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某二级公路单洞双车道隧道,起讫桩号 K5+300~K6+220,全长 920m。K5+300~K5+325、K6+200~K6+220 段为Ⅴ级围岩,其余段落均为Ⅲ级围岩,隧道内涌水量较少,涌突水可能性小。施工单位从隧道两端对向开挖,Ⅴ级围岩段采用中隔壁法;Ⅲ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隧道一端开挖至桩号 K5+600时,其隧道开挖横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 1~8 代表开挖或支护的施工工序。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隧道施工前,施工单位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台阶法开挖的施工方案,部分要求如下:
(1)台阶开挖高度宜为 2.5~3.5m。
(2)上台阶开挖每循环进尺不宜大于 1 榀钢架间距。
(3)下台阶左、右侧开挖宜前后错开 3~5m,同一榀钢架两侧不得同时悬空。
(4)下台阶应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后开挖。
事件二:隧道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二衬施工前,质检部门对初支喷射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检验。
事件三:隧道开挖时,量测人员在处理量测数据中,发现“周边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但未及时告知作业班组存在潜在危险,当日下午发生局部塌方。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及时开展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针对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治理的目标和任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等。
【问题】
1.该隧道按长度分类,属于哪种隧道?
2.写出图中施工工序 1、2、8 的名称。
3.逐条判断事件一中施工方案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4.补充事件二中质检部门对初支喷射混凝土检验的实测项目。
5.针对事件三,改正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错误之处,并补充完善方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