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道路工程,其中K1+220~K1+430设置了一段挡土墙,路基填方高度最高为11m,挡土墙横断面示意如图1所示。

挡土墙施工流程为:施工准备(含构件C预制)→测量放线→工序A→地基处理→排水沟施工→基础浇筑→构件C安装→工序B→填料填筑与压实→墙顶封闭。
该道路结构形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路面结构示意图见图2。

项目部采用滑模摊铺机铺筑,调整各项工作参数达到最佳状态,对路面面层分左右两幅铺筑,先铺筑左幅,后铺筑右幅,在道路中心处设置接缝K,接缝的1/2板厚处采用光圆钢筋。项目部把混凝土道路面层浇筑的工艺流程对施工班组做了详细的交底如下:安装模板→装设拉杆与传力杆→混凝土拌合与①→混凝土摊铺与②→混凝土养护及接缝施工,其中特别对胀缝节点部位的技术交底如图3所示。

混凝土道路面层浇筑完成后,养护了数天,气温均为25℃±2℃左右。当监理提出切缝工作的质疑时,项目部将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做了试压,数据显示已达设计强度的80%。项目部抓紧安排了混凝土道路面层切缝、灌缝工作,灌缝材料采用聚氨酯,高度稍低于混凝土道路面板顶部2mm。
(1)按照挡土墙设置位置和结构型式划分,分别写出该挡土墙的名称。
(2)写出挡土墙施工流程中工序A,工序B与图中构件C的名称。
(3)写出图1中接缝K的名称,并改正该处钢筋施工中的错误做法。
(4)补充路面浇筑顺序中的①、②施工工序的名称。指出图2中传力杆的哪一端为固定端。并简述传力杆的设置要求。
(5)请指出混凝土面层切缝、灌缝时的不当之处,并改正。
(6)写出图3中H、G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