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山区高速公路,其中有一座21×40m 先简支后连续T 型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北岸桥头距隧道出口30m,南岸桥头连接浅挖方路段,挖方段长约2km。该桥梁整体处于3.0%的纵曲线上,单幅桥设计横坡为2.0%。大桥采用双柱式圆形截面实心墩,墩身高度10m~40m,大桥立面布置示意图见图。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高度在20m 以内的墩身采用定制钢模板连续浇筑,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有两种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如下:

上式中的?
为针对某些因素的影响修正系数,?H为有效压头高度。墩身浇筑时,由于混凝土落差大,故采用串筒输送入模。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3650-2020),倾倒混凝土对垂直面模板产生的水平荷载为2.0kPa。
事件二:施工单位拟采用双导梁架桥机架设40mT 梁,架设方法如下:
(1)将轨道上拼装的架桥机前端推移到后跨,固定好架桥机;
(2)将预制梁由运梁车运至架桥机安装跨,两端同时起吊,横移桁车置于梁跨正中并固定;
(3)将梁纵移到后跨,固定纵移桁车,用横移桁车将梁横移到设计位置,下落就位;
(4)将一跨梁全部架设完,前移架桥机,重复上述程序进行下一跨梁的安装。
事件三:预制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梁长、梁端竖直度参数进行严格控制,T 梁安装严格按放样位置进行。T 梁安装完成后,发现梁端顶面与桥台台背之间间隙在20~30mm 之间,小于伸缩缝安装间隙要求。经检验,预制T 梁和台背各项检验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以排除施工误差对梁端顶面与台背间隙的影响。施工单位采取调整支座垫石倾斜度、支座倾斜安装的做法弥补支座垫板未作调坡处理的缺陷。
事件四: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动态管理。
【问题】
1.根据大桥的地形条件,针对图的A、B、C 位置,T 梁预制梁场应设置在哪里合适?说明理由。
2.针对事件一,计算墩身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侧压力的最大值,并指出计算公式中的?
别是针对哪个因素的影响进行的修正。
3.在事件二中,施工单位拟采用的双导梁架桥机架设方法中下划线处描述的位置是否正确。如错误,请写出正确的位置。
4.说明事件三中T 梁梁端顶面与桥台台背之间间隙过小的原因。指出事件三中支座安装方法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5.是否需要对T 梁安装施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动态管理,当哪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