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某公司承建一城市隧道工程,隧道全长1.2km,宽20m,位于城市商业中心,基坑周边有数座高层建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咬合桩,上、下共设置两道内支撑,其中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为钢管支撑,地面标高为0.0m,地下水位标高为-3.5m,基底标高为-5.5m,基坑周边设置真空井点降水,基坑开挖示意图如图3-1所示。项目部按照要求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

图3-1 地铁车站明挖施工示意图
事件一:基坑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委托第三方进行施工监测。基坑监测方案编制完成,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并经认可后开始实施监测。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了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其中真空井点施工流程如下:测量放线→打井孔(冲孔)→安放A(间距Xm、距开挖上口线不小于Ym)→投放滤料→封填B(地面以下Zm)并压实→安装集水总管、弯联管→安装水泵。
事件三:围护结构施工阶段,项目部采用后序桩软切割先序桩的工艺施工钻孔咬合桩,确定了图3-2所示咬合桩的施工顺序,并重点控制了后序桩进行软切割的施工时间。

图3-2 咬合桩施工示意图(A为非加筋桩;B为加筋桩)
事件四:基坑施工时,项目部合理安排了基坑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安装、拆除的施工顺序,包括:①安装第二道支撑;②安装第一道支撑;③施工冠梁;④拆除第一道支撑;⑤拆除第二道支撑;⑥拆除围檩;⑦施工围檩;⑧施做围护桩。基坑开挖至基底时,出现了基底隆起的现象,项目部及时采取了应急措施。
【问题】
1.计算本工程降低地下水的高程至少为多少米?写出本工程真空井点的平面布置形式。
2.改正事件一中的错误之处,写出基坑监测方案的编制方和认可方,并写出监测成果的分类。
3.事件二中,写出A、B的名称,以及X、Y、Z的数值(范围)。
4.事件三中,写出图3-2中咬合桩的施工顺序(用9个桩号字母及“→”表示),以及后序桩进行软切割的施工时间。
5.事件四中,写出基坑围护结构与支撑安装和拆除的施工顺序(用序号和“→”表示)。
6.事件四中,写出基底隆起过大的可能原因,并写出项目部可采取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