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复合题宋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介绍“钱陌”,说“自古用钱,贯皆以千,百皆以足”。“钱陌”就是指串起来的一百文钱。中国古代基本上以金、银、铜钱为主要货币,每一百文钱串成钱串,方便计量与携带,因此“陌”就成为计算钱数的单位,指一百文钱。但是,早在南朝梁武帝时期,就曾以八十、七十甚至三十为陌,至唐、五代时期,这种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宋代实行铜本位制,以铜钱为主要货币。随着商品经济迅猛发展,钱币铸量不足,“钱荒”成为宋代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因而普遍采用“以不足一百文的钱当作一百文来计算和使用”的办法,称为“短陌”,而把“足数满百”(足陌)称为“十十钱”。“短陌”的数额,依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随意性较大。宋朝政府曾有以“七十七陌”统一“短陌”的计划,但未能实现。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介绍北宋末年开封城中的货币流通情况,其中“都市钱陌”,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官用七十七”是以七十七文为“陌”,相当于对“足陌”打了七七折,是“都市钱陌”中实际钱币数量最多的一种,“含金量”最高。与官府相关的经济行为大多采用这一标准,故称“官陌”。
“街市通用七十五”是以七十五文为“陌”,是北宋东京城经济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标准,称为“市陌”。
“金银七十四”是金银行的“行陌”。北宋时期,金银主要用于铸造器皿和装饰装潢,并不作为货币使用,但仍被视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有时甚至作为价值尺度。当时有专门从事金银买卖的店铺。这一行业所用钱陌标准低于官陌和市陌,应与交易数额巨大有关。
“鱼、肉、菜七十二陌”,这一标准的使用范围相当于菜市场,属于“行陌”之一。这一行业的交易有如下特点:频繁发生,但数额通常不会很大;买主基本上是普通市民,手中货币存量有限;交易活动为民生所必需。
“珠珍、雇婢妮、买虫蚁六十八”,观其所列交易种类,这种“钱陌”应该适用于购买奢侈品、雇佣奴婢以及花鸟虫鱼等宠物交易。这类交易通常不会发生在普通市民之间,不是基本生活所需,单笔交易数额可能相对较大。
“文字五十六陌”是“折扣最高”的钱陌,或者说是“含金量最低”的钱币,适用于提供文字服务的行业。“行陌”数额在某种程度上是供需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是供需关系的反映,由此似可推知,北宋时期文字行是一个买方主导的市场,读书人的文字不值钱。
“短陌”是中国古代铜本位货币体系所特有的现象,很早就出现在经济活动中。关于出现原因,学界认识不一,其最初原因与采用铜币形式但铸币权不统一有关。此后发展中,又复合了产铜量与钱币铸造量无法满足交易需求、商业行为中奸诈之人恶意“取人长钱,还人短陌”从而获利、政府有意以之作为克扣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市场中的通货膨胀导致点检钱数困难因而以贯论钱等复杂因素。唐代政府曾将不足数的短陌钱定为非法,予以打击,但是唐宪宗时期,政府筹措军费以平定藩镇叛乱,采用从“足陌”钱中抽取一定数额以补军费的权宜之计,使得市场流通的“陌钱”不足数。经过晚唐五代,“短陌”成为官方承认的常态形式,并为宋代政府所继承。
宋代钱币陌数混乱,使得钱数计算非常麻烦。人们在用钱时,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足陌”与“短陌”间的换算,几乎成为必备能力。不过这种换算并不像加减法那样简单,是一种专门算术知识,并非人人都能掌握,即使在官方和文化人中,也经常出现换算错误。
但是,从货币发展角度来看,“短陌”的实行,使得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意义逐渐淡化,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得到凸显,这成了纸币这一货币符号在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基础。
宋代钱币陌数混乱,使得钱数计算十分麻烦。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足陌”与“省陌”之间的换算,几乎成为必备技能。不过这种换算并不像加减法那样简单,是一种专门算术知识,并非人人都能掌握。即使在官方和文化人中,也经常出现换算错误。
填入文中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