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某公司承接一项地铁车站工程施工,该工程位于城郊结合处,附近存在周边建筑与地下管线,设计采用明挖法现浇施工。车站平面尺寸为200m×30m,高度为6.5m,车站基坑开挖范围内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配合深层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钻孔灌注桩顶部设置800mm×1000mm的结构D;支撑结构中,第一道支撑为600mm×800mm的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第三道支撑为钢管支撑。
基坑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m厚素填土、3m厚黏质粉土、6m厚粉质黏土,地下水位于地面以下1.5米处。基坑开挖断面及车站结构如图5-1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编制了车站基坑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论证的结果为,对钢管支撑施加的预应力值不满足规范要求,项目部根据专家意见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订,在履行了相关审批手续后,重新组织了专家论证并获得通过。
事件二:项目部按先施工围护结构,后施工隔水帷幕的顺序,进行基坑隔水帷幕与围护结构施工,完工后现场质检人员在检查时发现部分灌注桩存在桩身扰动偏位的问题。
事件三:车站基坑工程施工前,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与能力的第三方监测机构对基坑工程进行现场实时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以指导施工。

图5-1基坑开挖及车站结构断面示意图
问题:
1.写出图5-1中A、B、C、D的名称。
2.事件一中,钢管支撑如何施加预应力?对于支撑施加预应力值大小的要求是什么?
3.事件二中,部分灌注桩存在桩身扰动偏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案例背景,简述本工程在实施监控量测过程中,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