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历类研究生入学政治->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在世界百年来有之大变局中,人类发展进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在世界百年来有之大变局中,人类发展进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2022年11月15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开幕的当天,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达到了80 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其发表的题为《80亿人口,一个人类》署名文章中表示,人类发展抵达这一里程碑的时刻,是庆祝多样性和进步的时刻,他同时指出,人类大家庭在日益壮大的同时,不平等问题也愈发严重,世界正逐渐走向分裂; 粮食、能源危机对发展中经济体打击最大。这也是人类思考对地球负起共同责任的时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新华网 (2022年11月16日)

材料2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作为全球80亿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想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照顾广大发展中国家关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以发展促民生典范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截至 2021年年底,中国在24个沿线国家建设 79家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4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34.6万个就业岗位。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并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 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 1.7%至 6.2%、全球收入增加 0.7%至2.9%。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得到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众多国家响应,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表示支持,60余国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方面,中国所作的努力无可比拟。

针对人类发展面临的前所未有之挑战,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这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提供了中国答案。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6月11日)、新华网(2022年9月14日、11月22日)

(1) 为什么说“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2) 中国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体现出怎样的外交理念与大国担当?

答案:

(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催生政治极化、种族冲突、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变量、催化剂,不仅让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它凸显出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国际体系的严重弊端,加快了国际力量此消彼长,推动大变局不断向纵深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

(2) 中国始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外交的工作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中国在世界交往中扮演的角色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全球化的倡导者和维护者,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国际社会的建设者和架桥者,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各国拓展商机的大市场。

本题解析:

(1)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催生政治极化、种族冲突、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变量、催化剂,不仅让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它凸显出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国际体系的严重弊端,加快了国际力量此消彼长,推动大变局不断向纵深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

(2) 中国始终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中国外交的工作布局中,发展中国家是基础: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中国在世界交往中扮演的角色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全球化的倡导者和维护者,文化多样性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国际社会的建设者和架桥者,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各国拓展商机的大市场。

更新时间:2023-06-12 02:45
纠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选题

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 A.法制教育
  • B.理想信念
  • C.社会舆论
  • D.文化素质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

  • A.对现实生活的超越
  • B.在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
  • C.人们的要求和期望最集中、最直观的表达
  • D.违背客观规律从而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现象
查看答案
单选题

理想的追求和实现是一个

  • A.坐享其成的过程
  • B.信手拈来的过程
  • C.纵情享乐的过程
  • D.艰苦奋斗的过程
查看答案
多选题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 A.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 D.爱自己的国家
查看答案
多选题

强国必须强军。历史有力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十九大对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包括

  • A.到202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 B.到2030年,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 C.到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D.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查看答案
多选题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军民融合,源于我们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其目的就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做到一笔投资、双重效益。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要做到

  • A.坚持全国一盘棋
  • B.健全体制机制
  • C.强化战略规划
  • D.突出重点领域
查看答案
单选题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总体来说,就是要加快形成精干、联合、多能、高效的信息化军事力量体系,重点是优化作战力量结构,建设现代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武警部队,促进各军兵种力量协调发展。其中,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 A.陆军
  • B.海军
  • C.火箭军
  • D.战略支援部队
查看答案
多选题

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永远不能丢的命根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其基本内容是

  • A.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 B.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
  • C.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唯一的独立的领导,是直接领导、直接指挥
  • D.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是抽象的原则要求,而是有一整套制度作保证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是

  • A.军委主席负责制
  • B.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
  • C.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 D.支部建在连上
查看答案
单选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扎实做好各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推进传统安全领域和新型安全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运用,加快军事智能化发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

  • A.坚持战斗力标准
  • B.坚持威慑力标准
  • C.坚持硬实力标准
  • D.坚持战争力标准
查看答案