成于何时、何地以及何种环境,并以此还原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的历史:利用层序律和同位素时钟,能够确定出地层形成的年代;利用沉积岩中含磁矿晶的排列方位,能够还原出大陆当时所处的纬度;岩石的结构与构造可以揭露沉积物生成的环境;而地层间的叠置关系则记录着环境的演化与变迁。

板块漂移可能是雪球事件的始作俑者。在当时的地球上,各个板块已经聚合为联合大陆,处于中低纬度间。大陆的表面是岩石,对太阳光的反照率比大洋要强得多,而低纬度偏偏又是地球接受太阳光最多的区域。陆地增加的直接后果,便是单位时间内整个地球系统获得的太阳能更少了。地表的温度输入主要靠阳光,“净收入”的减少,是全球变冷的第一推力。

地表之上,还有大气层。温度的输入是一回事,但维持又是另外一回事。地表温度的维持主要靠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CO?)等对太阳能的锁定。大量陆地聚集到低纬度,对大气中CO?的含量是一个极为负面的影响因素。热带降雨活跃、大气潮湿,导致大陆岩石圈风化作用空前活跃。在风化作用中,大气中的O?、CO?、H?O等成分被消耗,并随着生成物进入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当大气中“净流通”的CO?等温室气体减少,温室效应便随之减弱。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冰川一步步生成并扩大,冰期就这样悄然而至。

到了冰川扩大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更加不可挽回了,冰川本身便是上述合力的结果,但它也恰恰是全球持续变冷最有效的诱因,回到反照率这个概念上,说到反射太阳光,无论海水也好,岩石也罢,又有什么能跟晶莹的冰雪相比?另外,当水体扩大结冰,蒸发会越来越少,大气中能够维持温度的湿润水汽也骤然下降,反照率的激增和蒸发率的骤减,直接使冷室效应进入了一个持续堆栈的死循环。环境模拟表明,当地球表面有一半被冰覆盖的时候,全球冻结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个冰雪满布的地球,将是必然出现的结局。

那么谁又是当时地球的破冰者呢?

不是太阳,也不是撞击的天体,而是地球自己。这是一颗有着活跃内动力的热行星,而这份终将表现出来的力量,叫做火山作用。火山的及时救援,让地球从全面的凝结中苏醒了过来。被称为极端火山作用的事件,无疑是生物圈的灭绝级大杀器。然而此时,这个让生物圈闻风丧胆的武器,却成了把地球从雪球中拯救出来的功臣。当然,对付冰雪的套路其实也没什么新鲜的:不是靠岩浆的温度来直接烘烤,而是靠输出气体来间接改变大气圈的成分。

那些被封进岩石圈从而退出大气循环的温室气体们大概不会忘记,地球本身其实是一个更加庞大的循环系统。气体被锁进岩石圈?不要紧。岩石还要在板块构造的循环中被带回地幔里。当岩石的枷锁融化为流动的岩浆,气体也就重获了自由。随后,等火山作用适时打开重归地表的通道,这些溶于岩浆的挥发物,便会随着汹涌的热流一起回到大气层。

雪球时期,由于冰盖的影响,全球的岩石风化率进入了一个历史低位,地表温室气体的消耗因素几乎“触底”。此时,火山作用的净输入便显得尤为突出了。火山持续溢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聚越多,当它们的占比重新达到足以封存阳光,使平均温度能够重回冰点之上时,经历了“冬眠”之后,生物圈获得了一场迸发式的发展,这种反应远远超出了元古代长期以来所表现出的样子。

一个从雪球中醒来的生物圈,将要给地球带来多大的变革呢?

长久以来被单细胞生物所统治的时空,随着雪球事件的结束而一并瓦解。多细胞的复杂生命,辐射性地扩展到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生命从此成为地球的“显学”。这5.4亿年,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生命见证了一个个优势类群的崛起,也见证了惨不忍睹的灭绝。高山依然在隆升和剥蚀,海洋也依然在扩张和闭合,但是,唯有那神秘的雪球,却再也没有重回世间。

陆地的反照率高于海洋和冰面。

标记 纠错
7.

21世纪以来,因重视科技投入,M国的科技发展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首先,从资金投入方面看,M国投入巨资支持研发。2015年M国的研发总支出为2500.3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占GDP达8%,可见其占GDP的比重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其次,从资金组成方面看,M国2015年的公共研发支出比2014年增长了15%,并且政府打算在2016年再增加6.8%的投资。2015年M国研发总投入中约75%的经费来自私营企业,私营企业研发中心达1.2万个,可见私营企业已成为M国研发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再次,从研发方向看,M国排名前10的企业90%的研发资金投入高新技术应用领域,排名前100的企业近70%的研发资金也投入上述领域,企业在理论研究领域的投入较少,说明M国科技研发有重技术应用、轻基础理论科学的特点。过去,外国直接投资在M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并不突出,不过这一状况正在改善。2000—2015年,外国直接投资占M国GDP的比重从2%升至9%。2015年M国外资净流入达8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3%,使得M国在全球投资目的地排名榜中上升了11位,为世界第16位。

近年来,M国的科技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2000年之后,该国充分重视论文产出。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显示,十多年来,M国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加。2002—2016年,SCI收录的该国论文由2万余篇增至171026篇,平均每年增加1万余篇。可以预见,2017年该国被SCI收录的论文将超过18万篇。

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4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请在答题卡上按序号分条作答,每一条先将论证错误写在“A”处(不超过75字),再将相应理由写在“B”处(不超过50字)。

标记 纠错
8.

2016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凭借无创产前DNA检测技术获得中国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用这项技术做唐氏综合症筛查,只需抽取孕妇的少量静脉血,便可检测胎儿的DNA,让产检更加安全。然而,卢煜明承认,来自社会伦理的挑战一直贯穿于他的研究中。比如,这种检测会不会成为一种间接的、对遗传病患者的歧视;另外,不少孕妇用这项技术进行胎儿的产前筛查,很多女婴可能因此无法出生。卢煜明说:“有时候我会担心,也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

科技进步及其成果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扩大了人们的道德视野,比如,网络科技的发展促使了“网络道德”的诞生,“网络道德”能帮助人们更好的处理人与网络的关系,以及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有学者提出了网络应用中的道德原则,包括对个人信息的数据采集和扩散活动作出限制。其中强调同意原则,即使用个人信息之前须征求本人意见,让其知晓使用的人员、目的、具体数据、结果等。

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世界。虽说任何改变都需要时间,但科技进步带来的改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快。科技进步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但绝非万能,许多问题仍在技术解决的范畴之外。未来的科技进步还会带来许多新问题,就像过去的技术进步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恶化一样,我们需要谨记的是,主宰未来世界的是人,而不是技术及其发展水平。

参考上述材料,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以“科学需要快一点还是慢一点”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字数800—1000字。

标记 纠错

答题卡(剩余 道题)

问答题
1 2 3 4 5 6 7 8
00:00:00
暂停
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